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桃
【摘要】對于當前社會來說,環境問題已經成了世界性的問題,而除了具體的保護環境措施之外,人們自身是否具備環保意識也將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產生影響,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必須在幼兒階段就針對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進行培養,以此來保證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能長期的將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作為生活的準則之一。本文將針對中班幼兒環保行為的培養進行探究和實踐。
【關鍵詞】中班幼兒 環保行為 探究 實踐
環境保護是人類永恒的課題,而環境保護教育的展開將直接的對幼兒后續成長過程中在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上的表現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對培養幼兒環保行為的策略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現狀來說,大部分幼兒教師都錯誤的將環保教育等同于形式教育、口號教育,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之下,幼兒不但難以正確的掌握環保意識、培養環保行為,并且很有可能對環保產生錯誤的看法。本文將針對中班幼兒環保行為的培養進行詳細探究。
一、創建有教育價值的環境
環保教育不應只是簡單的通過教師口頭的講述來展開的,我們應在幼兒園內部創建有教育價值的環境,幼兒長期的處于這種環境之中,其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垃圾分類”這一活動的開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首先,教師可以為幼兒一一介紹生活中的各種垃圾,指導幼兒認知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然后,組織幼兒帶著清潔工具走出教室,去戶外實施垃圾分類活動。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幼兒將能更形成不亂扔垃圾的環保意識,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發的去分垃圾,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提高幼兒環保意識
幼兒環保行為呈現出更多的主動性。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幼兒在環保行為方面有了明顯的變化,即從原來由老師的督促提醒到現在的主動表現,甚至能夠去督促身邊的人。走路時,孩子們盡可能地輕輕走路、不講話,當個別孩子聲音太大時,總有同伴“噓”的聲音在提醒。吃飯時,孩子挑出自己不喜歡吃的菜時,同伴會善意地告訴他,“樣樣東西都要吃,浪費糧食很可惜”。看到教室的桌椅不整齊了,會有人主動幫忙擺放好。繪畫時,總是會先選擇一面已經用過的紙張。更有家長告訴我們,在家總是提醒大人少開燈,離開房間隨手關燈。從家長的反饋中,我們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孩子自身在親力親為的時候,還在影響著大人的行為變化,表明孩子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呈現出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內化的質變。
三、培養幼兒環保行為習慣
從局部環境到整體環境的轉變 說到幼兒園環保環境,不再局限于某個班級或者角落,而是呈現出從入園到樓梯,從教室到走廊,從吊飾到地面,從戶外到室內,每個蘊含環保教育契機的角落都被充分挖掘出來,形成了一個有點有面的整體環境。每層樓面的走廊都著重體現學習活動中挖掘出的環保內容,讓幼兒在步入幼兒園的每一眼中都能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從平面環境到立體環境的轉變 環境創設由平面到立體,不僅能為幼兒提供動態發展的學習環境,而且也能讓幼兒在環境布置中充分地與環境產生共鳴和交流。在創設主題墻面時,我們充分利用墻面與吊頂、墻面與地面的三維空間,立體地呈現主題活動中的環保內容,并根據幼兒發展需求提供大量的廢舊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表現,并不斷地將幼兒的作品呈現其中。一方面,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感知廢舊材料新用途,感受到自身的點滴行為對周圍環境帶來變化;另一方面,幼兒設計制作的作品不斷呈現在立體環境中,使得環境內涵逐步豐富,加深幼兒對環保知識的了解。
從單一環境到多元環境的轉變 現在走入我園,呈現出的環境不再是幼兒繪畫的幾幅圖片,而是出現了親子作品、宣傳海報、繪畫圖片、手工制作。實物出示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內容上也不再局限于節約用水、愛護樹木,而是將自然中和生活中的環保要求都盡可能地通過環境呈現出來,體現出內容的豐富性與多元性,為幼兒良好環保行為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暗示和提醒作用。
四、結合幼兒特點培養中班幼兒環保行為
幼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探索大自然的愿望非常強烈,針對這一點來說,我們就可以在大自然中針對幼兒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進行培養。舉例來說,教師可以選擇晴朗的天氣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充分的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味道,也可以在植物開花結果的季節直接帶領學生去觀察、去感受花香。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對于大自然及周邊環境的感情自然就能得到激發。在這一過程之后,教師則可以進一步的向學生展示或帶領學生去感受霧霾嚴重的空氣、被污染了的河流等等,通過前后兩種情況的對比,中班幼兒自然就能很好的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通過一些力所能及的行為來改善這樣的狀況,例如:低碳出行、不亂傾倒生活污水等。
幼兒階段的兒童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展開環保教育,并通過這種形式來對中班幼兒的環保行為進行培養。舉例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變廢為寶”這一活動的開展來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先利用由易拉罐改造的花籃來向幼兒展示這些廢舊物品通過改造都能變成有用的東西。通過教師的展示,幼兒自身的興趣將能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自發的去發現自己身邊有哪些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廢舊物品,并在團隊合作或家長的輔助之下進行改造。通過輔助幼兒主動的參與到對廢舊物品的改造過程中來,不但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能讓幼兒更好的從這一過程中感受到環境保護是可以從很多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做起的。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幼兒自然能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并為以后的成長過程打下基礎。
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構建有價值的教育環境、結合幼兒園資源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習慣、結合幼兒特性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等三點內容針對中班幼兒環保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探究。總的來說,除了本文提到的內容之外,我們仍應持續性的對幼兒階段環保教育的開展方式進行探究,保證這一教學過程的開展能達到我們從小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的目的。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幼兒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才能更好的以自身、以家庭為單位做到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紀曉華.中班幼兒環保意識和行為培養的行動研究[J].東方教育,2015,(6).
[2]胡彬,許芊芊.利用幼兒園自然環境養成幼兒的環保行為[J].學前教育研究,2016,(12).
[3]周曉梅.淺議幼兒環保意識的建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5).
[4]孫紅.協同發展視域下幼兒環保教育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