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設計課程完備、體系健全、運營良好的中小學生智能職業體驗中心。對接經開區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創設適合中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真實職業情境和體驗,起到示范引領和輻射,打造從人工智能入門,到輕量型機械臂,再到工業模擬生產線,到實際工業生產,實現智能制造的閉環。
關鍵詞:智能制造;職業體驗;開放
職業體驗教育是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與技術課程、職業啟蒙教育的重要方式。積極開展職業體驗教育,推動職教資源向基礎教育開放,提升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及實施水平,促進普職融通,實施素質教育。
2019年的《江蘇省省教育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教育的指導意見》【蘇教職[2019]6號】提出,到2022年“職業體驗中心建設要重點依托職業院校,設計、建造一批師資充足、課程完備、體系健全、運營良好的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立足專業特色,對接地方支柱、特色產業,創設適合中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真實職業情境和體驗崗位”。
先進制造業是徐州經開區工業經濟支柱產業,依托產業高地優勢,積極開展智能制造與信息平臺建設,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力。學校積極培養中小學生的基礎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對職業能力與素養的了解與養成。
一、中小學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的建設目標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施全面人工智能教育為手段,以能力和素質培養為核心,以智能制造技術為方向,以人工智能新技術為特色,打造虛實結合,智能制造與職業教育相融合的實驗平臺。堅持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和先進性,注重教育屬性,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活動實施安全、規范、可控,設施設備超前,以滿足區域內中小學生各類培訓及實踐等活動的開展與實施。建成設施設備先進、制度體系完善、管理運行高效、共享開放、特色鮮明、具有示范和輻射引領作用,同時兼具社會培訓和服務功能,使之成為徐州經開區具有教、學、做、研、用等一體化功能的職業體驗中心,推動徐州經開區及周邊地區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促進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促進其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1.建設一流的智能制造類職業體驗中心;
2.打造一支高水平職業體驗師資隊伍;
3.積極推動普職融合,開展職業啟蒙教育;
4.建立數據庫,記錄本地區中小學生參與體驗活動的情況;
5.建成一批達到國家標準、適合中小學的課程資源和體驗項目;
6.設計一系列的職業體驗活動項目;
7.創新建設體制和共享模式。
二、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的硬件設計
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的硬件設計要打造“智能制造類職業體驗中心”品牌形象,建成提升全區青少年綜合素質基地。
1.中小學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構建
人工智能入門套裝、輕量型機械臂、工業模擬生產線、實際工業生產線。
學生可以完整的體驗過程,參與體驗閉環的每一環節,對智能制造的過程、作用、效果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培養與鍛煉職業能力,培養工匠精神。
2.中小學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設計五個體驗區
(1)人工智能基礎教育體驗區
由人工智能入門套裝入手,了解并學習人工智能及機器人視覺、機器人語音識別、教學機器人、物聯網、3D打印、激光切割機、桌面無人機等相關知識。
具體功能分區:
①互動教學區:用于AI教育授課和工作坊活動。配置拼接桌椅、隨手可畫可貼的白板及便利貼等。
②工具區: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及各類存放教具用的收納柜等,標識明顯的收納和安全指導,讓學生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
③展示區:展示區培養學生合作、共享的素養。促進學生交流,開拓學生眼界,幫助學生樹立創作的信心。
(2)體驗區之二: AI之進階—綜合成果展示及輕量型機械臂學習體驗區。
學生認識、學習自主導航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立體農業、輕量型機械臂等,了解3D建模、圖形編程、自動控制等,實現“一機多學科學習”的目的。
具體功能分區:智慧校園系列、自主導航機器人、機械臂書法、國畫、棋類、激光雕刻、環保套裝、移動機械臂M1、F400編程無人機教學套裝。
(3)體驗區之三:AI之體驗—地震、消防虛擬仿真體驗區
通過地震、消防課程設計,結合虛擬的場景和播控系統實時監控,學生參與地震、消防場景,實時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體驗、參與的情況。
(4)體驗區之四:AI之應用—工業模擬體驗區
除了解工業4.0、智能制造基本原理及知識之外,學生可以動手搭建不同場景的流水線模型,培養學生創新設計、編程等綜合方面能力。
(5)體驗區之五:實際智能制造生產線工作展示區
工業生產線由6自由度工業機械臂搭建工作平臺,實現生產制造的過程。結合空間軌跡、焊接、分揀、碼垛、搬運等工藝,實現在一個平臺上可以進行多個工藝的生產制造。
三、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建設
2020年2月-2020年4月是我校智能制造體驗中心建設論證階段;期間我校多次通過線上進行方案的論證、討論,落實方案。
2020年5月-2020年6月已全部建成人工智能基礎教育體驗區、綜合成果展示及輕量型機械臂、地震、消防虛擬仿真體驗區、工業模擬體驗區、實際智能制造生產線工作展示區等五個區域。
四、智能制造職業體驗中心建設意義
1.有利于中小學生的職業啟蒙教育
智能制造體驗中心讓徐州經開區的中小學生得以進行的職業體驗,對中小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提升學生對職業技能的認知,同時也能夠為徐州經開區打造智能制造產業提供優秀的人才基礎。
智能制造生產線面向開發區中小學生、企業職工全面開放,根據規劃,每年可以接納3000人次的技能體驗。
2.有利于推動校企產教融合,提高學校的服務能力
智能制造體驗中心服務于開發區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讓企業職工進行職業體驗、技能培訓,促進企業職工技能與學歷的提升。
3.有利于樹立興趣,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不斷通過職業體驗引導學生對職業技能的認可,了解智能制造職業的神秘面紗,提高學生對智能制造職業的興趣,逐步樹立“工匠”意識,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
[2]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Z].2012.
[3]黃岳輝職業生涯教育研究及其對我國普通高中的啟示[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