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夢蝶 李娜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產品的關注度持續增加,產品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未來行業發展有一定的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浙江省非遺研學產品,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產品的特性,運用層次分析法,征詢專家學者的意見以及研學師生的評價,從而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并以此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產品評價體系。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產品;評價體系;浙江省
中圖分類號:G127;F592.7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與旅游協同發展[1]。而研學旅行作為國內教育綜合素養的孵化器,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其實踐性意義更為突出。
近年來,浙江省發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指數(Index of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SI指數),是浙江省根據非遺保護情況,從“名錄體系、保存保護、傳承傳播、事業保障、隊伍建設、工作創新”等方面進行非遺保護發展評估體系的設計與應用研究,這種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未來非遺研學評價體系的應用具有參考意義[2]。
本文借鑒ISI指數的設計基礎,構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產品的評價體系,進而推動研學旅行可持續發展。
(一)評價體系構建程序、原則
1.評價體系構建程序
本文從非遺研學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入手,篩選出具有非遺研學特點的指標因子。首先,在兼顧非遺與研學兩方面的基礎上,構建非遺研學產品多層評價體系。其次,文章先用主觀賦權法綜合確定各項指標的分值等級標準,再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
2.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第一,評價體系構建遵循客觀性原則。本文結合非遺與研學兩方面的特點,客觀地分配指標的權重,使用數值容易獲得的、衡量標準確定的指標來確定評分等級標準,并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量化結果,客觀反映非遺研學。
第二,評價體系構建遵循全面性原則,研究注重整體性、綜合性。本文雖然是基于有限個非遺研學產品信息構建的非遺研學產品評價體系,但需要對其他非遺研學產品評價具有適用意義。因此,本文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避免以偏概全。
第三,評價體系構建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為避免構建過程中主觀判斷的影響過大,研究需采用定量指標賦值,將定性指標間接量化。本文主要通過層次分析法進行量化分析,結合專家意見征詢表的數據,確保指標權重的合理性。
第四,評價體系構建遵循動態性與穩定性相結合原則,評價體系應當以非遺研學的不斷發展而進行動態調整,將其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納入評價范疇。但評價體系的結構應保持相對穩定,且一旦構建完成,在一定時期內是不變且能適用的。
(二)評價體系構建框架
本文的理論研究是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等國家政策支持,以及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3-4]。同時,邀請專家提出修改意見,最終確定在“非遺研學產品總體評價”總目標層下以非遺指標、研學課程、研學路線、產品保障、工作創新等五大方面為目標層,詳情如圖1所示。
1.非遺指標
非遺指標考察非遺保護與發展現狀,評價因素主要包括其非遺課題研究、研究成果的發表、獎項榮譽認定、專項資金的設立以及相關媒體傳播等。在該目標層下設4個因素評價層,具體劃分為10項評價因子,包括設立專項資金、利潤分成、媒體報道、自建新媒體平臺和參與非遺項目課題研究等。
2.非遺課程
非遺課程考察因素包括:課程圍繞各學齡段要求,明確六大核心素養目標[5];學段劃分清晰;教學設計中非遺內容占比;研學手冊編制合理性與美觀性;場地認證資質;導師資質及人數等[6]。該目標層下設3個因素評價層,具體劃分為10項評價因子,包括課程設計、研學手冊、場地資質、醫療條件、教育設施和導師人數等。
3.線路規劃
線路規劃考察因素包括:餐飲設施的選址與布局;住宿設施符合相關要求;遇突發情況,能夠及時調動備選方案;線路、時間、距離規劃合理;設施齊全完備等。該目標層下設4個因素評價層,具體劃分為8項評價因子,包括餐飲服務、住宿服務、應急預案、創衛工作和車輛管理等。
4.產品保障
產品保障考察因素包括:購買旅游保險;舉行安全教育活動;設有安全和緊急避險通道,定期進行消防檢查;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合理分工,且有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建立投訴處理制度或相應售后服務平臺;建立投訴信息檔案和回訪制度等。該目標層以安全保障、團隊保障、售后保障作為因素評價層,具體劃分為9項評價因子,包括人才結構、考核制度、投訴制度以及回訪制度等[7]。
5.工作創新
工作創新考察因素包括:研學線路參與相關賽事或活動并獲得的獎項或榮譽;研學主辦方通過舉辦活動、完善設施等方式,進行課程創新;非遺研學項目制定有中長期發展規劃;運用數字化手段,為非遺研學產品建立數據庫;構建專業化、創新化的服務平臺等。該目標層以內容創新、管理創新為因素評價層,具體劃分為5項評價因子,包括數據庫建設、平臺管理和戰略管理等。
由于非遺研學旅游產品的質量評價體系難以用完全定量的方法進行系統構建,因此本文結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將總目標層分解為五大目標層,再逐級分解目標,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的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和總排序,最終確定評價體系。
(一)評估體系指標權重確定
本研究制作了專家意見征詢表,得到不同目標層之間、相同目標層之間的要素重要性分值。本文將征詢表的結果通過上述層級分析法步驟進行整理、計算和檢驗,最終得到了非遺研學產品評價體系各項指標的權重值。
(二)評價體系指標權重分析
本文各個項目層指標的CR值均小于0.1,表明專家打分并進行系統修正后的矩陣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本文運用上述數據建立的非遺研學評價體系及評分模型,計算得出評估細則分值。計算結果顯示,評價體系各個項目層指標,符合實際情況,說明本文所建立的非遺研學產品評估體系有著一定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
1.目標層權重分析
在最終得到的目標層結構下,非遺指標權重最大,為0.604 8;產品保障和工作創新其次,權重為0.102 5,研學線路權重為0.098 5,研學課程權重最小,為0.091 8。這說明在非遺研學產品評價中,非遺指標的重要程度最為突出,須格外注重非遺指標的考察;產品保障,工作創新,研學線路與研學課程的權重相差不大,重要程度相當,在對其考察中不能顧此失彼或只看重某一方面。

非遺研學最重要的特色是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研學過程中,非遺的保護與發展應用是不可小覷的,這是使產品在研學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支撐保障。產品保障、工作創新、研學線路與研學課程覆蓋了研學的各方面,對其的質量評價也是構成整體評價體系的重要方面。
2.因素評價層權重分析
在非遺指標目標層評價中,非遺研究所占權重最大,獎項評定其次,資金投入與對外傳播所占權重最小。這說明在非遺指標中,非遺研究是側重考察的因素,但也不能忽視獎項評定的權重。在產品保障目標層評價中,安全保障,團隊保障與售后保障所占權重相等,為0.034 2。這說明各方面保障的重要程度大致相同,在評價產品保障的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三方面的評分標準應做到公平合理。在工作創新目標層評價中,管理創新與內容創新的權重比例約為2:1,管理創新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此,在注重內容創新的同時,更需注重管理創新上的成果,在評價標準上,管理創新的分值應高于內容創新。
在研學線路目標層評價中,食宿安排與交通方案權重相同,為0.024 6,而綜合服務所占權重是前兩者的兩倍。這說明在對研學線路的評價中,綜合服務相較于食宿與交通更為重要,是需要側重考察的。
在研學課程目標層評價中,研學場地的重要性突出,所占權重最大,為0.062 3,其次是研學內容,研學導師所占權重最小。這與原本主觀賦值的數據差別較大,說明在評價研學課程的過程中,研學場地是需要格外重視的因素。
3.根據權重數據進行調整
本文根據權重數據,重新對構建的評價體系進行調整,以權重較大的為先,重新調整后的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另,根據建構的體系和所得到數據,本文構建了一份評價體系的評分細則,表1僅展示了評分表中的“非遺指標”部分。

本文以非遺研學產品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非遺研學產品評價體系以及評分模型。在“非遺指標、研學課程、研學路線、產品保障、工作創新”五大體系下,本文共選取了15個因素評價指標以及42個評價因子,計算得出非遺研學評估細則分值。研究結果顯示,評價體系及各個項目層指標,符合實際情況,因此非遺研學產品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
本文指標的選取以國標、其他文獻以及非遺研學的特點為基礎。但在各因素層中的指標之間是否有交叉關系仍需進一步探討。另外,指標評價因子的選擇和權重的分配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非遺研學產品評價體系也應當根據時間和其動態發展變化而變化。本文所采用的層次分析法以有限個專家打分作為基礎的數據,容易造成評價上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其合理性仍需大量數據進行進一步確認。
[1] 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通知[EB/OL].(2021-05-25)[2021-09-18].http://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1-06/09/content_5616511.htm.
[2] 祝漢明,薛建,樓強勇.ISI,浙江非遺保護發展評價的數據時代[J].非遺傳承研究,2019(4):29-35.
[3] 王蕾,蔡榮.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研學旅游相結合的實現途徑研究[J].當代經濟,2018(24):142-143.
[4] 黃龍光.美國公眾民俗學對中國非遺保護的啟示[J].云南社會科學,2015(5):89-94.
[5] 林才回.逆向教學設計:理據、模板與實踐策略[J].福建教育,2021(28):6-8.
[6] 段玉山.研學旅行課程標準(一):前言、課程性質與定位、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J].地理教學,2019(5):4-7.
[7] 張祖國.旅游企業如何有效地進行售后服務工作[J].企業技術開發,2015(2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