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
【摘要】小學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這個時期接受的教育,會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發揮長遠的影響。語文是這個階段中非常基礎的科目,閱讀教學則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學好語文知識,學會閱讀方法,學生才能正確理解其他科目的內容,才能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才能跟同學、老師或家人進行順暢有效的溝通。有鑒于此,本文根據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重視,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帶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核心和重點。國家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并對具體的語文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在實施語文課程教學行為時,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的獨立能力,讓學生學會體驗閱讀文章中的情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理解和欣賞作品的能力,逐漸豐富學生的頭腦和內心世界,使得學生的情操得到升華。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改革和創新,創造多種語文閱讀情境和方法,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的能力和水平,從而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下面對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主要研究和討論。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努力的動力。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老師首先要重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時,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教學的主體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斷創造多種教學方法和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人生剛剛開始,沒有豐富的閱歷。教材中的很多課文,有著深刻的內涵或美感,成人讀起來很容易意識到,但小學生卻較難產生類似的感受。這種“不理解”,導致有些學生在閱讀時往往顯得心不在焉。要解決這種問題,不是單純的命令學生“認真讀”、“仔細感受”就可以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目前比較流行的多媒體技術靈活運用起來,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印象。多媒體素材與課文相比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對課文產生更多的理解。
例如,閱讀課文《海上日出》。很多學生沒有見過大海或者日出,雖然課文的描寫很生動,但學生的想象缺乏落腳點,難以感受到海上日出景色之美。這時,多媒體素材就可以發揮作用。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海上日出景色的視頻,或再搭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學生會從自身意愿出發,將視頻中的景象與文中的描寫進行對比,去認真感受文中創設的場景,意識到課文中的描寫是多么的生動,與現實場景又是多么的契合,對閱讀課文產生發自內心的興趣。
二、靈活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在學生較為深入的閱讀文章、形成了一定的見解后,一般小學語文教師都會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幫助學生捋順思路。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更多的是針對考試可能會考到的問題,學生的思考也總是圍繞著模式較為固定的試題。長此以往,思路就成了“套路”。“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該在提出問題時更加靈活、開放,給學生創造充分的思考空間,幫助他們形成獨立自主的見解。
例如,閱讀歌詞《松花江上》。對于這首歌的作詞背景,一般的成年人都耳熟能詳,閱讀時會產生濃烈的家國情懷。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僅僅通過閱讀是很難產生深刻的感受的。教師可以先給出一些背景知識,然后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很久沒有回過家,沒有見到過父母,是不是會特別想家?是什么原因造成歌詞中提到的人有家難回?你覺得詞作家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通過這樣一連串的問題,學生的思考一步步深入,他們的感受可能不盡相同,如對流浪者的同情或對侵略者的憤怒等,但都與詞作者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鳴,再通過教師的總結引導,閱讀的有效性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安排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習慣
課外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補充,廣大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課外閱讀的作用。只是在閱讀書籍的選擇上,還需要進行一些改進,與學生的興趣進行更緊密的結合。有些書籍很經典,但過于深奧或過于幼稚,與學生的興趣點不符,課外閱讀就會淪為形式,就算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很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在推薦書目時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所側重,讓課外閱讀更有效,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比如,有些學生對古詩詞中的韻律美比較敏感,教師就可以向這些學生推薦古詩詞選集和相應的賞析,讓他們在享受閱讀古詩詞的樂趣的同時,能夠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又如,有些學生喜歡出游,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圖文并茂的游記,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放飛自己的想象力,跟隨作者一起“行萬里路”。同時,教師也可以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讀過的、喜歡讀的書籍,自己從中取得了哪些收獲,調動其他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閱讀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的意義極為深遠,學會閱讀往往代表著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可以通過“看書”,自發的汲取書籍中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可以跟隨他們一生,成為他們獲得成功的助推器。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白,小學正是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教師必須對閱讀教學提起足夠的重視,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呂吉玲.小學語文閱讀的開展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04):112-113.
[2] 李昱.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