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在“雙減”政策下,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必須進行優化,不僅要降低學生學習的壓力,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分析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架構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引言
作業設計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提升對于這一環節的重視程度,通過作業不僅能夠檢測出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能夠更好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但是目前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不重視作業設計的工作,很難發揮出作業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獨立性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架構策略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提升語文作業的趣味性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更多的是做練習題、抄抄寫寫,作業內容比較枯燥,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這種單一的作業形式,很難提升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有一些學生對于語文作業產生了厭倦心理,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此來不斷提升語文作業的趣味性,使得學生更加愿意主動完成作業,這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為了充分發揮出作業應有的價值,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學生,把握好學生的興趣點,以此為基礎設計作業,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發現作業的魅力。比如學生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麻雀》的時候,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獵狗看到一只小麻雀,正準備上前,這時候麻雀媽媽飛回來,用自己的身軀保護著小麻雀,最終嚇退了獵狗,這大概就是母愛的力量吧。學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網上搜集一些其它的動物母愛故事,將故事制作成簡單的繪本,下節課與其他同學分享。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設計多層次語文作業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基礎各不相同,如果教師對于所有的學生都布置一樣的作業,對于那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作業太過簡單,語文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對于那些學習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作業太難,長此以往下去,逐漸對語文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這兩種心理都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根據班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成ABC三個層次,設計出不同層次作業,從而能夠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得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比如學生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英雄雨來》時候,對于A層次學生來說,作業是完成相關練習題、簡單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再背誦一首與抗日戰爭相關的詩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作業是完成相關練習題、再積累一句抗日戰爭相關的詩句,能夠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對于C層次學生來說,作業是完成相關練習題,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當然這里的分層作業,并不是絕對的分層,如果B層次和C層次學生在學有余力情況下,也可以選擇A層次學生的作業,從而能夠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設計生活化語文作業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緊緊圍繞著課本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學到的也只限于理論知識,在雙減政策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突破教室和教材的局限,尤其是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作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母親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關愛母親”的作業,當然作業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學生可以用自己手里的畫筆,給媽媽畫一幅畫,以此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學生還可以給媽媽寫一封信,將平時不敢告訴媽媽的話,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表達;學生還可以給媽媽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等,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到媽媽無私的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綜上所述,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延伸和拓展,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加語文作業的趣味性、設計多層次小學語文作業以及生活化作業,從而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廷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03):123-124.
[2]黃懿.從"提線木偶"到"變形金剛"的華麗蛻變——小學低段語文多元綜合性作業的可行性架構[J].浙江教育科學,2019(02):169-170.
[3]孫衛芳.雙管齊下減負擔,整體架構增高效——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整體性教學情境的創設[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9(0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