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摘要】在當下各大教育單位全面實施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制等五項管理落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作業管理逐漸引起教育界的重視。目前在雙減政策的驅動下,小學生的作業設計更加面向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文章以小學數學為例,全面闡述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在五項管理下的創新與改良,作業不再是學生學習的負擔,而成為素質教育下提高學生學習技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利武器。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五項管理
引言:五項管理中的作業管理,將管理重點轉向嚴控書面作業量、教師指導、教師批改等方面。小學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應僅僅依靠課堂上的45分鐘,而應該從課后作業入手,進行有效的延伸和鞏固。然而,數學作業如果不進行全面創新與改良,繼續采取傳統做題—訓練的單一模式,勢必會使學生長期處于一種無形的作業壓力之中,且課后作業難以為課堂學習提供幫助,成為無效作業。
一、五項管理推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合理化
以往小學數學作業主要以教科書上的課后習題、練習冊及模擬試卷為載體,大量的試題使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有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寫作業寫到深夜,另外還有少數試題的難度連家長都難以應對,更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學生在做作業時既擔心無法按時上交作業,又擔心因作業質量不過關而受到懲罰,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學生造成阻礙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壓力,從而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因此,落實五項管理政策,推動數學作業設計合理化十分具有必要性。
1.作業形式合理化
教師應該避免給家長布置作業,例如,讓家長為學生抄題,讓家長為學生繪制模擬試卷等等。做作業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家長有指導的義務和責任,卻沒有完成作業的義務和責任;教師有權利為學生布置作業,卻沒有權利為家長布置作業。要想讓作業形式更加合理化,必須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
2.作業內容合理化
教師必須對小學數學作業的內容進行優化,刪減掉重復、無效以及帶有懲罰性質的作業。反復多遍的機械訓練不僅不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使得學生對作業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反感。作業的內容無需太多,但只要安排合理,不給學生留超出其能力范圍的作業,所留即課堂學習所到之處,便能使作業真正發揮其有效的鞏固作用。
二、五項管理推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多樣化
數學作業設計應一改以往單一的形式和內容,努力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在五項管理政策的引領下,教育部門對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作業模式的不斷改革創新。
1.作業形式多樣化
小學數學是一門貼近生活,靈活性和實用性都極強的學科,其作業形式不應局限于簡單的書面作業,而應該擴展到實際應用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乘法的學習當中,教師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扮演媽媽的角色,幫媽媽去買買菜,在買菜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每樣菜的價格,通過購買斤數和價格計算出總價,整個過程使得學生對乘法有了更深的概念,對知識的學習也有了更深的印象和體會,這使得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生活,數學學習真正實用起來。
2.作業內容多樣化
小學數學作業的內容也應打破以往單一的題型訓練,注入向讓學生更感興趣的新元素。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書本上的數學問題,自己編一道應用題,然后再自己進行解答。學生會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編題,這自然也就激起了主動作業的興趣和欲望。另外,除了書面作業,數學也可以有口頭作業,例如小學乘法口訣除了用寫的形式和背的形式,還可以編成歌謠讓學生唱出來,這同樣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單一枯燥的口訣變成悅耳動聽的解壓音樂,從而讓作業氛圍更加輕松愉快。
三、五項管理推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靈活化
小學數學作業作為數學課堂學習的延伸和鞏固,無需恪守固有的規律和原則,教師應努力創新,化死板為靈活才能跟上教育不斷更新換代的潮流,適應新時期學生的學習個性化,只要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益處,那么就可以稱之為有效作業。
1.打破一成不變的作業規律
以往的小學數學作業往往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勢必成為學生家庭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群結隊的數學練習題向學生襲來。我們不能否認,這對于學生題型的鞏固有一定的幫助,然而這種一成不變的作業規律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對作業的興趣,以至于采取拖延、抵制的行動進行反抗。久而久之,這種被動作業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漸降低,形成事倍功半的局面。因此,打破常規,讓數學作業更易于學生接受和喜愛,成為近年來老師們熱議的話題之一。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五項管理下作業管理有了全面的變革,數學作業也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減少作業量,降低作業難度,讓作業也做到“適可而止”,可以有效的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習恐慌情緒。
2.打破固守成規的機械操作
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也不是作業的機器,他們是有思想、有靈魂的人。因此,教師應該打破固守成規的機械操作,讓數學作業不再是習題的疊加和反復的訓練,而是從知識與技能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向進行轉變。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的作業環節中插入勞動環節,讓學生幫媽媽洗洗碗,掃掃地,計算一下洗一個碗大概用幾分鐘,一共洗幾個碗,洗碗共用幾分鐘?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既讓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也實現了輕松做作業,讓數學作業更加高效,更加實用。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全面普及的當下教育環境中,教育部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全面性、多樣性、靈活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五項管理政策的推進,作業管理逐漸被列入教學大綱,教師為求學生學習素質不斷提高,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必須實現自身教學方法的完善和學習技能的更新,在作業設計方面,更應該不斷改革創新,讓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噩夢,而是為數學學習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葛靈光.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例談[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1,(3):60-62.
[2]徐良磊.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問題研究[J].新校園(中旬版),2011,(2):105.
[3]覃選敬,羅躍平,周興華等.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創新設計[J].考試(教研),2012,(2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