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喬
摘要本文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背景,針對目前灣區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在自身建設和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選取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作為研究對象,對粵港澳三地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師資條件、企業與校友資源、信息化建設以及創業服務這六個方面進行橫向對比,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提出優化大灣區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四項建議。
關鍵詞 粵港澳大灣區 高校 職業生涯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59
The Career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ZHOU Ziqiao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Basedonthebackgroundof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thisarticlestudiesthestatusquo ofcareereducationofCityUniversityofHongKongandUniversityofMacaoandmakesacomparisonbetweenuniversities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concept, education method, faculties, enterprise and alumni resourc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trepreneur service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therefore puts forward four proposals to optimize career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universities; career education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新時代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實現內地與港澳全面合作、開放互融的重要平臺。職業生涯教育是指學校的教育者為了使學生獲得謀生的技能、使學生自我提高或者讓工作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使工作變得有用、有意義和令人滿意,從而激發學生的生涯意識與自我意識,進行生涯探索與自我探索,從而做出生涯決定和計劃的一種教育形式。本文將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背景,分析粵港澳三地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現狀,對其進行橫向對比,取長補短,為提升灣區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對策建議。
1港澳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分析
1.1以香港城市大學為例的職業生涯教育
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在“全球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中,連續三年位列全球首150名內。城大的職業生涯教育由學生發展處下屬的生涯與領導力中心(Career and Leadership Center,CLC)負責,自成立至今,該中心一直以“為學生做好充分職場準備,加強他們畢業后的就業能力,以應付全球化就業市場所帶來的挑戰”為教育使命,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廣泛的職業生涯服務和教育。
1.1.1分段生涯指導,實現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香港地區高校的教育理念。所謂“全人教育”,是指通過各類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情緒、社交、職業、智能、體力和心靈等領域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屬于全人教育的一部分。城大將學生的生涯教育融入四年分階段的學業與生活規劃中,例如學生在大一階段需探索職業環境、了解專業優勢,同時聯系職業咨詢師、暑期進行兼職,以打好專業和職業基礎;大二和大三階段需記錄工作日志、積累工作人脈以及申請實習,并了解深造院校信息;大四階段搜索崗位信息、完善簡歷、求助職業人脈、簡歷求職信息庫等??梢?,城大的職業生涯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學生發展教育,充分彰顯香港地區高校的“全人教育”理念。
1.1.2開設形式多樣課程,關注學生多元選擇
城大的生涯規劃教育形式多種多樣,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除在低年級修讀職業生涯規劃的必修課程,日常還可按需參加學校舉辦的雇主講座、求職準備工作坊、就業市場研討會以及城大商業導向課程(BusinessOrientation Programme)、精英100課程(Elite 100 Programme)等。這些生涯實踐活動覆蓋簡歷撰寫、面試模擬、協議簽訂、公職求職、商科求職、職位搜索等求職環節,每學年共計舉辦200余場,有3000多學生參與其中,在求職高峰期,日均舉辦3~4場,依然場場爆滿,供不應求。
1.1.3充實生涯咨詢團隊,解決學生個性需求
CLC組建了一支資深的生涯咨詢師隊伍,專職為全校學生提供一對一的生涯咨詢服務。這支隊伍由不同行業的專家、學生事務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組成,持職業生涯咨詢從業資質,學校根據每位咨詢師的行業相關性分派其負責兩至三個學院的咨詢工作,以保證咨詢服務的精細化和專業性。為提高個體咨詢的效率,城大還設置了一套完善的生涯咨詢預約機制。學生需事先提交電子表格進行預約,同時上傳個人簡歷以便咨詢師提前了解來訪者情況,如果咨詢內容涉及某個崗位的面試,學生還需上傳該崗位的招聘啟事。同時,學校要求每生每學年咨詢不得超過10次,以保證個體咨詢能惠及更多學生。
1.1.4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培養學生自主求職
城大已搭建起本校的就業信息系統Jobplus和CIS( Campus Internship Scheme),用于本校學生的求職和校內實習搜索,同時城大也是八校聯合就業網(Joint Institution InformationSystem,簡稱JIJIS)聯合創辦者之一。八大聯合就業網是一個由香港政府出資,香港八所高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嶺南大學)共同創辦,中心服務點設在香港科技大學,專門服務于香港的高校畢業生、雇主和就業指導相關機構的免費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各高校畢業生可以在該網站快速了解企業招聘信息、宣講會內容,同時可以在線上傳簡歷、參加就業論壇;雇主可以在線登記、發布相關招聘信息,并能通過JIJIS數據庫,篩選目標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相關機構則可以通過該網站集合各校畢業生信息,快速便捷統合畢業生就業數據,節省中間環節。自成立至今,JIJIS已服務超過30萬香港畢業生,成為聯通畢業生、雇主和第三方機構的重要橋梁。
1.2以澳門大學為例的職業生涯教育
澳門大學成立于1981年,是澳門地區唯一一所公立的綜合性大學,雖辦學時間不長,現今已形成相當規模的教學科研體系,其職業生涯教育也一直走在澳門地區高等教育的前列。
1.2.1升學創業并行,關注學生多元發展
澳門大學的生涯教育由學生輔導處下屬的生涯發展中心負責,為學生提供升學、就業以及創業服務,其目標為“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競爭力,提升對升讀研究生院的興趣和準備,以及增強創業技能”。從澳大生涯發展中心的工作目標可以看到,該校的生涯規劃教育不止求職就業,還包括學生的升學和創業發展。對于升學服務,澳大為學生劃定“升學規劃時間軸”,由研究生院開學前18個月開始分四階段為學生進行升學申請時間規劃;“研究生入學試預備課程”為學生提供雅思、托福、GMAT和GRE等升學考試的輔導課程,“升學準備工作坊”教授學生個人陳述書的寫作技巧,“與教授茶聚”“升學經驗分享會”則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獲取升學信息的渠道。在創業方面,澳大的“百萬獎金澳門區創業大賽”以及“校園創業計劃”,為學生提供創業平臺和資金支持,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為未來事業做好準備;“創業有計工作坊”則能幫助學生挖掘企業家基因、了解不同類型公司運營模式,并學會撰寫營商計劃書??梢姡拇笞⒅貙W生的多元發展,在求職就業指導以外提供充足的資源為學生升學和創業做準備。
1.2.2積累校友資源,開展友生啟導計劃
校友是在校生身邊的重要榜樣,是學校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資源,澳大的“友生啟導計劃”為學生學習校友榜樣提供了良好平臺。該計劃根據校友導師和學生背景及偏好進行配對,將導師和學生分成2-4人小組,學校在計劃期間舉辦“校友經驗分享會”“與校友茶聚”以及“校友在線”等活動以促進導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為加深學生對“友生啟導計劃”的了解,學校也會將校友導師的升學狀況、就業單位等詳細信息公布在學校網站上。
1.2.3重視調查研究,改進教學工作
澳大每年對畢業生進行大型的線上問卷調研、電話訪談,以全面了解畢業生的升學和就業動向和主要問題,并及時總結分析和探索,制定有效的職業生涯教育政策,提供適合學生的生涯輔導服務。這反映了澳大的職業生涯教育工作既有理論支撐,又緊密結合畢業生實際發展動向。澳大對學生升學和就業情況調研非常全面,涵蓋總體就業情況、行業分布、工作性質、收入水平、首次收到工作聘請時間、升學地點、升讀大學等指標,這些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成果列入每年學校工作總結中,同時也對外公布于學校生涯發展中心網站作為重要的資源以供學生以及社會參考使用。
2粵港澳三地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的比較研究
香港、澳門和內地高校在職業生涯教育方面各有所長,可相互借鑒,以下將從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師資條件、企業與校友資源、信息化建設、創業服務這六個方面對粵港澳三地的職業生涯教育進行比較。
第一,在教育理念方面,“全人教育”是港澳高校的辦學宗旨,自新生入學便將職業生涯進行分階段規劃,融入大學四年的學業和日常事務中,同時尊重學生不同的畢業意愿,對求職、升學和創業提供同等的資源支持,內地高校多側重就業指導,但在教育理念中注重融合思政元素,例如鼓勵大學生參加基層就業,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實現人生價值;第二,在教育方式上,內地高校主要通過課程講授的形式實現,個別高校輔之以生涯活動和生涯咨詢,港澳高校則主要通過工作坊、茶話會、研討會等形式的生涯活動進行輔導,而理論知識則通過網站和陳列區等供學生自學;第三,在師資配備方面,港澳高校大多設有由校內生涯指導教師、校外專家、業界人士等組成的專業的師資隊伍,提供專門的職業生涯咨詢和指導,國內高校雖有就業指導崗位,但生師比的比例較高,大多生涯教育工作落到一線輔導員身上,生涯咨詢也歸由心理輔導教師負責;第四,港澳高校對企業與校友資源利用較為充分,企業雇主和校友對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工作參與度較高,學生可通過“一生一導師”“友生啟導計劃”以及一對一的生涯咨詢增加與企業和校友的接觸機會,內地高校雖設有校友會,但學生較少有機會直接接觸校友資源;第五,在就業信息平臺建設方面,隨著國家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內地高校大多建立起集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化平臺,但在數據統計和資源共享方面,缺少類似于香港八校聯合就業網這樣的高度融合的高校就業信息聯網,難以實現高校畢業生大數據互聯互通;第六,在創業服務方面,三地高校均以競賽和項目作為平臺對學生提供創業支持,但在項目交流以及企業資源對接方面有待進一步開發。
3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發展建議
3.1設立專職機構,嚴格落實生涯教育工作
各地高校應嚴格落實國家就業政策,建立專門的職業生涯服務機構,把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作為一項日常的、專項的工作加以統籌安排。高校必須深刻意識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也不是對畢業應屆生進行求職指導那么簡單。高校應視生涯教育為長期的學生發展工作,從新生入學伊始到大學畢業進行分階段分學年的生涯輔導。同時,高校需提供經費支持和場地保障,配備專業的職業生涯教師隊伍,落實職業生涯教育辦公場所,逐步建立專門的職業生涯指導教研室,制定分專業分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
3.2關注學生發展,健全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教育應是關乎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因此,學校職業生涯教育應以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出發點,做到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在內容上,高校應將升學和創業模塊納入生涯規劃教育,在課程講授、講座安排以及個體咨詢中提供升學與創業指導;在教育方法上,除了課堂教學,應加大課外實踐指導的比重,盡力創設工作坊、研討會、茶話會和競賽等生涯輔導形式,讓學生從做中學,加強實踐指導意義;在個體咨詢中,應組建專業的職業咨詢教師隊伍,借助就業信息化平臺完善咨詢預約和反饋機制,提升個體咨詢覆蓋率,切實解決學生個體需求。
3.3應用信息技術,完善就業平臺數字化建設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利用數字化平臺提供職業生涯服務已是大勢所趨。高校應完善自身數字化平臺建設,構建學校、學生、用人單位的三位一體的就業信息平臺,整合職業生涯教學、咨詢、企業招聘、畢業數據跟蹤等職業生涯服務模塊,迎合學生和用人單位需求,優化學校職業生涯教育質量。同時,地方政府應構建更大范圍就業數據網絡,不僅涵蓋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去向情況,同時跟蹤反饋畢業5~10年往屆生的就業情況,為高校優化生涯教育、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教育政策、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提供更加全面詳實的統計數據。
3.4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灣區教育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職業生涯教育的交流融合,應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融合,涉及課程共享、項目交流、技術借鑒以及政策融通。首先,應打破校際以及區域網絡壁壘,搭建三地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線上共享平臺,促進職業生涯課程教學交流;其次,加強粵港澳三地實習和創業競賽等交流項目,引導更多港澳青年了解內地,融入內地,培養家國情懷;再次,共享高校就業服務數字化建設經驗,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就業服務數據共享,提升灣區人才培養質量;最后,促進粵港澳戶籍制度改革,打破粵港澳青年就業的政策壁壘,促進大灣區的人才流通。
課題來源:2019年度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專項研究一般課題,課題名稱:粵港澳三地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比較研究,課題編號:GBAJY-YB201912
參考文獻
[1]AliceLeungKirkwood.CLC Pamphlet(Dec 2020). Hong Kong: Career and Leadership Centre (CLC), Student Development Service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20.
[2]澳門大學生涯發展中心介紹[Z].https://www.um.edu.mo/sao/scs/ cdc/cn/scs_aboutus.php
[3]錢靜峰,沈延兵,蘇曉艷.香港地區高校生涯輔導架構解析及啟示[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12,4(02):62-67.
[4]問清泓,郭宇峰.大數據時代香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特點及啟示[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4(24):254-257.
[5]張玉改.生涯教育概念的多維透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