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隴 劉金妹 崔暖洋 張思瑞
摘要學生對知識單一、零碎的記憶,無法形成良好的基礎知識體系,進而無法滿足進一步學習的需要。要讓學生做到對基本知識的長效記憶,就要在教學過程及時地進行練習,掌握基礎的知識點;通過合理的練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結構體系;融合新舊知識,形成基于自我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模式,使學生學得深入扎實,思維活躍,應用靈活,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 基礎知識 長久記憶 構建 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48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lassroom Practice to Long-term Memory and Learning Effect
GU Long, LIU Jinmei, CUI Nuanyang, ZHANG Sirui
(School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1)
AbstractStudents’ single and fragmentary memory of knowledge can not form a good basic knowledge system,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further lear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long-term memory of basic knowledge, it is necessary to practice in tim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hrough reasonable practice, we can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construct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newandoldknowledge,theformationofselfunderstandingbasedon the memorymodel,so thatstudentslearnin-depth solid, active thinking, flexible application,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Keywordsbasic knowledge; long-term memory; structure; knowledge structure
胡錦濤在清華大學100慶典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整個高等教育質量還有待提高質量,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一項持久工作,必須始終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各項工作之中。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學生都聽懂了,與學生互動時學生熱情也挺高,什么都知道,但單獨叫學生來講講看法時常常會出現學生答非所問或者擦邊說兩句或者不聲不吭的現象。有時回答正確,但進一步詢問理由時卻說不清。說學生不懂但好像又知道,但說學生知道吧,又什么也說不清楚。這是值得反思的一個問題。近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樹高千尺,營養還在根部,青年學生們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從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出現上面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弱,有可能很多內容還是處于混沌或者混淆中,無法表述清楚,只能憑零星記憶進行簡單的表述,更無法講融會貫通。因此,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才能在構建高質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學習,增加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記憶研究中指出情景記憶包括內容記憶和來源記憶。[1]其中,內容記憶指對既往是否經歷事件的記憶,主要依賴熟悉度(如記得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而來源記憶指對既往經歷事件的一些具體或細節性信息(如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的振幅、動量、相位等具體信息)的記憶。對照這個來看,出現上述問題的學生,他們對知識概念的學習還停留在內容記憶階段,而對于更深入的來源記憶有著很大的片面性、隨意性和遷移性。眾所周知,兩個未見過的人為了給對方留下較好的印象,在約定第一次見面之前都會花費心思好好準備一番。這種通過“第一印象”的第一次輸入信息來影響后續對對象認識的現象稱為第一印象效應。這充分說明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確確實實對人的認知具有重要影響。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第一感知的這一“黃金地位”。根據第一印象強烈的作用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留下正確、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基礎知識,并且能夠基于知識的特點,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優化教學效果,對所學知識形成較長效的記憶,為該課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第一印象效應進行設計,培養學生對學習生出良好的印象,這將會在今后的長期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作為腦內高級活動之一,學習記憶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對于讀書,魯迅先生講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所以,除了充分利用第一印象效應,留給學生正確清晰堅實的知識基礎。遺忘規律研究表明,學習20分鐘后的遺忘速度最快,只記得住20分鐘前學習內容的58%。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設計多種形式的知識回顧與復習環節來強化學生的記憶,使他們及時地鞏固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形成持久的記憶。比如在介紹納米制造技術的時候,為了凸顯納米精度,可以給出這張有名的量子圍欄圖(圖2)進行講解。之后可以進一步給出選擇題,如圖3所示,通過這種從多視覺地學習與討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加強第一印象的學習效果。

課堂練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想要推進整體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不僅需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當中,同時也需要重視課堂練習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作用。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從質量監測評價導向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練習,才能在構建高質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5]從培養學生思維的角度來看,練習題的設計要及時跟進,以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的需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新概念或者新知識后,通過及時地習題練習不但能夠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結合對作答結果的分析講解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堂習題練習的安排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的要求,設計若干練習點,按順序進行練習。豐富的內容,多樣的題型,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練習的興趣,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克服課堂練習的枯燥,提高練習的效果。設計練習時應該注意相近的表達或者表述很容易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混淆,因此,及時的課堂練習設計可以選擇題為主,把易混的知識設計成選擇題的形式,指向知識的本質屬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過程的展示、關鍵能力的養成。在經典納米電子學部分學習了熱電子效應之后,可以給出相關選擇題,如圖4,通過對四個選項的比較辨析,幫助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通過比較和分析學生的困惑點、知識盲點,可以清除學生的認知障礙,理清混淆,澄清概念,提高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課堂練習的難度要適中。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課堂練習題應該讓學生經過一番思索就能回答出來,這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勁頭,提高課堂練習成效。因此,教師需要多揣摩練習的有效性。練習題目可以從簡到難,由淺及深地設計,幫助學生把零散的概念相互聯系起來,將所學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進而完善知識結構,促進認知結構的發展。例如在波動性主導介觀現象的學習后可以給出一系列多選題,如圖5。多項選擇題能夠在強化基本知識的同時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這樣拾級而上的練習,引導學生去思考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原理的內在本質,有利于培養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促進知識的深度學習,使得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向縱深發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當然,課堂練習的效果還與學生作答后老師的點評密切相關。因此課堂練習后,教師應點撥、引導,幫助學生比較、分析錯誤的原因,查漏補缺,要注重過程呈現和學生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多變性,進一步達到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學習。
綜上,新講授的課程內容應該起始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給出精準的知識體系建立正確的第一印象,開展啟迪思考的互動以及課堂練習加深知識記憶,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優化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完成每堂課程的學習內容。要充分發揮第一印象效應的積極意義,在向學生輸出新信息時,啟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目的和任務,把概念講清楚,突出重點,使所輸出的信息第一次就給學生強烈的刺激,從而優化教學的效果。還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遺忘規律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利用比較思想,設計題組練習,讓學生區別條件的異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快速而持久地記憶所學知識,同時保證學生對知識點留下正確而深刻的印象。

基金項目: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磁致伸縮原理驅動的可植入式壓電納米發電機及其體內應用研究,項目批準號:81801847;2021年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資助項目:高性能可穿戴式微能源器件中層間界面調控機理及其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JQ-200)
參考文獻
[1]汪名權,余永強,汪凱,等.內容記憶和來源記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6(01):22-26.
[2]彭鴻碧,朱萬龍.噪音對動物學習和記憶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野生動物學報,2021,42(01):271-276.
[3]楊夢鐸.視覺印象深度學習算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6.
[4]辛濤,趙茜.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體系的取向、結構與保障[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9):16-23,43.
[5]曾建平.基于質量監測評價的練習設計[J].教育,201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