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曾杰 何靖雯
摘要:友誼指的是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個體之間,一對一相互作用的一種過程。這是一種特殊的同伴關系,在學生成長學習過程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其他類型的關系所不能替代的。友誼能夠有效的促進兩個個體之間感情的升溫,讓彼此更加地信任。在中學時期建立友誼關系,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的去處理彼此的關系,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生;友誼觀;干預
引言: 注重學生友誼觀的建立,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提高生活的質量,更好地度過青春期。但是,在當前的學生友誼發展現狀上存在較多問題。比如許多的中學都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友誼發展,在教學目標上更多地只關注到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許多學生都不懂如何處理朋友之間的關系,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此,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當要重視中學生的友誼建立,引導中學生學會處理朋友之間的關系。
一、友誼建立對初中生的重要性
良好的友誼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首先,在學習當中,良好的友誼關系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通過互相幫助不斷提高彼此的學習成績;其次,良好的友誼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應對一些突發的事件,比如某學生在生活當中遇到的突發事故,在樓梯間不小心滑倒導致骨折,短期內無法上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健康狀況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如果這位學生具有良好的友誼關系,則能夠給予其一定的支持,學生的朋友會在課后為其進行補課,同時陪伴、安慰,舒緩其情緒。
二、初中生友誼發展現狀
(一)初中生的友誼發展缺少良好的環境
在當前的中學學校當中,由于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不管是學校的領導,還是教師都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學生的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了初中生缺少了良好的友誼發展的環境。可是,學生因生長特點,正處于多變的青春期,其心理會更容易感到孤獨。比起與教師、長輩的相處,這時候的學生更加需要的是同齡朋友的陪伴,因為與同齡朋友相處在一起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更容易互相理解。但是,受到學業壓力的影響,學生之間缺少了足夠的時間以及機會與同齡人相處,缺少了足夠的時間互相進行溝通。
(二)學校沒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搭建
由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當中,提到了學校應當要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教育,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從而更好地應對學業上的壓力、人際交往當中遇到的煩惱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中,有要求教師要通過合適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友誼觀,學習如何正確與朋友相處,如何處理在與朋友交往時所遇到的糾紛。但當前的學校普遍缺乏了這方面的課程開設,學生在對待友誼這件事上普遍缺乏了正確的觀念,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所遇到的事情。
三、干預對策
(一)營造良好舒適的學習氛圍
學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步轉變到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營造良好舒適的學習氛圍與環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學生為主,設計更多有趣的教學活動。
針對中學生的友誼觀建立的引導,教師可以通過團體輔導的教學來促使學生之間擁有更多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以此逐漸改善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幫助他們對友誼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在團隊輔導的活動教學設計中,要制定出活動方案的主題,如《友誼天長地久》,然后是制定出具體的目標,如引導學生之間互相進行認識,了解到與人交往的重要性,初步對在與人溝通中需要掌握的技巧有一定的了解。最后,根據目標規劃內容,如可以給學生隨機發不同顏色的卡紙,然后同一顏色的學生隨機組成一個小組,接著互相介紹進行認識,最后可以讓各個小組之間制定自己的隊名與口號,最后讓每個小組都上臺進行團隊風采展示。
(二)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對于學生友誼觀的建立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對此,學校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首先,學校需要搭建專門的教師培訓會,通過培訓幫助教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更好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次,應當要組織專門的教研會,投入一定的師資商討課程內容的設計。在確保了課程質量的前提下,逐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該課程的內容設計中,教師可以結合游戲的方式來開展,通過游戲引導學生認識友誼,正確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系。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到學生一些沖突場景,然后讓學生圍繞該沖突場景思考解決的方案。
(三)重視初中生的社交技能的培養
除了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友誼發展以外,學生的父母也有著重要的責任,父母在平時除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外,還要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社交技能。如在周末休息,父母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在親子活動當中就可以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與人交往。
結論:初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候學生會更加敏感,如果不正確引導學生建立友誼觀,容易導致學生出現不愛交友,在交友過程中容易做出傷害朋友的事情等。對此,不僅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友誼觀建立,要通過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學生的父母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到孩子更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認真對待身邊的朋友。
參考文獻:
[1]徐瑜姣,馬世超,劉秀麗.初中生性別角色類型特點及其與友誼質量的關系[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23-26.
[2]喻軻.初中生友誼關系狀況調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