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婕
摘 要:當代工筆人物畫在繪畫語言、思維表達上呈現出新思想、新理念、新風格、新樣貌。圍繞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繪畫語言,結合優秀當代工筆人物畫作品實例,從造型的表現形式、設色的表現形式等多角度闡述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現狀,總結提出當代工筆人物畫造型的意象性和寫實性、設色的唯美性和粗獷性等特性。
關鍵詞:當代工筆人物畫;繪畫語言;造型;設色
一、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表現
繪畫最基礎的是造型,這是所有繪畫者的共識,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也不例外。在筆者研究的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特性大致可分為兩類,寫實性和意象性。在當代工筆人物中,造型中的寫實性所表達的是作品具體的表現手法;而意象性所表達的是透過畫面的深層次含義,令觀者深思的表現手法。造型中,寫實性與意象性的結合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是現實事物與畫者思想的結合。
(一)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意象性
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意象性是畫者在繪畫期間,通過畫面效果反映出自己的主觀情感,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加在客觀事物之上,再通過熟練的技法表達出來。這一過程使當代工筆人物畫作品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它不僅是繪畫,更是畫者認知與思考的升華。意象性也就使得即使是面對同一題材,不同的畫者也會創作出不同的作品。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意象的本質是畫者主觀的情感表達。畫者首先要通過細致的觀察,把事物分析透徹,然后再根據自身想要表達的情感,利用對比、夸張、簡化等手法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夠繪出深入人心的藝術作品。莊道靜作品《暇》通過對年輕女性的觀察、分析、研究,高度概括出年輕女性在追求時尚過程中的行為,用夸張不真實的造型技法繪制出不同主體人物的神態。作品既有現實生活的樂趣,又不失畫面本身所反映的浪漫情感。
綜上所述,造型意象性的本質就是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畫者的主觀情感。也就是說,工筆人物畫不是對真實事物的再現,它會隨著畫家的認知在似與不似之間徘徊。這種技法是冒險的,但也是當代工筆人物畫家繼承中國傳統人物畫最好的例證。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寫實性
當代工筆人物畫既傳承了中國傳統人物畫借物喻理的意象技法,也融合了西方人物畫客觀再現的特點,二者相結合造就了當代工筆人物畫造型寫實的特征。受西方文化影響,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寫實性比造型的寫意性更被觀者所接受。當代年輕畫者,有責任把二者相結合,通過繪畫進行文化輸出。
被稱為“當代工筆人物畫女神”的“羅阿姨”羅寒蕾,她的作品《日日是好日》便是一幅典型的意象與寫實相結合的藝術作品。從人物造型看,作品細致描繪出人物的頭發、五官、衣著、手、足等部分,生動地刻畫了三位年輕女性的形象,仿佛現實的人物就站在觀者眼前。三個主體人物的位置也符合近大遠小、“站七坐五”等人物比例規律。背景處的花也有著以假亂真的作用,不同種類花卉的比例也符合花卉的真實比例。整幅畫也運用了西方繪畫中常見的虛實關系,利用深淺變化表現出光影關系等,是當代工筆人物畫中典型的寫實作品。
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寫實性也可理解為真實事物的再現性,這也是當代工筆人物畫與傳統中國人物畫最本質的區別。當代工筆人物畫是傳統工筆人物畫中的傳神寫照與西方人物畫中的模仿再現相結合的產物,這使其既顯得真實又不會讓人覺得冰冷。例如何家英的《山地》,畫家把彎腰的農民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老伯絲絲的白發、常年勞作黝黑的皮膚、彎腰時凸顯的肋骨、在泥土里勞作時挽著的褲腿、褲子的走勢、關節的轉折處等,都被刻畫得非常細致,使觀者仿佛親眼看到其勞作時“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再如桑建國《馳騁的心》,完美地再現了莘莘學子回家時迫切的心情,高鐵站的建筑物、學生各具特色的發型、牛仔褲的質感、地面的盲人線,都是現實生活中場景的再現。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造型的寫實性就是畫者本身對真實事物的再現,但經過一些主觀處理使作品又高于現實。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真實再現不同于西方人物畫的真實再現,當代工筆人物畫還是以線條為基礎的二維繪畫。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設色的表現
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無論是畫者還是觀者,對繪畫作品最直接的評價都為“是否美”,而影響“是否美”最直觀的因素則為色調。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設色主要表現為唯美性與粗獷性。
(一)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設色的唯美性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色彩的唯美也可稱為意境的唯美,主要方法是先利用水色顏料加水稀釋,平涂整幅畫面,暖色的意境一般用紅色、橙色,冷調的意境一般用綠色、藍色,作用是會使得整幅畫有基調、和諧、通透、整體,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例如畫家羅寒蕾在《瑪依拉》和《獨舞》這兩幅作品中,先用偏暖的墨色打底,用水色一層一層地疊加,在畫者的主觀情感作用下,表達出設色的唯美性,是當代工筆人物畫中唯美性的典型代表。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高級灰的色調會讓人視覺舒服,由于其本身的中性可以搭配不同的顏色,灰色也可放低自己,起著突出其他顏色的主體作用。灰色的中立性決定了它能與任何色彩協調相處,也可以和所有顏色相混合。如張見的作品《晚禮服》,縱觀整幅作品,偏暖的黃灰色作為大的基礎色調,給觀者陽光、暖心之感,與偏冷的黃色葉子形成對比,以突出重點。再如何家英作品《十九秋》,作品在統一的色調下,用紅灰色向觀者展現秋意的溫暖以及陽光灑下的豐收景象,與主體人物手中的樹葉相輔相成,凸顯出秋天獨有的魅力。在畫家何家英的另一幅代表作《舞之憩》中,衣物的冷灰色又將年輕女性的浪漫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畫者將整體色彩的明度拉低,用了高級灰色的技法,且將深色的衣服隱藏在眾多高級灰之中,使得畫面有重點、有層次感。整體色調和諧統一,畫面整體給觀者營造出寧靜、舒適、平靜的意境。
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設色,在傳承中國傳統人物畫、融合西方人物畫的基礎上,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水色與石色相結合、冷暖色相融合、明暗對比、亮度對比等多種技法的運用,為當代工筆人物畫提供了新的視覺效果。唯美性使得畫面更富有夢幻效果,在二維的畫面中能表現出令人浮想聯翩或引人深思的五維效果,也能夠滿足新時代大眾的審美需求。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設色的粗獷性
時代在發展,藝術也在變化,隨著西方繪畫帶來的技法與理念的沖擊,當代工筆人物畫已經不同于中國傳統的人物畫。除了中國傳統人物畫中特有的意境外,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設色又多了些許粗獷性。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設色粗獷這一藝術特點,重點是畫者在畫面的用色上更為主觀、豪邁,材料方面石色顏料多于水色顏料,采用厚重的礦物質顏料疊加形成厚重感,從而達到理想效果。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設色粗獷最主要的作用是加強第一視覺的沖擊感,使觀者能為之停留,去欣賞。這種冷暖對比、明度對比、色相對比都會給人過目不忘的視覺沖擊。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文章,抑或者是人,最打動人心的永遠都是內在。由內在帶動外在的表現,要好于外在對內在的包裝。我們要根據繪畫作品的內在而決定外在的效果,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采用粗獷的對比色會給觀者強烈的震撼,這種效果給人的視覺沖擊可以直擊內心深處,使觀者過目不忘。例如郭繼英的作品《存在-10(瞬)》,因為畫者早年有到日本留學的經歷,他的工筆人物畫在色彩運用上有日本繪畫的影子,顏色亮麗、石色偏多、飽和度較高、純度較高等形成畫家獨有的藝術特點,但他的作品又不完全像日本繪畫,作品中的主體人物有采用中國傳統人物畫的淡彩之美。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多層次的設計也是當代工筆人物畫設色的新型風向標。
綜上所述,當代工筆人物畫作品在繪畫語言、思維表達上呈現出新思想、新理念、新風格、新樣貌等。筆者從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繪畫語言的特性入手,基于自身創作實踐經驗對其造型的表現形式、設色的表現形式加以闡述,且在此基礎上結合一些優秀當代工筆人物畫作品的實例,進一步從當代工筆人物畫繪畫語言表現中挖掘畫家的自身氣質與作品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希望有助于加強新時代工筆人物畫創作者對繪畫語言的認知和把握,進而推進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絲雨.從中國古代工筆人物畫談人物畫的時代傳承[J].美術教育,2015(16):11.
[2]張青山.辯證唯物主義觀視野下的繪畫藝術審美形態:寫實繪畫藝術形式作為人類恒久審美選擇的辯證思考[J].大眾文藝,2020(2):83-84.
作者單位: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