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姣
【摘 要】本文認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將職業道德精神融入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各個方面,以培養適應新時代的職業人才,基于此,結合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提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職業精神培養的有效路徑:培養運動習慣,養成職業自律意識;組織團體競賽,培養職業合作精神;發展體育特長,涵養工匠精神;弘揚體育精神,永葆愛國初心。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體育 健康 職業精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4-0151-02
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中等職業教育是中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社會輸送現代化人才的重要任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不但要重視職業技能教育,更要重視職業道德教育,使其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從而有效滿足社會對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需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健全的人格,不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將職業道德精神融入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各個方面,以培養適應新時代的職業人才。
一、培養運動習慣,養成職業自律意識
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是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日益增多,身體素質具有顯著下降的趨勢。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初中階段受到學業壓力以及個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常常存在體重超標、視力不佳、身體機能下降等情況,整體身體素質情況不容樂觀,除參加學校每周有限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外,只有少部分學生有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應作為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要任務,當學生養成規律性的體育運動習慣之后,不但能夠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還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自律意識,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從業品質。
教學中,可采用課上與課下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多元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和考核,增加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時間,促進學生良好體育習慣的形成。如,教師將跑步作為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重要方式,每次上體育課要求學生按照計劃完成跑步訓練,并作為一項重要的課堂考核成績。同時,教師采用小組劃分的形式,建立跑步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各自的名稱,學生根據小組成員的身體素質情況制訂出每個學期的跑步計劃,計劃中規定了跑步的具體時間和公里數,小組內的學生通過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監督,按照計劃完成既定的目標。最后,教師將每個小組的計劃實施情況列入學生的學期考評中,對超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加分獎勵。這一方式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身心的愉悅,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意識。
歌德說:“活動是生活的基礎。”長期而有規律的體育運動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學生將體育運動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就形成了自律的意志品質;當學生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有計劃、有規律地參與體育運動,會使學生產生自我教育的意識。教學中,教師將課內與課外緊密融合,把課堂體育延伸到課外生活中,通過組建體育運動小組、制訂跑步活動方案、進行腦部活動評價等方式促進學生達成目標,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學生在目標的激勵之下,克服困難、互相幫助,在長期反復具有規律性的體育活動中,逐漸養成自律的良好品質。這能有效帶動學生開展自覺學習、自主教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組織團體競賽,培養職業合作精神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設立了拓展模塊,其中在拓展模塊(二)中指出,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活動、體育社團活動等是培養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要將體育課外活動納入教學計劃中,并安排專門的課時。體育團體競賽活動是常見的體育活動之一,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團體比賽,既能夠檢驗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成效,也有利于學生在團體比賽中增進友誼、樹立合作意識、培養職業合作精神。
將體育與健康教學與學校重要活動結合起來,或者在重大節日來臨之際,組織開展團體競賽活動,一方面可以通過體育活動豐富學校德育內涵,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借助團體活動,接受歷練,鍛造品格。如,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教師組織開展團體接力比賽,依據平時跑步訓練情況劃分小組,每組推薦4名學生參賽,完成班內競賽之后,選取成績最優的一個小組代表班級參加年級競賽。通過組織開展團體接力比賽活動,學生增強了體育訓練的強度,主動對接力比賽的戰術戰法進行研究,沒有參加比賽的學生積極為本班和本小組提供各種服務支持,體現了昂揚向上的團隊精神,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
將體育比賽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將體育活動與促進學生品格發展相結合,團體比賽活動既具有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競技性,也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文化育人功能。學生以團體比賽為契機,以為小組和班級爭光為榮,自主加強訓練,自主增強為班級服務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優良職業品質。
三、發展體育特長,涵養工匠精神
作為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對所從事的工作和崗位,要具有專注力,要能夠以精益求精的態度,超越自我,追求卓越,這種工匠精神的塑造是自我完善、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可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特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引導學生“從興趣走向愛好,從愛好走向特長”,在鍛造工匠精神的同時,為學生步入社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觀察,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性格和體能素質等,幫助學生發展體育方面的特長。如,教授籃球項目時,可通過組建班級籃球隊的方式,培養學生對籃球的喜愛,定期組織開展班級之間的籃球對抗比賽,使學生在比賽中獲得競賽的體驗感和愉悅感。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在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繩、足球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既能有效發揮學校各種體育功能場地的作用,也能夠豐富學校的文體生活,更能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認真學習相關體育理論知識,促使學生自主進行訓練。
教師應注重從教學內容出發,發展學生不同的體育愛好和特長項目,引導學生在發展愛好、形成特長的過程中,主動對相關體育項目的理論和技術要領進行主動鉆研。學生在發展體育特長的過程中,體會到不斷突破自我的喜悅,進而不斷對技術要領進行深入研究,主動探尋提高技術水平的方式方法,最終,在中職階段形成良好的體育愛好或體育特長,這些愛好和特長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同時為學生走入社會從事職業工作的過程賦予更多的能量,有利于學生在職場生涯中展現個人才華與能力。
四、弘揚體育精神,永葆愛國初心
體育不僅是身體技能的比拼,其中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體育精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刻苦訓練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還能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中,應充分發掘重大體育比賽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子,使學生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體育競技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又能感受到體育比賽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比如,抓住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比賽,引導學生通過觀看比賽的方式,感受中國運動員為國爭光、勇于拼搏的精神。當教學某一體育項目時,教師可以對與之相關的體育運動員進行介紹,展示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的風采,使學生體會到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與祖國的同頻共振;因自然因素等原因,無法進行室外體育活動時,可利用室內教學時間,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集中展現中國運動員在各種國際賽事中的“精彩時刻”,使學生受到精神的鼓舞和震撼;結合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梳理中國體育運動發展史,向學生介紹中國體育運動事業的變遷,將黨史教育與體育教學有機融合。
加強德育滲透,融入愛國情懷,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體育教學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在觀看重大體育比賽、回顧精彩體育比賽、介紹中國體育發展史等過程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對體育運動的喜愛。學生在教師的多元引導下,既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各種體育賽事,也加深了對體育知識的了解,更在體育競技中領略了中國體育運動員的風采,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堅定了道路自信。教師將體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互融合,引導學生在觀看、講述、體驗中產生真實的愛國情感,實現了以體育文化拓寬學生視野、以體育精神育人的教學目的。
總之,結合中職體育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滲透,既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促進了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更有利于培養有文化、有技能、有素質的新型技能人才。中職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探索新方式、尋找新路徑,使學生在強健體魄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滋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林蕓.基于企業拓展培訓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0(6).
[2]謝哲,王曉艷.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建設對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研究:以籃球項目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6).
[3]周揚誠.競技體育文化內涵對職業能力應用路徑的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0(33).
【作者簡介】藍 姣(1984— ),女,壯族,廣西來賓人,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現就職于廣西銀行學校,主要從事學校體育、運動訓練研究工作。
(責編 田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