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蘭蘭 陳穎媛
【摘要】教學改革背景要求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位置。同時,要改變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為此,小學數學課堂也應做到教學方法的優化嘗試。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會發現學生在解題或者是概念的記憶中會出現相應的錯誤。但是,錯誤并不可怕,教師要引領學生攻克錯誤、戰勝難題。進而,總結學習經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秉承于錯題集的建立和運用策略,為學生鋪平數學學習的探知道路,讓其掌握數學學習的精髓內容。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錯題集的建立和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題集;建立運用;探索;分析
前言:正如古訓說道:“人并不是圣賢,因此均會產生不同的錯誤”。在學習中也為如此,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學習中考慮不夠全面、馬虎等問題時有發生,均會導致其學習上呈現出錯誤。教師應注意不要嚴厲批評或者是直接教導學生,要引導學生有效利用錯誤、感知錯誤、挖掘“寶藏”。將數學課堂的“廢”變成“寶”。進而,做到讓學生引以為戒,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錯”中總結經驗,在日后的“學”中規避風險。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資源保護,減少錯誤的發生。
一、集錯——構建師生的錯題“資源寶庫”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的是錯題集的建立不僅是指學生,教師也要在日常教學中總結經驗,建立錯題集,更好的為學生提供服務、更好的完成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也建立錯題集的形式,構建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具有模仿能力較強的性格特點,教師樹立榜樣作用。學生參與錯題集構建的積極性和熱情度也會隨之得到提升[1]。
例如:學生角度,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在每次考試中或者是每次練習中將自己錯誤的習題抄下來。注意所抄的習題要為錯誤的版本。即:將自己錯誤的過程、錯題的角度以鮮明的記號進行標注。隨后,將教師講解的正確版本、正確習題的解題方法記錄下來。借助以“對”比“錯”的形式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尋找到出錯的原因、以及數學學習中自己呈現的不足。加深記憶,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或者是課堂引導學生完成練習時會以智慧的雙眼發現學生身上出現的錯誤。要對于大部分學生均會產生的問題加以記錄,了解學生在知識掌握環節中的盲點,摘抄學生的共性問題。在教學中著重講解,讓教師的指引更加科學。
二、思錯——引領學生分析問題、避免錯誤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錯題集的記錄不能僅存在于形式化和表面化。不同的錯題在記錄以后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實踐。利用錯誤進行思考的方式,使學生擺脫了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思維受限制的形式。會讓學生養成優質的學習習慣[2]。
例如:在“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中,上述兩個單位的轉換是學生在記憶中的盲點。同時,也是錯誤率出現較高的問題。部分學生由于記錯進位或者是“0”書寫排位錯誤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此時,教師要求學生首先在課堂中做到集錯。隨后,做到思考錯。即:思考自己出現問題時腦海中思考了什么?或者是出現問題的幾種不同類型。做到在數學學習中有效地規避盲點,優化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果。
三、用錯——彰顯“錯題寶庫”的力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針對于學生呈現的不足,讓其記錄錯誤。同時,思考發生錯誤的原因。此外,要做到讓學生不斷地利用錯誤、利用自身在數學課堂中呈現的不足作為學習的“階梯”,逐一邁進、攻破難關,才會保障學生取得多樣化的學習成果。進而,讓學生能夠積極性,促進課堂內引導效果的提升[3]。
例如:針對于學生在課堂中混淆概念的現象,教師要首先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如:審題時馬虎,或者是沒有弄清概念。比如:在“平行四邊形”教學時,學生會混淆概念。此時,教師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再次講解圖形的特點。利用視頻形式,讓視頻中的圖形經歷不斷的剪裁和粘貼,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借助,講解和“用錯”的實踐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指引環節中充分發揮了錯題集的優勢,注意自身也參與到錯誤的收集過程中,會讓教學方法更加科學。學生在不斷的集錯和思錯環節中掌握了自身的不足,踐行了科學有效的方法會推動學生學習實效性的提升。踐行正確的指引模式,讓學生領略數學學習的精髓。避免數學課堂教學出現紕漏,為學生提供優秀、多樣性的數學學習方法。讓其做到舉一反三、分類學習、避免錯誤、實現高效。
參考文獻:
[1]趙涵菲.“互聯網+”視域下小學數學同步課堂的困境與突破——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植樹問題”教學為例[J].創新人才教育,2021(03):35-38+45.
[2]汪顏青.農村小學數學項目課程開展與小課題研究——評《農村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業氣象,2021,42(09):809.
[3]董文彬.指向深度學習的兒童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發展路徑——以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2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