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鎮 吳茲古力



摘要:扎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發展傳承困境。在當下文化復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扎染這種傳統手工藝術與當下的設計產品進行融合,將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并發揚光大,是目前設計師亟待解決的命題。本文對扎染藝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著重對優秀的設計產品進行分析,探討扎染藝術與藝術設計領域的結合途徑,以期能夠為扎染這一手工藝術尋求創新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扎染;傳承;設計應用
一、扎染藝術概述
1.1扎染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扎染是從植物中提取染料,通過一定的工序處理,為織好的綿、綢、紗、麻著色的染色技術[1]。通過扎染這種技法呈現出的圖案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要,為布面染出千姿百態的圖案樣式,構出千變萬化的形態。據史料記載,扎染最早起源于我國秦漢時期,而在東晉時,運用扎結這種手法印染的織物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了。到了唐盛時期,民間的扎染藝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甚至在皇宮的服飾上都出現了許多扎染扎染紋樣的設計,扎染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傳入日本等國家,日本的正倉院至今還保存著我國唐代時期的絞纈制品[2]。扎染工藝一直延續并發展,到明清時期,云南洱海地區成為主要的扎染產地,也更多地呈現出了民族特色。從明清至民國時期,普遍出現了居家扎染,周城和喜洲成了名副其實的扎染工藝制作中心。[3]
扎染藝術發展至今,作為我國云南省大理市和四川省自貢市分別在2006年和2008年為白族扎染技藝和自貢扎染技藝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的白族扎染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凸顯濃郁風格的民間藝術形式,扎染既是千百年來歷史的縮影,也折射出了我國人民的審美情趣。
1.2扎染藝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交通的發展,昆楚大城際鐵路和大理荒草壩機場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來到扎染藝術的核心地區-大理旅游的游客逐漸增多,扎染這一種優秀傳統技藝也逐漸被更多人所知曉。扎染已經成為云南省大理市對外旅游宣傳的一張名片。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較為凸顯的問題:經調查發現,扎染產品在省內外知名度不高,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扎染相關產品銷售宣傳乏力,未能深挖其文化效應,周邊產品也缺乏創新,市場競爭力較弱等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扎染藝術不再局限于桌布、衣服等初級產品的制作,包裝設計、家居設計中不斷涌現出運用扎染藝術設計出的作品。扎染技法也在不斷的創新,在織物的圖案設計上也有了更豐富的呈現形式,印染材料的不斷更新使得扎染的制作程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傳統手工扎染技術也得到了更多部門、人員的關注,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發展。作為一種手工染色技術,扎染藝術目前也存在著些許不足,例如手工成本高,扎花過程復雜以及對布料要求高等特點,導致扎染現階段主要體現在扎染衣物、手帕、桌布、頭飾上,而在其他生活應用領域的產品上應用較少。同時,現階段的初級扎染產品雖然形成了規模產業化,但參與生產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專業性相對較弱,在扎結、染色過程中重規疊矩,為了降低生產的時間成本和價格成本,用低質量低成本的白布、化學染料以次充好,導致市場中大量低質量扎染織物扎堆出現,同質化現象嚴重。
二、扎染藝術在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2.1扎染藝術在服飾圖案設計中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服裝設計隨著時代和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服裝樣式交替更迭,原有的常規設計模式和設計理念逐漸被打破,現代科技感與復古藝術美感并存。更多的時尚人士轉換扎染元素于服飾之上,將扎染色彩與服飾色彩搭配融合,使扎染的色彩打破傳統的湛藍色,配色更加大膽、變化更加豐富。在服飾設計中,扎染元素的小面積點綴或大面積運用都能夠成為品牌服飾的時尚單品。例如李寧與敦煌博物館聯名開發的CF潮系列扎染短袖(如圖2-1)以藍色、粉色為主色調的扎染風格,突破了了傳統扎染以藍印花布為主的風格特點,也改變了人們對扎染普遍以藍印花布為主單色調的審美疲勞,讓傳統的扎染藝術也能充滿街頭風格的潮流氣息,絢麗的藍色、紫色也賦予這件衣服獨特的魅力,胸前反白的字母印花營造出快時尚感。
在服裝圖案設計上,通過扎染紋樣和顏色的豐富變化,體現出服裝的造型美。李寧CF潮系列扎染短袖上藍色與粉色部分的留白形成簡單的漸變,體現出如國畫山水畫中的虛幻意境。該產品有著類似石頭的扎染紋理,扎染的痕跡細密且遍布前后全身,紋樣層次豐富。同時,扎染圖案存在隨機性,每一件衣物的扎染圖案都不完全相同,這也意味著每一件衣物都存在獨特性,在印花、LOGO重規疊矩的時代,運用了扎染藝術的衣物有著與眾不同的觀賞價值與藝術美。
扎染技術的進步也使得一些扎染存在的缺陷得以修正,例如染色的牢固程度大大提高,在生產時不再需要像古代那樣反復煮洗,使得扎染藝術在服裝圖案設計方面的前景愈來愈寬,應用在服飾領域里的變化也越來越豐富。
2.2扎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扎染的精華是其肌理的表現、獨具特色的暈染效果和變幻莫測的細節。其中,扎染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折疊方式呈現出隨機的色暈肌理,千變萬化,令人賞心悅目的同時又極具設計形式美感。
“應時&發生”美學品牌的扎染圍巾包裝盒(如圖2-2、2-3)上扎染紋樣采用的是較為常見的紋樣,并將紋樣復制后有序排列。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是扎染藝術與包裝設計融合的根本點,且傳統藝術紋樣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時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創新難度,而該產品中傳統紋樣與審美的結合方式既秉承了現代審美對極簡風格的寵愛,同時保證了扎染紋樣的暈染效果和部分細節特征,巧妙的將二者相結合。從色彩上來看,藍色的紋樣與白底相結合,形成一種和諧的疏密關系。同時,藍色與白色相結合,表達出純凈與簡潔的效果,如同云南地區純凈自然的藍天與白云,頗具地域風格特點。
以前,由于扎染藝術對布料的要求,使得扎染紋樣在藝術設計的運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掃描儀、照相機等數碼產品的快速發展,包裝設計在運用扎染等傳統紋樣時所受的局限性也因此大大降低。也給扎染藝術也帶來了新的藝術呈現載體,讓扎染藝術能夠更廣泛地走進現代生活中。
2.3扎染藝術在家居用品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家居裝飾用品的審美也發生了變化,大家開始追求返璞歸真,多種運用民間傳統工藝的家居裝飾用品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運用扎染藝術的家居用品憑借其樸素、獨特和典雅的特點尤其受到了大眾的追捧。
家居裝飾用品的設計是室內裝飾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扎染是一種純手工著色工藝,不論其色彩表現還是圖案肌理都呈現出偶發性的特點。這種偶發性的特點正符合當下人們對于設計 “量身定做”的這種設計需求,扎染作品的獨一無二,在當今家裝設計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形態。
淘寶“非遺工廠”店鋪設計生產的扎染臺燈(如圖2-4)由木質底座和扎染紋樣燈罩構成,而燈罩上的扎染紋樣并非簡單的復制,而是通過結扎、留白等方法,使得燈罩上的紋樣豐富多樣而不繁雜,優美的扎染紋樣把臺燈的光源包在內部,散發出的光映過燈罩上扎染的肌理圖案,折射出幽靜的光芒,讓整個光照空間變得浪漫又神秘,形成一種韻律感,營造出藝術空間的意境,為室內設計呈現出豐富、多變的藝術效果。
三、扎染藝術在設計中應用特點
3.1應用廣泛性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普遍對日常生活用品的外觀、包裝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穿著時尚,追求樸素和典雅。正是這種對個性化、多樣化的追求給予了扎染藝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扎染藝術不再局限于衣物、手絹等初級手工藝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包裝設計、家居裝飾用品設計、室內軟裝、手機壁紙、手機殼等設計。而設計領域對扎染藝術的青睞使得扎染藝術這一民族傳統藝術煥發新生,甚至走上國際時尚舞臺。
3.2設計擴展性
現代設計中的扎染藝術與傳統的扎染藝術相比,顯示出了更新穎的現代化特征。現代設計中的扎染藝術在與新興的印染、紋樣提取技術和現代排版技術相結合的同時,帶來了設計加工過程便捷化、圖案語言多變化、制作工藝先進化等改進,通過對新材料、新技術的吸收應用設計出風格獨特且絢麗多彩的扎染紋樣。運用扎染藝術設計出的產品呈現出了樸素和典雅的韻律,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現代設計中的扎染藝術印染思路靈活,表現形式多變,設計師不再以傳統的藍印花為主調,而是多種絢麗的色彩、紋樣并存,甚至還囊括了許多新興潮流元素。當下,人們對于圖形、色彩的需求更加追求視覺上的沖擊,豐富的扎染藝術,也使得扎染與更多的藝術形式融合。既能夠呈現出單純、素雅的藝術特征,又能夠體現設計作品豐富而熱烈的視覺追求,呈現出多種藝術效果,擴展出更加廣泛的藝術作品。
3.3地域人文特征性
扎染藝術作為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蘊含著大量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例如“應時&發生”美學品牌的扎染圍巾包裝盒上的藍色的紋樣與白底相結合表達出如同云南地區純凈自然的藍天與白云的特點,既表達了人們對優美自然環境的敬畏之情,又具有濃厚的地域特征。當下,扎染藝術拓展到設計領域時,隨著應用時代的不同,審美的多元化,扎染的紋樣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不論是構圖形式、紋樣還是色彩運用,更加具有文化韻味,同時也不斷地融入地方文化,強調地域文化特點。
四、扎染藝術應用在設計領域的意義
4.1技術的傳承與創新
手工技藝是傳統技藝的核心,而扎染藝術更是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現代設計的運用,扎染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得以在當代社會全面發展。當代社會,潮流藝術興盛,大眾對產品外觀、樣式普遍追求時尚和個性多樣化,傳統扎染由于顏色單一、制作過程復雜等原因,鮮有人問津。人們普遍喜歡絢麗多彩的現代圖案,忽略傳統紋樣,難以有效傳承和保護傳統紋樣和傳統藝術,不利于傳統的弘揚。而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扎染的傳統紋樣,拓寬扎染藝術的傳播渠道,弘揚和傳播民間扎染藝術,提升扎染藝術的知名度和大眾對扎染的認可度,提升傳統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地位。扎染藝術與時代發展相結合,使得傳統藝術更加光輝燦爛,生機勃勃。
4.2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隨著扎染藝術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運用扎染元素的產品越來越多,例如扎染臺燈、扎染門簾這些產品,依舊由貴州和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手工藝者制作而成,利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產品銷售難度也大大降低,制造產品的手工藝者經濟收入獲得提升,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運用扎染元素的產品也提高了人們對扎染藝術的興趣,大家都想去扎染藝術的發源地和原產地走一走看一看,帶著自己的孩子、家人親身實地的體驗扎染DIY,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4.3提高全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們的精神家園。古往今來,任何民族的發展與國家的振興,但歸根結底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支撐的[4]。扎染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日常使用和欣賞屬性上,還在于它所承載的文化藝術價值。扎染技術的傳統工藝蘊含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扎染作品涵蓋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維方式,以自然觀的方式傳達著樸素的哲學思想,以其藝術表現的形式成為了中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現階段國外時尚品牌在國內人盡皆知,銷售火爆,我們更應該提高傳統元素的知名度,提高傳統元素在設計領域的分量,讓傳統元素在我們的生活中多一點。文化自信需要每一代的文藝從業者堅定對自身特色文化資源的信心,不斷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讓設計界各領域不斷增強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改變商業設計中原有的思維、廣度和導向,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扎染圖形藝術的審美形式分析[J].陳蕾,美術教育研究,2021.05.
[2]現代中日扎染紋樣風格的比較研究[D].姜麗娜,江南大學,2011.
[3]中國扎染藝術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 劉秋雅 范喬,美與時代,2020.11
[4]以文化自信引領大國復興[J].岳亮,智慧中國,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