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華
摘要課程思政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圍繞高職院校專業教育需求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在更深層次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與幫助,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不再受限于教育環境、教育條件等諸多導向因素,確保高職院校能切實將專業人才道德品質、政治文化信仰等作為其教育發展基本依托,以期構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發展新生態。?;A教育課程規劃布置不合理、缺乏良好教育資源支持是最為突出的顯示困境,思政改革需立足創新高職院校人才教育培養新機制、新體系思政教學培訓才能實現質的突破。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困境 破解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46
Practical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EI Hua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teachingreform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arryingout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rou nd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rovide favorable support and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tadeeperlevel,sothatth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nolongerlimitedtomanyguidingfactorssuchaseducational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l conditions, so as to ensure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moral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eliefs as the basic support for it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inorderto build anew ecologyforthedevelop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emostprominentdilemma is the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layout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good educational resource suppor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new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tal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oastoachieveaqualitativebreakthrough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andtraining.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lemma; solution
1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基本特征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關,也是當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要義。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基本特征有三點:第一,講求立德樹人、協同育人,利用協同教育發展機制,從立體化教育發展角度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改變思政教育獨立于教育體系之外基本現狀。使思政教育真正意義融入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活,以生活實踐為根本基礎拓寬思政教育內容,讓思政教育能在不同學科專業教育推動下,形成良性教育發展循環,在彌補專業教育不足的同時,提高思政教育的實踐水平,確保顯隱結合的教學理念在思政教育、專業教育等諸多領域均能發揮良好教育引導作用。第二,課程思政要求思政教育思維、教育理念及教育結構等諸多方面開展科學創新,提高科學實踐理論及政治思想理論在培養大學生優良品質方面輔助作用,使思政教育工作能觸及大學生思想、心靈的深處。第三,基于教育的未來化發展確立科學教育發展思維,讓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形成進一步教學互補,有效平衡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關系,充分構建起思政教育體系發展橋梁,為思政教育進一步引領高職院校教育工作向著高質量邁進創造機遇。
2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2.1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化建設與開展
課程思政本質上是基于思政課程教育進行內容延伸,通過思政教育體系化推進,實現思政教育工作全面性覆蓋,充分提高思政教育綜合質量,使思政教育不再是一種單一教育形式,而是成為高素質人才教育培養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1]因此,課程思政概念不僅是基礎理論上提高思政教育實踐能力,同時,也要求有關學科能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基礎教學項目,在細節上彌補思政教育缺失。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始終是我國高素質人才教育培養的痛點,缺乏教育資源及生源質量不足,成為阻礙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穩步推進重要的導向因素。而以課程思政為載體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則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使思政教育能圍繞專業人才培養從不同維度開展基礎性教育工作,從而,為高職院校高素質人才教育輸出夯實基礎。
2.2彌補高職院校專業人才素質教育不足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基本薄弱項在于教育管理干預能力不足,無法做到對教育問題的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久而久之,使思政教育質量大打折扣,難以滿足高素質人才教育基本需求。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將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教學路徑,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對思政教育的基本束縛,強化思政教育工作導向性優勢,使思政教育可以基于課程教學需求,與不同學科之間形成有效教學聯動,圍繞高校思政教育體系化推進,實現對思政教育質量及水平提升。除此之外,課程思政有效實現,可以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現有教學優勢,提高思政教育綜合能力,使高職院校教學資源能在一定程度向思政教育培養進行傾斜,最大限度保證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多元化開展,為高職院校更好以新的姿態融入教育發展新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3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踐面臨現實困境及問題
3.1高職院?;A教育課程規劃布置不合理
高職院校基礎教育課程規劃布局不合理問題由來已久。以現有軟件技術專業教育為例,該專業基礎課程設計并不合理,團隊禮儀、職業規劃及應用語文等相關科目在專業崗位就業方面并無意義,對于未來階段專業學生在專業崗位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也無實際影響。而職業規劃雖然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發展起到幫助作用,但由于缺乏必要經濟資源及社會人脈,從事軟件技術人才投身于行業創業發展可能性微乎其微。[2]因此,從現實環境來說,軟件技術專業部分課程,本質上并不符合專業人才教育需求,此類課程在人才專業教育培養方面不僅不能為專業教育提供幫助,反而增加高職院校專業學生課業壓力,使其無法將更多精力放置于專業課程學習及思政學習環境。而課程思政教育發展,卻又需要給予大學生一定自主學習空間,利用大學生優良品質及良好學習習慣自主培養,提高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
3.2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教師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課程思政要求有關專業教育科目,能基于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將思政教育課程部分內容融入專業教育,確保課程思政穩步推進能在良好教育環境高質量開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教學教育輔助起到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具有良好思政課程教學及知識解析能力,可以在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為思政教育工作有效進行提供充分教育支持。但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專業教師的基本要求,大部分是圍繞教育職稱、專業教育研究及學歷三個方面,并未將思政教育能力作為基本衡量依據,使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無法形成良性教育循環,在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及教育內容,也難以在傳統教育體系下有所突出,進一步對課程思政教育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培養優勢進行限制。
3.3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缺乏良好教育資源支持
課程思政教育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在教育布局方面,能朝著體系化、多元化教育實踐有效推進。但由于部分高職院校缺乏良好教育資源支持,例如,專業課課堂思政如何切入;課堂思政推進后如何實施;專業課與思政相融合后教育評價如何體現,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課程思政教育實現,不能按照標準規范綱要予以執行,教學質量也將無法得到充分保障。針對這一困境,高職院校應主動做好教育資源挖掘,利用專業人才教育培養實現教育資源、就業資源雙向輸入。同時,在教育方面教師赴企掛職將為其專業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更豐富教學經驗,幫助專業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業發展前景,為其更好在軟件工程開發、Wed前端開發等諸多熱門領域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創造有利條件。[3]
3.4高職院校課程教育發展實踐創新能力不足
教育創新是高職院校人才教育培養重要基礎。思政教育創新更是高職院校高質量人才輸出核心關鍵。課程思政教育發展將進一步改變高職院校現有教育格局。為更好適應教育發展新環境,高職院校必須結合當前階段教育現狀做好教育內容、教育結構優化,加強基礎教育創新能力,使教學工作開展能在課程思政助推下達到更好教學效果。而現實教學中,高職院校在教育創新方面,與普通高校相比始終處于劣勢。之所以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產生教育創新能力不足的基礎問題,主要由于其人才教育培養方面制約高職院校教育創新能力,使其無法根據教育發展環境保持教育先進性、前瞻性,其教育發展進步速度也一定程度落后于普通高校。
4針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發展解決策略及破解路徑
4.1建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協同教學培養機制
協同教育培養機制的建立,其目的在于將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課程思政教育實踐,解決高校思政資源不足問題。協同教學培養機制的建立,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有關工作。第一,是基于高職院校教育合作,將外部資源引入高職院校內部,使高職院校能利用教學合作建立以課程思政為基本導向教育新生態。第二,高校自身黨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協同教學工作,使其能積極參與到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指導,有效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問題,使高校能基于現有資源合理調配,滿足課程思政教育需求。
4.2強化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思政教學培訓
強化專業教師教育培訓,有利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全面化開展。課程思政需要將高職院校現有教育資源充分整合,利用不同學科之間有效協作提高思政教育能力。而思政教育的全面化開展,則要求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能在學生、教師思想政治水平上均能有所提升,使面向教師教育工作與專業學生教學工作開展同步進行。在思政教學培訓過程中,不僅能解決高職院校教師思政教育能力不足問題,同時,也將使專業教師為學生思政學習樹立積極榜樣,進一步營造良好課程思政教育氛圍,使思政教育能在高職教育工作各個方面均能發揮良好導向作用,切實彌補高校課程思政教育不足,為高校在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更好融入教育發展新環境奠定良好根基。
4.3優化高職院校專業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及結構
高職院校必須要做好對課程教學體系優化,調整基礎教學結構,減少與專業教育無關課程教學比例,為高職院校學生著力打造積極思政學習環境,進一步緩解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壓力,降低外部環境因素對課程思政教育發展干擾,提高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能力。這一過程現實,需要高職院校從大學生自主教育培養及思政教育自主學習兩個方面做好科學規劃,以大學生自我約束為中心,推動課程思政教育實踐,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學習,使大學生能利用課程學習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幫助大學生在未來學習發展及崗位就業創造良好教育環境。
4.4創新高職院校人才教育培養新機制、新體系
高校教育創新應注重于對教育體系完善,提高教育培養工作有效性、實效性。為課程思政更好融入高校人才教育培養各項細節提供切實保障。教育培養機制、體系創新,不能僅依賴對現有教育模式完善,要根據行業發展及專業教育特點,將具有時代先進性、前瞻性教育內容融入教育體系,保證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能始終走在行業發展前列。在新機制、新體系中,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穩步推進,應結合高校教育發展創新,不斷推動多元化發展教育改革,提升課程思政在人才教育培養工作中基礎影響力,圍繞課程思政推進專業教育,使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不再以單方面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教育基礎,而是能基于高素質人才教育的基本原則,在綜合型人才教育培養基礎上對教育體系、教育機制進行優化,以此,確保課程思政有效落實能為高職院校高質量人才輸出奠定堅實教育基礎。
5結束語
未來5G技術應用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將進一步改變現有行業發展格局。課程思政發展將是高校教育未來趨勢,基于課程思政教育導向的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大數據技術及云計算技術應用人才培養,也將在人才教育培養方式、培養策略上作出重大調整?;谡n程思政做好對當前階段高校思政教育部分問題解決,將有益于高校思政教育全面化推進,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以課程思政為載體,更好從更多元化教育發展角度進行邁進,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能力,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發展體系,充分彌補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不足,為高校高質量人才教育培養工作高水平開展創造良好機遇。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發展,將以技術型人才教育輸出為根本確立思政教育目標,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充分交互,滿足不同層面的教育需求,使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發展緊跟時代腳步而不斷做好教育創新。另外,從當前技術發展來看,未來階段保障用戶信息隱私安全、提高物聯網體系建設安全化水平,將成為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方向。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發展過程中,確保專業人才具備良好道德品質顯得至關重要,使未來階段高職院校教育工作適應時代發展新環境的根本基礎,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發展邁入時代新紀元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1]王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困境與提升路徑——基于GPE課程體系視角[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18(05): 30-33.
[2]金明磊.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新方向和新實踐——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9,035(001):6-9.
[3]甘麒燕,郭曼.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開展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20,000(003):164-165.
[4]江先鋒.“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路徑創新——基于上海高校的實踐與探索[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