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芳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對于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在快速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此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本文就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有效分析,希望能為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策
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的教學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它主要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對多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探究閱讀,以達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現實意義
(一)擴展學生閱讀范圍
群文閱讀可以切實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具體而言,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依據,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并不是唯一內容。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有限,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多集中在語文教材中,這就造成了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打破這種局限,讓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學到更多的內容。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范圍得到擴展,同時還能讓他們認識到很多平時在生活或者課本中見不到的內容,幫助他們開闊眼界。
(二)提升學生閱讀深度
初中時期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的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應當進行多角度的深入。也就是說,在閱讀中學習字詞只是最基本的學習要求,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提高要求,在學習字詞的基礎上,精細研究閱讀內容,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探索和思考。群文閱讀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學生可以對群文進行閱讀比較,尋找其中的異同點,也可以研究其中包含的多方面的知識以及情感。如此,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深度,還可以讓他們的學識和情感更加豐富。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群文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的閱讀,不僅需要熟讀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同時也需要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只有對不同的文本和知識進行廣泛涉獵,才能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與寫作素材,為語文綜合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由于當下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一方面沒有充分的課外閱讀時間,另一方面學生也缺乏足夠的閱讀興趣,這些因素極大地阻礙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因此,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帶領學生對一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能夠使閱讀過程做到“一花引來百花開”,不僅保證了學生閱讀的數量,同時對于激發其閱讀熱情、掌握閱讀方法有著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出師表》這篇課文時,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以及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深切體會文章中諸葛亮的“忠”,此時,教師再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閱讀《陳情表》這篇文章,使學生在為諸葛亮感動的情緒中繼續閱讀類似的文本,這樣一方面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興趣,去探究《陳情表》又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將兩篇文章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當閱讀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閱讀《祭十二郎文》的任務,使群文閱讀延伸到課后作業中,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保持閱讀興趣,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
(二)利用群文閱讀豐富學生寫作手法
寫作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不斷發現美、創造美,同時也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上新的臺階。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大量優美的文字和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從而為其模仿優秀的文章寫作奠定了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手法。
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描繪了作者在濟南所見的冬天景色,如“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這一句,通過比喻的手法體現了山上矮松的姿態,使得文章更加靈活、生動。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對同類型的散文進行閱讀,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張之路的《羚羊木雕》等等,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及對比,學生能夠自然而然的歸納出其中的寫作手法以及修辭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情感的理解和內化,同時學生的文學素養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散文中的優美詞句以及巧妙的表達進行摘抄,并將這一習慣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學生能夠積累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為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利用群文閱讀實現課外延伸
生活是語文閱讀學習的最大外延,由于教材的文本是有限的,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需要引導學生將閱讀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補充大量的課外讀物,使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中學習知識,同時也能在課后生活拓展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為學生適當增加課外讀物的閱讀機會,通過選擇作者相同但內容不同的文章,不斷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知性和趣味性,進而有效提升群文閱讀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我與地壇》等散文集進行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如,教師也可以選擇主題相同但題材不同的文章開展群文閱讀,如學習了《孫叔勸學》這篇課文后,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勸學》、《勸學詩》等。另外,也可以讓學生閱讀文體相同但內容不同的文本,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補充更加豐富的課外知識,體會閱讀給自身素養和能力提升帶來的益處,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未來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面對當前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還需進一步進行探究,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推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創新,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靜.“群文閱讀”的組文策略及操作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蔡怡然.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
[3]柳夢迪.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