蔣文麗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進入學習生涯的入門學科,學習的好壞關乎到學生今后學習生涯,可能會導致學生在以后的階段對語文喪失了興趣。所以教師在小學階段一定要為學生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學生很排斥枯燥的課堂。那就需要教師改變方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也會接受并理解教師傳授的內容,促進學生對于語文作文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對策略
引言:
小學生學習語文是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授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作文。剛剛懵懂的他們,沒有經歷很多的事情,遇到的事物也很少,導致寫作素材缺乏,寫不出任何東西。即使寫出來的作文也像流水賬,沒有任何的意義。教師在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時,不要操之過急,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做到下筆如有神。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在以前的課堂中,教師不重視作文教學,還有一部分教師向學生傳授的作文教學相當的枯燥乏味,在作文教學中也是給學生留個題目,然后給學生一個分數就算完成了教學。即使有一些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和指導,也只是簡短的說幾句,很少有教師可以專門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一般都會評價一些寫作好的學生,對作文例子進行評價,但是這樣對其他學生來說,沒有一點用處。每個學生的寫作風格都不同,只評價其它較好的同學,其他同學對自己的作文水平都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的下降,也讓學生不喜歡進行寫作。這樣不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對自己的寫作也失去了信心。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是單純的教師布置的作文,當做一種任務去完成,沒有投入真情實感,寫出來的作文也就平平無奇。只是為了老師留的任務而完成這樣的寫作,沒有任何的意義,學生也不會做出更多的思考。所以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都是沒有一點深意的,現在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需要教師相處相應的策略,讓學生愛上寫作。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應對策略
1.將死板的作文教學靈活話
學生對寫作知識也了解的較少,學生在真正的接觸到寫作后,就會嘗試向互聯網、素材書籍等方面進行參考,將里面的內容進行生搬硬套自己的作文中。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寫作態度以及方法,在寫作中自己先思考寫出一個寫作大綱,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之后可以查閱書籍進行補充自己的知識,但是絕對不能抄襲,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思想。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變形記》,本次寫作主要是讓學生開動自己的頭腦,想一想如果有一個機會把自己變成另一個東西,變形之后會發生什么?比如:一只螞蟻,一只蜜蜂,一頭鯨魚,一只老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動自己的腦筋,帶領學生一起去發現一個新的世界。教師也可以將本節習作轉換為室外,讓學生感受世界的奇妙,去感受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的美好的事物。在室外進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開動自己的腦筋進行積累素材,所以教師一定要將死板的作文教學變為靈活的教學,讓學生感受作文教學的快樂。
2.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語文邏輯
小學生對社會、自然都缺乏經歷,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小學生缺乏細致的眼睛,總是馬馬虎虎,所以導致小學生的寫作素材缺乏。有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擁有后,但表達能力始終不完善,作文也很難寫好。小學生寫作文如同流水賬,寫出來的東西都很俗套,教師要教會學生觀察總結形象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在進行表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筆尖流出的故事》,本單元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感覺就是很熟悉,似曾相識,就感覺是身邊發生的一樣。因為這些故事都可以從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影子,虛構的故事往往情節曲折,有強鮮明的人物形象,讀起來比較吸引人。本次習作教材提供了三組環境和人物,需要學生從中選擇一組或者自己創設一組。自己創設一組可以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展開豐富的想象,擁有較強的語文邏輯能力。自己創設一組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觀察能力,觀察身邊的事物,比如:開滿丁香花的校園、月光下的村莊、冬日黃昏時車來人往的街頭等等。此次習作就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從筆尖流出的故事這些做讓學生應用了較強的語文思維,對于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利于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
3.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寫作興趣
小學生心里都充滿了對新世界的好奇與想象,教師應當抓住學生這樣的心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現代的學生不接受,現如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生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今,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習慣讀優秀作文,讓學生收集一些好詞好句好段,然后對方此評價,但這樣的課堂缺少互動。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需要結合時代特點進行教學,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文教學本來就是將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思,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現階段需要的是讓學生對寫作提高興趣。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章習作《多彩的活動》,比如:去看演出、參觀博物館、瀏覽動物園、去敬老院看老人等等。這些都是多姿多彩的活動,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對本次習作就是和學生說一說都有哪些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沒有任何的新奇。但是現在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可以將此次活動變為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去校內或者校外去感受這些活動的精彩。學生在經歷此次事件之后,就會得到最真實的感受,然后在寫作中可以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寫作中,會讓文章變得不再像之前一樣,會變得更加的生動。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作為學習的初級階段,打好基礎是極其重要的。作文教學作為小學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開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去完善這些問題,對此為了給學生今后的學習道路奠定基礎。應當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階段對各種認知等方面進行教學,制定出針對各個學生的應對策略,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打好基礎,使得作文教學的成果也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葛江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應對策略分析[J].讀寫算,2019(32):109.
[2]韓樹誠.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探討[J].讀寫算,2019(2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