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方法,建議教師從朗讀、閱讀品味、內化運用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從而為學生的閱讀助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統編語文 小學語文 直覺思維 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7-0109-02
何謂“直覺思維”?直覺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直接認識與看法。直覺是不可言傳的一種感覺,也可稱之為“第六感覺”。在語文教學中,直覺思維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對事物現象做出判斷、優化選擇等,極大地節省教學時間,提升學習質量。“直覺思維”的獲得不是靠機遇,不是憑空臆想,而是以扎實的知識為基礎,是有著一定的偶然性的,是可以被逐漸培養與發展的。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使其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助力呢?
一、在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種語言藝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說的就是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同樣,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把閱讀文本熟讀成誦,就會在自然而然之中形成一定的直覺思維。由于學生朗讀中的收獲主要來自于第一直覺,也正是這種直覺反過來讓學生的朗讀更有滋味。憑借朗讀來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為學生的深入閱讀奠定基礎。
(一)通過范讀培養直覺思維
統編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不少優秀的范文,對這些范文,教師可以通過范讀的形式作為閱讀教學的敲門磚,幫助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直覺感知,以及帶來一定的印象,為后面的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范讀,讓學生認真傾聽教師范讀,再談談自己聽了教師范讀后,對這篇課文的直覺感受是什么。有的學生聽了教師范讀后,說道:“公園的荷花開了,荷葉像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非常漂亮,每一朵都有自己的姿態,作者非常喜歡這些荷花。作者不由地被這美麗的荷花美景陶醉了。”在學生對課文形成這樣的直覺認識后,再讓他們讀課文,并通過朗讀基調的指導把他們對課文最直接的感受表現出來。這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既能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呵護了學生的直覺思維。
(二)通過感情朗讀培養直覺思維
有感情朗讀是統編語文教材對學生朗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感官在朗讀中能夠得到強烈沖擊的一種方式。對于統編語文教材中選編的一些情豐文美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歷練自己的直覺思維,形成理性認知,提升閱讀能力。
如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主要表達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和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配樂朗誦的形式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豐富學生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真切感受到燕子的機靈活潑以及春天的美麗。這樣利用朗讀對學生進行直覺思維的培養,潤物無形,符合學生接受認知事物的特點,可以使學生的直覺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與發展。
二、在品味語言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品味語言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學習方式,是學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對文本內容或者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形成一種敏銳的感覺的必經路徑。提升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
(一)通過梳理文本內容培養直覺思維
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在自由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對文本的感知往往是比較膚淺的,而當教師能夠合理運用學生的閱讀直覺來引導學生深層思考的時候,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認識就會更加深刻。
如統編語文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一課,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后,可能只知道這個故事情節很簡單,說的是蜘蛛以統一的價格“一元錢”去賣不同的織物。偏偏他遇到的三位特殊顧客讓他叫苦不迭。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梳理文本的故事情節:蜘蛛第一次開店賣的是什么?第二、三次呢?它的店最后開成功了嗎?為什么?由于該童話比較短小,學生很容易記住故事情節,基本上憑印象很快就可以回答蜘蛛分別賣的是口罩、圍巾、襪子。教師通過問題一、二只是起了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的作用,如果沒有問題三、四的話,學生對故事內容不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很難憑直覺思維去厘清課文思路,更別說是培養概括課文的能力了。
(二)通過品析詞句培養直覺思維
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技巧,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審美活動。它把學生的閱讀上升到了鑒賞的層次,對學生的閱讀要求標準也更高。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利用學生的直覺思維引領學生進入文本,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教學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花的學校》一課時,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憑借閱讀直覺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有學生說:“我從‘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中的‘走過’一詞感受到了東風的輕松和自由自在。”有學生說:“我從‘在竹林中吹著口笛’中感覺到東風的調皮、可愛。”從學生的回答中,教師可以發現這時候學生對語言的賞析品味完全是憑借直覺思維,而不是從語文知識“擬人句”的學習中獲得的,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些直覺思維引導其了解和掌握擬人化表達手法,促進學生把直覺思維轉換成語感。在這篇課文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許多,如“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雷云拍著大手”“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繼續賞析品味這些句子,以深化學生對擬人化表現手法的認識。這樣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可以使學生的直覺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同時提升了閱讀教學質量。
三、在內化應用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直覺思維可以使學生直抵學習本質,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內化直覺思維,以深化學生的閱讀直覺思維認知,提升學習質量。
(一)在讀寫結合訓練中培養直覺思維
讀寫結合是學生內化閱讀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找準讀寫結合點,以讓學生在仿寫運用中內化直覺思維,提升閱讀品質。
如在教學統編語文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時,課文結尾處寫的是“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剛好在風中飄動著。……”當學生讀到這里時,教師可以趁機詢問學生:“你們覺得故事結束了嗎?”憑借直覺思維,學生覺得后面還會有事情發生。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憑直覺思維說一說后邊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這其實就是在引導學生續編故事),這時候學生的寫話訓練并不是毫無依據的亂寫,而是在有文本知識作為支撐的寫話。這樣的讀寫結合訓練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同時使學生的直覺思維在語言內化中逐步得到提升。
(二)在實踐應用中培養直覺思維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學習直覺引領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如信息時收集、美文鑒賞、課文復述等都與學生的直覺思維有關,教師如果善于引導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內化直覺思維,就能讓學生的學習品質得到提升。
如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一文講的是作者童年的趣事,文章語言活潑,充滿著童真童趣。這樣的經歷很容易引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共鳴,因此,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趁熱打鐵,讓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趣事或者“出丑、尷尬”的事情與大家分享。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參與意識濃厚,分享的故事也是充滿真情實意的,比起有意的編造或者搜腸刮肚的捏造要有意思得多。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善于為學生提供實踐運用的機會,鼓勵學生運用直覺思維進行表達,可以使語文教學更加精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路徑有許多,只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就能為學生的深入閱讀助力,最終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作者簡介】覃海燕(1975— ),女,漢族,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玉林市玉州區第一實驗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