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強 周維


摘要:目的:綜合分析針刀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為:PHN患者;共66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19年12月,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回顧性研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應用針刺治療方法,33例)和實驗組(應用針刀治療方法,33例)。采用統計學分析兩組PHN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以及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結果:對比兩組PHN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結果表明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對比兩組PHN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結果表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PHN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表明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刀治療PHN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針刀治療;生活質量;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疼痛評分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是帶狀皰疹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PHN患者臨床典型癥狀為:神經痛[1]。目前尚未完全明確PHN的具體發(fā)病機制,治療PHN患者的原則主要有:(1)迅速緩解疼痛感以及臨床癥狀;(2)減輕或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治療PHN患者的方法比較多,如針刀治療、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等。針刺治療PHN患者雖然能夠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整體效果不理想。針刀治療PHN患者時間短、療效高,因此被廣大醫(yī)患人員所青睞。本文將對其進行有關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為:PHN患者;共66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19年12月,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21例、12例,年齡(67.56±4.87)歲,病程(5.36±1.74)個月。實驗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20例、13例,年齡(68.58±3.62)歲,病程(5.44±1.68)個月。兩組PHN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未有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針刺治療方法:(1)選PHN患者華佗夾脊穴和阿是穴,常規(guī)消毒后,快速進針;(2)華佗夾脊穴行泄法,針刺深度在10~14mm,得氣后留針0.5h;(3)阿是穴行圍針法,得氣后留針0.5h。連續(xù)治療兩個療程(一個療程為5d,1d1次)。
實驗組應用針刀治療方法:(1)首先,讓PHN患者畫出疼痛部位或按照發(fā)病部位皰疹所累及的脊神經節(jié)段,醫(yī)生在PHN患者所畫疼痛區(qū)域尋找壓痛點以及根據視診確定神經根具體損傷范圍,與此同時做好標記;(2)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標記處使用針刀(0.6mm×50mm)松解,在疼痛區(qū)域所對應的脊柱/神經敏感點垂直進入針刀,盡量保持與皮膚平行,橫向扇形切割;操作過程中盡量避開靜脈血管,按壓明顯出血點,預防皮下淤血;(3)松解粘連帶后退出針刀,再使用紗布按壓15~20min;(4)每隔7d重復一次針刀治療,總共治療4次。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PHN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2-3](治療結束后PHN患者的臨床疼痛感完全消失且局部感覺完全恢復正常為痊愈、治療結束后PHN患者的臨床疼痛感基本消失且局部感覺基本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結束后PHN患者的臨床疼痛感未消失且局部感覺未恢復正常為無效)以及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QOL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分,總分為0~120分;分數越高說明PHN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分數越低說明PHN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和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總分為0~10分;分數越高說明PHN患者的疼痛感越強,分數越低說明PHN患者的疼痛感越弱)。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采用χ2檢驗,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PHN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對比兩組PHN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表明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PHN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比較
對比兩組PHN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結果表明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對比兩組PHN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結果表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PHN屬于神經痛范疇,其病理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尚未研究出特效治療方法。
有關資料指出,帶狀皰疹急性發(fā)作后會導致皮下組織滲出,愈合后會遺留疤痕或組織粘連等,繼而引起局部循環(huán)障礙,刺激受損神經末梢,最終導致患者出現疼痛感[4-5]。
祖國醫(yī)學研究認為,體內氣血不暢以及氣血瘀滯會導致疼痛發(fā)生,繼而誘發(fā)PHN。針刀治療PHN患者的主要機制表現為:(1)切開病變組織;(2)松解粘連;(3)疏通經絡。針刀治療則主要是在病變區(qū)域進行針刀松解操作,操作期間出現切割聲,松解正常組織則未有切割聲。針刀操作實際上打通與周圍健康組織的交流渠道,修復受損瘢痕以及缺血缺氧的攣縮組織;除此之外,使得瘢痕組織重新出現血液循環(huán),在修復到一定程度后粘連以及瘢痕組織被正常組織所替代。針刀治療可有效切割PHN患者的皮下粘連和攣縮組織,再予以疏通,橫向切開,積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得局部受損的神經末梢組織得以修復,最終有效解決PHN患者的疼痛感。
臨床實踐表明,針刀治療能夠重建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局部堆積的炎性介質,最終減輕神經痛。針刀相比起針刺療法所使用的針更粗,刺入皮膚后得氣感更強,活血效果顯著優(yōu)于針刺療法;除此之外,針刀具有切割作用,能夠有效切開結節(jié)或瘢痕,繼而加速血液循環(huán)和修復病灶。本研究中,實驗組PHN患者接受針刀治療后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高,疼痛感明顯減弱。
綜上所述,針刀治療PHN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韶鵬,袁月,鄧超,等. 局部針刀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療效[J]. 實用疼痛學雜志,2019,15(2):94-97.
[2] 蘇鑫,王靜. 針灸聯合超微針刀結合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 貴州醫(yī)藥,2021,45(10):1584-1585.
[3] 于云,黃凌,余雪琴. 針刀松解脊神經后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4):2185-2188.
[4] 葉曉紅,潘江,余兆安. 超微針刀結合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2020,36(4):5-9.
[5] 羅紅燕,付磊,小平,等. 局部圍刺聯合針刀松解夾脊穴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0,17(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