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蘋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我國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的體現,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教學形勢下,研究性學習應運而生并大受歡迎。研究性學習主張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滲透探究性學習的思想,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初中數學是一門兼顧抽象性與研究性的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數學的學習特點,引入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研究;研究性學習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研究性學習已經在我國學校中得到正式應用推廣,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要有意識地滲透研究性學習思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研究中去,在親身體驗中發揮課堂學習主體作用,在研究性學習中,重要的并不是學生研究出了什么,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是定理公式這類已經有定論的東西,也可以是還沒有結果的未知問題,讓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有更多的可能,當然,選擇的課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來說具有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一、研究性學習內容與特征
在數學學習中,研究性學習指的是通過深入研究某些具有深度的問題,或者站在數學層面對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進行分析研究的活動,通常研究性學習中研究的內容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征:研究性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與初中階段學生的個體發展認知水平與規律相符合,問題的深度要保持在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最近發展區范圍之內,不能過度拔高。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這個前提下學生無論是自主構建的方式還是構建的深度與深度都是不一樣的,教師的教學并不是為了消滅這種差異,而是借助差異的存在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主動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體系。借助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自主建構知識,同時也會存在部分學生不能順利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必然的。教師要充分重視研究性學習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反饋評價,加強資源共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及時開展檢查。
二、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學習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落實教學改革。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灌輸式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承擔起教書育人責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有利于落實教育改革,也有利于實現資源整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探究性學習的運用,有助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在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轉變學習方式是社會發展必然要求,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發揮出教育價值,而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運用,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在思考與交流中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最后,有利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探究性學習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探究性學習有著較大的啟發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掌握答題技能,養成創造性思維習慣,使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創造力,成為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
三、創設探究情境與問題情境
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重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全面融入探究過程中,更好地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并運用探究所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其他問題。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同學們都去過小商店買.東西,現在同學們幫助小商店算--筆賬。小商店通常會將進貨為8元的食品以10元的價格進行出售,平均每天可以出售100件。現在老板想要通過促銷活動提高盈利水平,老板發現將這些食品每降低0.2元出售,就可以增加大約10件的銷量。那么請同學們探究一下商品價格降到多少可以幫助老板獲得最大.盈利。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獲得二次函數知識。另外,數學作為一門靈活的學科,傳統的固定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而初中階段作為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學生思維模式限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相關知識時,為了證明其定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探究,首先教師給出定理,也就是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其次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紙片或者三角板進行驗證,再次引導學生通過輔助線和平行線進行證明,最后詳細書寫定理證明過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為了拓展學生知識面,教師也可以對其進行延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探究性教學。多媒體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于一體,可以為學生創造各種探究情境,調動學生探究熱情,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四、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結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我國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自主性的現實,需要教師想辦法不斷優化課堂結構,與此同時對學生課堂前期的預習以及課后的復習進行結果考查的方式開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部自主開展學習研究與探索,討論教師安排的課堂教學任務與問題,在正式上課之前對相關知識點有一個全面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合作能力。比如在學習平面向量知識點過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識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布置相關的習題對學生自習情況進行考查,幫助學生發現沒有充分掌握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細講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自信自主學習能更好地去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點。
結束語:
總而言之,探究是學習的基礎,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探究情境與問題情境,組織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拓展探究時間與空間,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造合作探究機會,增加實踐環節,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治偉.初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現狀和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51):60-61.
[2]陳啟南,羅裕,謝婷婷.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數學建模素養——以“數列模型在房貸問題上的應用”教學實踐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20(22):23-26.
[3]王冬梅.例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20(3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