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穎
【摘 要】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育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增加知識的積累,還能擴大視野,引導孩子在實踐中運用各種能力,提高人文情懷。在現在新課改的背景要求下,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學重要的任務。如何增強現有的教學效果,將閱讀教育更積極地運用到實踐中,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我國教育部從2014年起就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立德樹人和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最終目標。本文將從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如何進行閱讀教育以及對閱讀教育的反思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分析小學階段語文閱讀的前進方向。
一、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要想關注核心素養的提升,就必須注重三個方面的培養,分別是學生的語言技巧、詞語積累和知識能力水平。這三方面又可以概括成四種能力,分別是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要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語文知識,提高素質,以至于將語文教學中學到的素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這樣不僅能提高文化素養,還能培養審美情趣,幫助積極思考,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心靈。
另外,由于本文主要探討的是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因此從閱讀的角度來說,持續不斷地閱讀能夠涵蓋所有需要素養的培養。大量拓展視野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更多名家的思想,感受其思想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優美的詞藻中涵泳優游,感受人生哲理,幫助塑造成熟的人格。因此,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對其今后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一)立足核心素養,轉變教育理念
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教學更加具有隨意性,感受的是文字的無限魅力,需要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語文教學課更像是對學生的一種持續不斷地熏陶,從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滲透著素養的提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將講解課文和提問貫穿整節課堂,而應該留給學生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對文中的精神進行吸收。比如在教授完二年級下冊語文1的內容時,讓孩子們閱讀語文園地中的《筍芽兒》一文,通過閱讀作者描寫筍芽兒在春雨和雷聲中鉆出地面的過程,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和遣詞琢句的優美。當孩子們讀過這些內容之后,就會自動了解春天竹筍破土而出的經過,并且通過文中動態的表現手法,對寫作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有一定理解。
如果所有的內容都由教師來提示、文章每個部分的閱讀都由教師來引導,那么學生就會缺少思考和發散的空間,不能在讀中形成自己的感悟,也很難從整體上感受到文章連貫的意蘊。
(二)要善用信息資源,打造活力課堂
現在的教學手段大多都是信息化教學,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積極地利用新媒體,比如在學習文言文或者其他不好理解的內容時,通過播放朗讀視頻,或者展示文中出現的人物、事物圖片,幫助學生進入文章。比如在教授二年級下冊第六課《千人糕》時,由于大多數學生平時很少參與農業勞動建設,也很少進入廚房,因此可能不能深刻體會文中所講的“千人糕”的內涵。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農民在田地里熱火朝天地勞動的視頻,通過激昂的音樂和真實的景象,展示各種各樣的糧食從種植到收割,對原料進行加工、包裝、運輸的全過程,營造一個適合的閱讀氛圍,來幫助學生走進課文、走入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千人糕”這個名字所蘊含的重大意義,感受這篇文章的深刻主旨。
(三)拓展閱讀容量,有的放矢教學
閱讀教學不是什么都讀,而應該有一個具體的線路,讓學生沿著這個線路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和思維水平。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先從簡單的故事讀起,然后拓展到記敘文、散文、雜文、詩歌等,最后可以讓同學們閱讀名著。比如六年級上冊宗璞的一篇文章《丁香結》,在教授時,很容易聯想到戴望舒的《雨巷》,因此教師可以額外將《雨巷》等文章搬到閱讀課上來,還可以與其他描寫花的文章對比。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好一朵木槿花》等,通過比較不同花之間的形態、作者的不同心境,來感受不同花之間的差異和所代表的精神。從詩歌過渡到散文,還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加強寫作能力;其次,再聯系《丁香結》中表達的精神:人生的精彩就在于無窮無盡的未知,讓孩子們拓展閱讀《聽聽那冷雨》《故都的秋》等具有人生境遇意味的文章,感受漫長人生旅途中的無盡思緒,促進意識層面的覺醒。
另外,讓孩子們培養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記錄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和感悟,幫助學生提高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跟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成長,在每一次閱讀之后,班級里可以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同學們在互相交流中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識。
三、核心素養視角下對閱讀教學的反思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時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之一,這不僅能培養學生對字詞句的感悟力,對文章的獲取、吸收和辨別能力,還能因為閱讀了有哲理的內容而開拓人生的視野,讓思想再上一個平臺。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往往會將學生帶入應試教育的輔導機構中,以提升考試成績為要旨,以與其他孩子比較為內容,強制學習。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先自主探索,在興趣中感受這個世界的各種思想,然后才能奠定人生的基礎,開拓進取精神。
語文教學應該是培養審美、提高情操、陶冶思想的地方,要從薄薄的課本中走出來,走到廣闊的文學圣壇中去,不僅要靠學生自己的涉獵,還要靠老師持續的引導。在這個階段,教師要不斷用優秀的思想啟發學生,潤物細無聲,用持續的閱讀來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沒有捷徑,只有持續不斷地積累,可見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應該是建立在自己積累的平臺上的,要不斷增加自己的厚度和高度,才能在之后的成長中,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小寧.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新課程,2021(30):2.
[2] 王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2021(28):36-37.
[3] 楊佩蓮.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讀寫算,2021(2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