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慶
摘 要:作曲理論是支撐鋼琴流暢彈奏的基礎,在鋼琴演奏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鋼琴教學中融入作曲理論能夠豐富學生的鋼琴理論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視奏能力、記譜能力、即興演奏能力等。分析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和意義,并結合實踐,提出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有助于促進鋼琴教學的創新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鋼琴演奏人才。
關鍵詞:作曲理論;鋼琴教學;和聲;復調
在音樂學科中,作曲理論是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包括和聲、曲式、作品分析、復調、配器等內容。作曲理論不僅對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教學有重要的價值,還對其他音樂類專業有重要的作用。假若學習鋼琴像是建造一棟大樓,那么建造大樓的基礎就是作曲。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鋼琴演奏水平,需要在鋼琴教學中融入作曲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專業、規范的鋼琴作曲理論,以此為基礎,提升自身創作能力與演奏能力。
一、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原則
作曲理論涉及的知識多且復雜,包括和聲、曲式及復調等方面的知識。如果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未能掌握基礎的作曲理論,在鋼琴的演奏訓練中就無法應用作曲理論進行演奏,從而影響演奏效果。要想將作曲理論與鋼琴演奏很好地融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學與指導。教師應在鋼琴演奏中將作曲理論與鋼琴訓練有效結合,并對學生的練習過程給予指導,使學生可以在訓練中掌握作曲理論與鋼琴演奏完美結合的技巧,并通過不斷的訓練能夠熟練運用作曲理論進行演奏,最終提升鋼琴演奏水平。
(二)增加理論儲備原則
要想使鋼琴演奏呈現良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應將作曲理論與實踐訓練有效結合。教師自身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很強的實踐能力,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融入鋼琴教學,使學生扎實掌握作曲理論知識。在傳統的鋼琴教學,很多教師往往更注重對學生演奏技巧的培養。高校應進行音樂教學改革,重視作曲理論教學,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使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以此提升鋼琴演奏水平。
(三)形成教學體系原則
要想充分發揮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應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式,使教學由單純的講解轉變為科學規范的指導。教師應改變以往經驗教學的方式,在鋼琴教學中形成規范化的理論教學體系。教師在講解鋼琴知識時,應按照課程標準,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和聲思維。在課程教學中,要想將作曲理論與鋼琴教學進行融合是有很大難度的,需要思考有效的融合方式,提升鋼琴演奏效果的同時又符合演奏規范。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
在鋼琴教學中,作曲理論屬于理論知識,鋼琴演奏是實踐活動。教師應豐富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在教育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使鋼琴演奏呈現良好的效果。隨著人民對音樂藝術的不斷追求,鋼琴教育日益受到重視,這對鋼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要扎實掌握作曲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
二、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視奏能力
視奏是把符號(樂譜)轉化為動作(演奏)的中介行為。視奏的快慢,對學會一首樂曲的速度、拓展演奏曲目的范圍、擴大藝術視野具有重大作用。鋼琴演奏技巧較多,所以鋼琴課程教學相較于其他課程教學更加消耗教師的精力。要想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效果,教師應將作曲理論與鋼琴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熟悉各調音階在鍵盤中的位置,熟悉演奏技巧,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視奏能力。在鋼琴演奏中,很多學生會根據經驗進行演奏,只依靠單純的鋼琴演奏訓練,不能完成所有鋼琴作品的演奏,也無法提升學生的視奏能力。不同的鋼琴曲目包含的作曲技巧是不相同的,學生只有掌握豐富作曲理論,才能更好地了解鋼琴作品,提升自身視奏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記譜能力
樂譜是基礎,記譜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在鋼琴演奏中如果一直看樂譜會影響演奏的效果,學生需要將樂譜背誦下來,可見提升記譜能力十分重要。如果鋼琴演奏曲目較長,學生會很難將演奏的曲目內容記下來,此時教師與學生可以運用作曲理論,分析曲目和聲和調式規律,從而將樂譜快速記住。學生運用此方式能夠提升記憶速度,強化音樂意識,減少腦海中與音樂無關的因素,從而精準快速地記住樂譜。
(三)提高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
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非常重要。即興演奏指在事先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臨時根據主旋律配以豐富的和聲和音型,邊創作,邊用樂器演奏。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達到即興演奏的水平,在大部分的鋼琴演奏中學生需要參照琴譜來完成。在鋼琴教學中融入作曲理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學生通過對作曲理論的學習能夠掌握和聲規律,可以憑借自身對曲目的了解進行演奏創作。學生對作曲理論的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即興演奏水平。
(四)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演奏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要想實現鋼琴演奏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學生需要提高自身創作能力,不斷創新演奏曲,豐富鋼琴演奏形式與技巧,以創新能力推動鋼琴演奏的持續發展。
三、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加強曲式理論教學
曲式是指音樂作品的結構,在鋼琴教育中,對曲式規律進行教學十分重要。學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演奏效果,就要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曲式結構。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對作曲理論中曲式規律與結構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曲式結構與規律,深刻理解鋼琴作品的含義,從而呈現良好的鋼琴演奏效果,將作品中的情感完美詮釋出來。在進行曲式教學時,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科特點按照次序分段進行。首先,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曲式概念,讓學生了解學習曲式的意義;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曲目樂節及樂句的含義,使學生在對樂句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學習樂段。教師在講解樂段時,要著重講解劃分樂段的方式,使學生在日后面對復雜樂曲時,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正確劃分樂段,更好地掌握曲目曲式結構與規律,從而提升鋼琴演奏效果。
(二)加強和聲理論教學
和聲是鋼琴演奏中的重要部分,貫穿整個鋼琴演奏過程。鋼琴作品中的和聲具有一定規律和邏輯,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和聲規律,這對鋼琴演奏至關重要。在進行鋼琴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記憶和聲進行。例如,古典音樂的和聲進行和現代作品的和聲進行,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學生了解和聲進行規律有助于提升鋼琴作品演奏效果。織體是音樂的結構形式之一,包括單聲織體、復調織體、和聲織體,其中和聲織體是一條主旋律加上和聲陪襯的組織形式。鋼琴演奏效果與和聲織體的適當運用有直接關系。在鋼琴演奏中,采用合適的和聲織體應用方式,可以使演奏更順暢。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和聲理論,把握和聲織體特點并運用和聲織體,幫助學生理解作品中的含義,從而提升演奏效果。教師要在鋼琴教育中引導學生判斷作品的風格,這樣便于學生用合適的演奏方式將作品中的情感表現出來。
(三)加強復調理論教學
復調理論是作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復調理論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主調音樂織體是由一條旋律線加和聲襯托性聲部構成的,而復調音樂是由若干(兩條或兩條以上)各自具有獨立性的旋律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多聲部音樂。教師加強復調理論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使學生更加靈活地應用手指。教師應加強復調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的復調思維,以提升學生鋼琴演奏的整體效果,使鋼琴演奏更具感染力,提升聽眾的聽覺體驗,使鋼琴演奏呈現出層次感,幫助學生將鋼琴作品更好地演繹出來。
綜上所述,本文對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應用的原則和意義,以期讓學生在鋼琴學習中形成創新思維,提高鋼琴演奏水平,從而提升全民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天成.淺議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9(1):133-134.
[2]劉岳.作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品鑒,2018(24):321-322.
[3]楊庭峰,鄒靜.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20(6):205-206.
[4]黃威.關于現代陶瓷繪畫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思考[J].藝術科技,2019(12):107.
作者單位:
揚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