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樂
【摘要】《體育課程標準》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了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并行推進的課程結構,在體育教學中融合了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敖】档谝弧彼枷肼涞綄嵦?,使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校體育 體育教育 健康第一
前言:人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敖】档谝弧笔墙逃ぷ髀鋵嵖茖W發展觀的重要體現。青少年的健康是國家的財富,更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根基。所以筆者認為孩子在學校體育要對他們負責。
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和講究衛生的習慣,增強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和任務的基本途徑。因此,如何促進體育新課程的實施與發展,如何將“健康第一”的思想融入到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
一、“健康第一”與體育教育的革新
對教學進行改革,必須由學科為本位向從人的發展為本位轉移,學科依然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學科教學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為人的全面健康發展作貢獻,那么學校教育就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朝趣味化、游戲化、生活化方向發展,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教材建設應體現特色化、個性化、多樣化。我們應理當針對學生身體機能和運動技能發展敏感期較為集中的特點,在有限的課時內,充分借助教師的指導,使教師在教學中起動指向激勵、維持、調控等一系列教學手段,不失時機地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學習和操練。
學校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上課的同時,又要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社會適應五方面的綜合素質。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健康理論知識。一開始,學生的真正體育學習興趣,也是在探索和發現中產生的,教師只有不斷地與學生交流其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激發學生使他們愛上體育,愛上體育課,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從事終身的體育鍛煉。
二、“健康第一”與體育教學內容、形式的革新
體育新課程摒棄了舊的按照學期、學時分配教學內容的方法,靈活處理了學習內容,這為教師的創造性及主觀能動性能充分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從而各個體育教師對體育新課程的內容與形式的理解和認識必然產生差異,這就造就了體育新課程教學形式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是以體育新課程的靈活性為前提和基礎的?,F在的教學模式是以充分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前提,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最大限度地去滿足學生的需求,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其自覺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理念。
三、 學校體育讓孩子“健康第一”的原則
3.1 教育性原則——讓孩子快樂體育
教育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育教育雖然有自己的特殊性,與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不完全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使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做人”,成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德育為首、五育并舉”這是素質教學的要求,體育課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場所?!翱鞓敷w育”是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力求將外部的要求變為內驅力,以學生“樂學”為支撐點來實現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意義的教育,更注重對學生個性心理傾向,如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實例
(一)教材名稱:貓捉老鼠
(二)練習躲閃和追逐跑。游戲器材需要小沙包10-20個,散放在大圓圈中。
(三) 游戲方法
將學生分成兩隊。教師發出信號,“老鼠”要設法鉆進“貓”的領域偷“糧”(紙球),偷到的“糧食”放在“鼠洞”內?!柏垺币词亍凹Z食”,追捉“老鼠”,被捉到的“老鼠”關在“貓窩”內?!袄鲜蟆笨梢詫ⅰ凹Z食”來換取同伴,貓可以留守貓窩,不讓窩內的老鼠隨意被救走!在規定時間內交換角色。
(四)游戲規則:
(1)“貓”只能捉鉆進領域內的“老鼠”,不得跑出領域抓“老鼠”,“老鼠”被拍就算被抓住。
(2)“進入”領域內的“老鼠”每次只能偷一個“糧食”。
(3)“老鼠”拿“糧食”交換同伴只能一個換取一個,在交換時不準抓,等第二次進入領域偷“糧”時可以繼續抓。
(4)在相同時間內,看哪一組貓或者老鼠取得戰利品多為勝。
(5)貓不得拿“糧食”,只準管住“糧食”不被鼠偷走 。
3.2 平等性原則——師生零距離
平等性原則是指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從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相信他們,努力和他們建立朋友式的友好關系,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傳統那種權威的、單向的交流,而應該是平等的、雙向的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溝通。教師在交談中不宜用命令式、灌輸式的口吻,而應該多用商量交談的語氣。
教育學指出,當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理智的、普遍的和穩定的時候,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友好、親近、依賴、共鳴的效應,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與學生平等相待,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中無拘無束,做到“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3.3 情境性原則——情境中學習
發揚教學民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寬松、自由、形象、直觀的情境中保持各科學習的良好心境。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起點,通過多種活動方式的介入與創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入境動情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和鍛煉,充分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成功樂趣,獲得知識技能,使身心素質得到和諧發展。
3. 4 趣味性原則——“玩中學”
要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必須要求教學“授之有趣”,因此我們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以及語言運用上都考慮趣味性因素。當然,趣味性也不能脫離科學性,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教學原則。
3. 5 激勵性原則——激發情感
在“健康第一”的實施過程中,“樂教”只是手段,“樂學”才是目的。激勵性原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斷的“刺激”學生,使學生“樂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感”,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發學生的心智活動。在“快樂體育”實踐,特別要強調正確誘導與即時反饋,使學生在肯定性評價與成功中獲得快感,增強自信心,強化心理素質。
3.6 實效性原則——終身體育
“健康第一”不僅重視外在的形式“樂教”、“樂學”的氣氛,它更看重內在的“效益”--體育教學的質量。它的近期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樂學精神,提高教學效果,它以這個近期目標逐步走向終身體育,使體育進入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主伴隨終生。
四、結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階段,上好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關鍵,對幫助學生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體育知識、發展運動具有重要作用,但要保證體育課開足開好,不被擠占。廣泛開展體育運動,要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真正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口號深入人心,讓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受益。
【參考文獻】
[1]曾承志“健康第一”與學校體育競賽的思考[A]·張外安,孫洪濤,蔣先龍主編·高教體育論壇[C]·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2]李建軍·新課程的學校體育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
[4]中國學校體育 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