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培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必須把改進教學方法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單元整體教學是對傳統文本逐篇分析教學方法的有力回應,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使之變得的更加靈活。教師應立足實際,整合教育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本文研究了單元整體教學方法的特點,并提出了實施策略,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幫助。
關鍵詞:統整教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引言
單元整體教學是按一個學習主題將一個單元內的文章組合成群文,然后利用系統思維將其適當地集成到一個模塊中。單元整體教學不單止是一個教育概念,更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教育策略。與單一教育相比,單元整體教學有效整合了教育資源,提高了學生的教學效率和語文素養。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一步是制定和理順教育目標。
1.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單元整體教學效果較為突出,可以幫助教師充分掌握教材,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明確小學數學教材的總體結構,探討教科書知識結構的關系,了解二者之間潛在的邏輯聯系,并注意輔導結構,獲得知識和內在數學思維方法以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2.單元整體教學認識
2.1單元整體教學的連貫性
在課程開始時,必須考慮前后兩個文本的結合,將前一個文本作為后一個文本的基礎,后一個文本是對前一個文本的整合和改進。例如,以詹天佑這個人物為出發點進行拓展,在單元里收集綜合訓練的素材,然后逐漸從名人到邊防戰士,從文字到生活,充分體現單元教學的連貫性。
2.2單元整體教學的自主性
單元整體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灌輸自主、合作和創造性學習的技能,鼓勵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收集、過濾和組織信息的技能。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選擇分類、分析和報告的材料。這種自主活動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體驗。
2.3單元教學的動態性
面對個別課文,學生很難對閱讀產生興趣,利用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提高對整體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現實和教材內容,精心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并在實踐中形成能力,培養學生從“學習”層面逐步向“遷移”層面進發。
3.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3.1科學制定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單元整合可以補充課本缺乏的某些方面或知識,以及運用有用的資源,對教科書進行有效調整。在確定教育目標之前,學生的學業狀況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應該從分析學生的教育狀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入手,并應用綜合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單元教學的目標是根據教學標準、學期目標、提示、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教學標準代表宏觀要求,學期目標相當廣泛,單元教學目標制定的基礎就是單元提示。教科書中的要素選編主要表現課文內容、人文特點、學習要求等,直接表明編制者的意圖。這樣從整體的角度讓學生去預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可以為單元整體教學做好鋪墊。
3.2以素養為落腳點,注重單元整體聯系
教學要建立在橫向聯動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單元的整體垂直連接。因此,必須加強知識點的建立、連接和擴大。在實踐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學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教授學生表達技巧,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單元教學還旨在建立課程體系和學生學習體系,以及課堂教學之外的校本課程,豐富語文教育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由兩篇教讀課《去年的樹》《在牛肚子里旅行》、兩篇自讀課《那一定會很好》《一塊奶酪》和“我來編童話”“語文園地”以及“快樂讀書吧”《在那奇妙的王國里》組成。這些作為單元系統的單個細胞,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把這些細胞以統整方式串聯起來,著力為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服務。另外,這一單元的靈魂就是童話的特點,教師可以圍繞童話的特點,實施單元統整式教學,把童話的特點作為整個單元的關聯點。
3.3綜合串聯把握,在聯系中落實習作
在設計習作練習的主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密切關注相關問題,與同學溝通交流,并建議學生閱讀自己的文章,請他人提出修改建議。為此,教師會在教學前、教學期間及教學后設置不同的情境,使所有參與閱讀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參與不同階段和形式的習作活動。不同教材單元中的課文、任務和習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相連的。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該單元設置了閱讀模塊、寫作模塊和語文園地。其中,閱讀模塊中呈現了《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饒的西沙群島》《海邊小鎮》《美麗的小興安嶺》六篇文章。寫作模塊提出了“這兒真美”的寫作主題。立足教材單元特點,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便于學生在同一個主題的引導下,有針對性地閱讀和寫作,通過積累與運用語言,發展語言能力。
結論
因此,可根據教師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單元內的文章歸納為綜合課程,充分發揮教材的教學功能。無論在實踐層面還是理論層面,知識體系都涵蓋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平面到立體,從分散到集中、集中到核心。教師必須是這條道路的領導者、參與者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成秀麗. 要把握語文單元統整的“度”[J].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01):40.
[2]高浴. 練習融通,對比揣摩?鏈接整合——小學閱讀教學統整策略淺談[J]. 寫作(下旬刊),2017(01):65.
[3]韋海榮.對單元教學的再思考——兼談單篇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