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英
摘要:目的:分析在溶栓治療腦梗死患者中,實施細節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摸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實施溶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細節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護理結局。結果:兩組NIHSS與BI評分比較,護理前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BI評分高(P<0.05)。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相比,觀察組均較短(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較低(P<0.05)。結論:對早期溶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實施細節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縮短治療時間,減少并發癥,值得推廣。
關鍵詞:細節優質護理;腦梗死;早期溶栓;神經功能;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腦科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這與患者日常生活習慣、飲食等關系較大,腦梗死是常見的腦部神經科疾病,治療以溶栓為主要方向[1]。臨床建議患者發病后,最好在4h內進行溶栓、機械取栓等治療,治療期間必須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不斷提升患者依從性,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2]。本研究認為細節優質護理在臨床上的實施效果比較理想,尤其在溶栓前后,能夠針對患者情況實施干預,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為進一步分析細節優質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現選取60例早期腦梗死患者,展開下述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收治時間:2020年1月~2020年12月,摸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女性各27例、3例,年齡53-75歲,平均(63.28±1.23)歲,病程1-5天d,平均(2.15±0.13)d;觀察組男性、女性各26例、4例,年齡53-75歲,平均(63.35±1.18)歲,病程1-5天d,平均(2.16±0.15)d。資料齊全,兩組數據差異甚微(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包括:(1)溶栓前快速講解治療過程及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溶栓治療中注意安撫患者情緒,每用一個儀器或藥物,向患者講解功能,避免患者恐慌。(3)治療后將患者轉移到安靜整潔的病房中,調節室溫為24°,每天更換床單被褥,防止院內感染。
觀察組:細節優質護理,措施包括:(1)溶栓前細節優質護理:①全面評估:入院后檢查患者意識是否情況,完成血常規、血壓、心率等監測后,綜合分析患者是否符合溶栓治療條件。②檢查患者身上有無穿刺點,若發現穿刺點需持續用棉球、膠布按壓,避免溶栓期間藥物從穿刺點滲漏。③按照先抽血,再CT檢查頭部的順序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溶栓風險,并與患者及家屬交談,了解有無疾病史,叮囑其做好治療的心理準備,并要求家屬簽字后再行治療。④護理人員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患者入院時用親切的態度,和藹的話語接待,全程言語安慰患者,在溶栓治療期間由一個護士全程護理患者。
(2)溶栓中細節優質護理:①溶栓期間實時查看患者體溫、血壓及精神狀況,由護士實時記錄,發現異常立即處理。②溶栓藥物注入后,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紅腫、惡心等不耐受癥狀,無不良反應可持續輸液,確保管道通暢即可,半小時內完成溶栓藥物輸注。③監測患者出血及神經系統癥狀,出血部位可能發生在牙齦、皮下、泌尿系統等地方,意識模糊、精神不佳等是常出現的神經系統癥狀,發現異常后立即反饋醫生處理。
(3)溶栓后細節優質護理:①基礎護理:保證病房干凈整潔、安靜的基礎上,每隔1h測量患者血壓并評估神經功能,并在床上開展被動肢體鍛煉,每天早中晚進行下肢屈伸、外旋等活動,由護士全程完成;每天早晚給予患者漱口水,清潔患者口腔,避免感染。②飲食細節指導:根據患者飲食喜好,搭配合理的食譜,將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合理分配,促使患者營養均衡,必要時多增加膳食纖維,防止患者便秘。③并發癥預防護理:患者咳痰時立即協助其翻身或坐起,通過拍背、吸痰裝置等方法幫助患者快速排痰,防止呼吸道阻塞;在患者身下放置氣墊床,放置壓瘡;每天按摩上肢及下肢,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④康復護理:肌肉運動。患者自行訓練手指關節及踝關節靈活性,每天早晨手指抓握訓練作15min,踝關節轉動訓練做15min,早晚下床嘗試扶床走路,感覺疲憊時立即停止活動,上述訓練每日3次,或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加減訓練次數。患者需自主完成刷牙、進食等基本活動,若有困難可由家屬協同完成,最終還需患者提高自我行動能力;吞咽訓練,每次用棉簽蘸取少量水,抹在患者舌咽喉處,刺激患者重復吞咽動作,3~4次/d,5~10min/次。
1.3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總分35分,評分與患者神經損傷程度成正比[3]。Barthel指數(BI):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總分100分,評分與患者自理能力成正比[4]。
(2)記錄患者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
(3)統計所有患者的并發癥情況,計算每組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SPSS22.0計算數據,計量資料(x±s)-t,計數資料[n(%)]-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存在明顯差異。
2結果
2.1神經功能及日常活動評估
兩組NIHSS與BI評分比較,護理前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BI評分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溶栓效果對比
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相比,觀察組均較短,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并發癥分析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較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3。
3討論
中老年人是腦梗死發生的主要人群,血管阻塞影響血液循環是本病發生的主要機制,發病后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5]。因此及時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本研究實施溶栓療法,為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舒適度,在治療期間還給予患者細節優質護理。
本研究設置兩組對照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NIHSS、B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由結果可知,細節優質護理的實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時縮短治療時間,是溶栓治療較為理想的輔助護理方法。此外,還能有效減少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本次實施的細節優質護理,充分從患者角度出發,將患者放在核心位置,從溶栓前、溶栓中級溶栓后三個階段滿足患者的基本護理需求,同時撫慰患者心理,不斷提升護理質量,讓患者配合護理人員工作[6]。術后著重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保證其平穩恢復的同時,強化患者的肢體協調、吞咽功能及自理能力,有效減少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的可能[7]。總之,細節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幫助患者縮短治療時間的同時,極大改善其日常生活狀況,臨床實施效果非常理想。
綜上所述,對早期溶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實施細節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縮短治療時間,減少并發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于鑒.全面優質護理干預在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中的應用觀察[J].臨床研究,2019,27(6):3.
[2]胡琳莉.精細化優質化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的作用探討[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18(7):3.
[3]田穎鶯,王倩,祝婷,等.院內優質護理聯合出院居家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9):3.
[4]林玉梅.分析細節化優質護理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健康養生,2019,15(20):3.
[5]李靜.全程優質護理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施行早期血管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24):2.
[6]李茜.優質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影響[J].家庭醫藥,2019,10(12):255-256.
[7]鄧俊峰.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全程優質護理對其健康認知和康復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