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鏡下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EMS)并不孕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影響腹腔鏡術后妊娠率的相關因素。方法:入組6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患者,以隨機、單盲法均分,各31例。對照組以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組術后使用促性腺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經治療后,觀察組疼痛緩解率比對照組高(P<0.05),術后復發率比對照組低(P<0.05),術后妊娠率比對照組高(P<0.05)。妊娠組及未妊娠組患者在r-AFS分期<Ⅱ期、EMS手術史、輸卵管暢通、GnRH-a治療等指標上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以上指標是影響腹腔鏡術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結論:腹腔鏡聯合GnRH-a治療EMS并不孕,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降低術后復發率,提升術后妊娠率。r-AFS分期<Ⅱ期、EMS手術史、輸卵管暢通、GnRH-a治療等指標都是影響腹腔鏡術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腹腔鏡手術;促性腺釋放激素激動劑;妊娠率
[中圖分類號]R71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0-0072-02
EMS是子宮內膜細胞于子宮以外的位置種植而引發的疾病類型。該疾病多發于30-40歲的育齡期女性,病變部位可分布于盆腔、卵巢等多臟器和組織,引發痛經、月經異常、不孕、性交痛等不適癥狀。EMS并不孕患者,不僅生活質量下降,還會影響其生育能力,需給予積極的診療[1]。腹腔鏡手術是治療EMS的有效手段,與常規開腹手術相比,手術操作時間短,對患者機體傷害比較小,患者術后可盡快恢復。通過手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可得到改善,提升術后妊娠率。但對相關報道進行分析,發現部分患者行腹腔鏡手術后再次妊娠率不理想。為此,本研究將GnRH-a用于腹腔鏡治療EMS的術后輔助治療中,觀察治療效果及對術后妊娠率的影響[2]。并對影響腹腔鏡手術治療EMS并不孕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6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以隨機、單盲法均分,各31例。觀察組,年齡26~45歲,均值(32.6±3.3)歲。對照組,年齡27~43歲,均值(33.0±3.7)歲。入選標準:患者有痛經、骨盆疼痛、性交痛等癥狀,經影像學以及病理組織活檢證實為EMS;不孕時間1~7年;均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合并重大器官、系統疾病者;有內分泌、基礎代謝以及免疫類疾病患者。本研究受醫院倫理委員會監督,且患者及家屬同意參加研究。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前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三孔操作法,置入腹腔鏡。術前對患者盆腔情況進行仔細探查,確定臨床分期。將存在粘連的盆腔進行分離,保證盆腔正常解剖結構。存在卵巢子宮內膜囊腫時,給予囊腫剝除術治療,并進行卵巢重建或者實施電凝術治療。對于輸卵管存在粘連者,采用輸卵管整形及造口術治療。治療結束后,使用宮腔鏡對患者子宮宮腔、內膜及輸卵管口情況進行詳細觀察,發現內膜增生或者存在息肉者,實施診療刮宮術。宮腔有異常情況者,還要進行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行美藍通液術,利用腹腔鏡對輸卵管再通情況進行觀察。再通滿意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盆腔。術后進行預防盆腔粘連治療[3]。
1.2.2 觀察組 觀察組術后給予3.75mg GnRH-a皮下注射治療。每28d一次,連續治療3個月。目的是消除手術難以清除的病灶,或者對手術損傷進行修復。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6個月~3年,觀察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治療效果。術后疼痛緩解率、復發率及術后妊娠率。疼痛以數字模擬評分法(VAS)評估。(2)對影響腹腔鏡術后妊娠率的勝要因素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為卡方。P<0.05,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后,觀察組疼痛緩解率比對照組高P<0.05),術后復發率比對照組低(P<0.05),術后妊娠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影響腹腔鏡術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妊娠組及未妊娠組患者在r-AFS分期<Ⅱ期、EMS手術史、輸卵管暢通、GnRH-a治療等指標上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以上指標是影響腹腔鏡術后妊娠率的L要因素,見表2。
3 討論
EMS在臨床上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可導致育齡女性生活質量下降。并不孕患者,還會影響其生育質量。隨著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為EMS伴不孕患者帶來了福音。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易恢復等特點。
而根據國外相關報道顯示,腹腔鏡手術治療EMS后,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臨床癥狀不能明顯緩解,且臨床復發率較高,自然受孕機率低。對于這部分患者不能獲得滿意妊娠效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后發現,r-AFS分期<Ⅱ期、EMS手術史、輸卵管暢通、GnRH-a治療都是主要影響因素[4]。而本研究中,將GnRH-a治療應用在EMS并不孕患者腹腔鏡手術后的治療中,可見,經治療后,觀察組疼痛緩解率比對照組高(P<0.05),術后復發率比對照組低(P<0.05),術后妊娠率比對照組高(P<0.05)。這說明腹腔鏡聯合GnRH-a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妊娠率,還可以提高疼痛緩解效果,降低術后復發率。GnRH是下丘腦分泌的10肽激素,對神經、免疫、內分泌等三大系統發揮信號聯系作用,對生殖系統具有調控作用[5]。而GnRH-a藥物是高活性GnRH的人工合成物,是近些年來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多肽類激素藥物。用于不孕治療中,可對FSH和LH有刺激作用,可促使卵巢激素在短暫時間內提升,并維持7d。藥物持續作用10-15d,可發揮減小及消除病灶的作用,并且可緩解EMS患者疼痛癥狀,避免手術后復發。根據臨床研究證實,其在改善和促進生育能力方面有顯著療效。而r-AFS分期對患者術后妊娠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患者盆腔腹膜、卵巢、卵管及粘連情況,對手術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預后[6]。輸卵管暢通情況也是影響患者術后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受到EMS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患者輸卵管發生堵塞、粘連或者積水,導致不孕癥。而通過手術方式治療EMS后,患者輸卵管再通率提升,也提升了術后妊娠率。通過腹腔鏡及GnRH-a的聯合治療,EMS患者的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復發率極大的降低。通過聯合作用,患者生育能力有效提升[7]。
綜上所述,腹腔鏡治療EMS,具有一定的疼痛緩解作用,可消除病灶,提升患者術后自然受孕的概率。而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r-AFS分期<Ⅱ期、EMS手術史、輸卵管暢通、GnRH-a治療等指標都是影響術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為此,本研究將GnRH-a應用于腹腔鏡治療EMS術后輔助治療,對患者疼痛以及術后復發情況有改善作用,且極大提升了術后妊娠率。
參考文獻
[1]符琳鑫,陳秀芹.宮-腹腔鏡聯合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8,26(4):286-289.
[2]陳沛林,陳光元,謝家濱,等.宮腔鏡一腹腔鏡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患者術后妊娠的影響因素田,海南醫學,2018,29(7):1010-1012.
[3]王丹丹,王光偉,楊清.腹腔鏡保守性手術聯合藥物治療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生殖醫學雜志,2019,28(5):474-480.
[4]董晗,劉文,金鳳斌.腹腔鏡術后聯合不同方法治療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療效及對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8,27(11):65-68.
[5]陳行,蘇椿淋,陸鵬榮.腹腔鏡術后聯合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主觀癥狀、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結局[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27(5):624-627.
[6]陳芳轉,王振林,肖淑.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合并不孕患者術后妊娠的影響因素14醫學臨床研究,2018,35(10):2046-2048.
[7]焦海寧,朱嵐,吳步初,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鏡術后生殖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8,20(12):56-58+62.
作者簡介:余芳(1973.12-),女,漢族,廣東臺山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