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立
摘要: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推行以就業為導向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從統計學類碩士研究生來看,其就業方向可分為統計教學與科研、政府統計、金融統計、市場調查與分析、企業統計等;對應的就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素質、科研與職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三個方面;培養方式可分為課程學習、科研與職業訓練、社會實踐等。據此可構建起以就業為導向的統計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的實施,應倡導跨專業選課、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并不斷加大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
關鍵詞:社會需求;培養模式;改革
一、引言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同時,“十三五”規劃也強調“高校需要創新研究生培養方法,革新研究生培養模式,促進高等院校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人才”。因此,如何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成為高校和教育部門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現實問題之一。
本文以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作為研究對象,基于社會需求視角,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展開重點研究。以西安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作為研究樣本,深入分析統計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具體問題及原因,最后對統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革新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二、傳統統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不注重激發學生思維
不重視鼓勵研究生的創造性學習以及創新思維,將會使學生缺乏標新立異、開拓進取的勇氣。這導致教學的中心還在老師身上,研究生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維模式,降低了他們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興趣,制約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影響了研究生的教學質量。所以,研究生應該成為課堂上的主角,以培養他們獨立創新的思維以及培養自己的學習方法。
2.研究生實踐能力差,缺乏創新能力
目前,我校大部分的研究生教育是3年制。第一學年,主要是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第二學年,著手專業課題研究,而課題一般由導師指定題目,研究生一般不需思考課題題目;第三學年,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研究生不愿思考,不喜歡課堂討論,更傾向于聽課,這種教學模式固化了研究生思維,導致他們自學能力。研究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趨勢,這對學生畢業之后的工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3.研究生培養方向脫離社會需求
目前,研究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往往集中于校園內部,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與動手能力并沒有得到較大提升,并且雙導師制度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發揮的校內理論+校外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也是導致研究生教育質量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重要原因。
三、社會需求視角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過往統計學研究生培養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和交流,研究生更多是被動地接受傳統的理論知識,鮮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本文認為應增強學制彈性,加強導師團隊建設,充分發揮課外研討、學科競賽、企業實踐等多種培養方式的優勢,匯聚育人合力,激活統計學研究生培養的活力。
1.注重碩士研究生研究團隊建設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離不開導師研究團隊的建設,通過開展“導師沙龍”項目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從兩方面著手:第一,開展導師小組和導師團隊學術交流,帶領所指導的研究生赴高校、學術組織及機構參加學術交流。第二,開展導師團隊實踐調研活動,帶領所指導的研究生赴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組織及機構參加調研活動,拓展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和行業適應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素養。
2.創新碩士研究生導師指導方式
采用導師負責制,導師組與指導導師相結合的方式,導師作為第一責任人,應充分發揮導師對研究生人格品德示導、政治思想教導、科學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多元化
采用分層次的課堂教學方式:一方面,公共課、學科基礎課主要以課堂講授形式為主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的課程,采用課堂講授與研究討論相結合、國內外一流期刊文獻閱讀與國內外公認權威教材相結合、校內教師與校外專家講授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同學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注重研究式、討論式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與開發,注重培養原創性思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科研能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項目作業形式使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數據分析任務,在此過程中鍛煉研究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編程能力。
4.建立課外研討會制度
研討會是提高研究生探索和研究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考慮到統計學的專業特點以及“新財經”背景下對人才的需求,結合教學實踐,研討會教學法可分為前期準備、臺上講解、學生點評、辯論交流、教師指導以及提交正式成果這六個環節,整個流程不斷循環,在迭代中不斷提升。
5.提高研究生學科競賽水平
每年應舉辦統計建模競賽,在“新財經”背景下,近兩年的比賽賽題與業界實際問題應密切相關。同時鼓勵研究生參加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科競賽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是對研究生業務、能力和素質的全面培養,特別是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6.實習活動多樣化
統計學專業實踐性較強,課程實驗和實訓實習必不可少,實習基地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積極尋求與政府合作,與企業合作。應成立相應的研究實驗室,努力與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建立合作;應與企業之間建立廣泛的校企業合作,提倡知名公司進校園,定期邀請來自業界的經驗人士進行講座;鼓勵優秀管理者或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促進校企雙方互聘,使研究生在教學中獲得技能訓練的過程;啟動校企互動式合作和“訂單式”合作,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和實習與就業聯體。
參考文獻:
[1]劉險得.社會轉型期研究生就業素質內涵、現狀及培養模式研究.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1).
[2]楊娟娟.就業壓力背景下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時代教育,2016(9).
[3]梁傳杰.高校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模式:審視與重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11): 1-7.
[4]徐龍炳,付艷,周文萍,等.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路徑探索—基于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12): 30-35.
[5]王孟欣,周甜甜,張思乾.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思考[J].統計與管理,2015(10): 20-21.
[6]彭國富.以就業為導向的菜單式統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7(11): 8-9.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安財經大學2020-2021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立項資助項目-“基于社會需求視角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