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 通化師范學院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相關行動計劃,目的是將互聯網的最新勞動成果與各個領域進行深度融合,進而能夠將互聯網與其他各個領域進行深入融合,這種情況也激發了各個領域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目前,各領域都對“互聯網+”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更多解讀,目前,“互聯網+”的內涵和外延正在被逐漸深入解讀,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被逐漸替代,轉換為智慧課堂的形式,注重學生的學大于教師的教,并且將授課模式的發展與轉變分配在各類專業課中,其中包含攝影課程等實踐動手類的課程。目前,網絡學習資源眾多,并且隨著5G技術的完善,受眾學習的方式變得越來越豐富。因此,繼續教育階段的攝影課程作為改革創新的一個關鍵節點,顯得尤為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想要使攝影課程有新的突破,就應該增加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厚度,并且深入淺出,配以數碼相機等設備,促進課程內容的演進。在“互聯網+”的浪潮下,攝影課程應該根據繼續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增加趣味性和層次感,并且與多媒體之間產生積極互動,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多元發展,從而促進課程體系構建,以促進實踐教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將多種資源有效結合,實現課程改革良好推進。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演進,攝影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應該不斷進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應該不斷發生變化,以相機為主導的傳統攝影工具被更多的智能設備所替代。
攝影課程的教學內容在網絡上較為泛濫,但各個網絡平臺上的內容和質量參差不齊,其中充斥的大量文字資源、圖片資源、視頻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學生一定程度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對教學有輔助作用,但目前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更多以社會人士制作為主,其中講解的老師也是以社會人士為主的,他們的講解又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問題,并且在中國大學慕課網、翻轉課堂網上搜到的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嚴肅,在錄制時表情緊張、面對鏡頭表情不足,并且因為微課時間的局限性,在課程內容講解方面往往只顧花哨,不重內容,并且無法手把手帶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引導效果不夠好。對網絡資源的創建來說,專業度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應該不斷拓展資源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教學體制的改革,從而為繼續教育課程提供更為深入的思路。
目前,在繼續教育課程中,攝影中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攝影藝術的曝光、構圖、對焦等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并且技術上也對學生創新能力有一定要求,學生應該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并且將藝術思維和背景進行錘煉,讓學生增強理性分析能力,將作品創作的思路不斷拓展,將畫面布局、色彩用光等深入教學內容,鼓勵學生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攝影需要將技術和藝術結合起來,并且這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融合之美,考驗攝影者對物理用光的理解和藝術構圖的造詣,攝影者通過對畫面細節的捕捉和對照片的后期處理,將多元化的世界展現在觀眾面前,給觀賞者帶來美的理解和感受,并且對于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而言,無論是本專業學生還是攝影愛好者,能夠通過手中的照相機紀錄美都是能夠引發人的思考的,可以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自信,幫助學生增強對生活的熱愛。對教師來說,改革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構圖應用、畫面色彩、構圖處理等知識,增強學生儲備,激發學生對用新媒體技術展現生活的興趣。
目前,媒體技術不斷演進,傳媒行業目前正在迸發出巨大的生命力,傳媒行業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在這種發展態勢下,攝影行業目前正以門檻低、易上手而受到大眾的廣泛歡迎,其整個的發展過程需要大量人才作為支持,繼續教育作為攝影人才培養的場所之一,擁有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并且繼續教育攝影環節中對攝影的實踐內容較多,教學手段也比較豐富,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使得受繼續教育的學生很多都能夠在畢業時了解攝影的規律和方法,給就業增加砝碼,同時,繼續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課程內容的不斷豐富也有利于高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攝影專業成立較早,早在20世紀50年代,上海復旦大學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攝影專業,到今年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了,之后各大高校逐漸設立攝影專業,90年代后,繼續教育發展逐漸迅猛,攝影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也列入了繼續教育專業中,目前,已經有50%的高校開展了繼續教育攝影專業,發展形勢十分可觀。但是目前,我國的攝影課程發展較之國外發展還是有些滯后,并且隨著科技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也越來越快。因此對人才需求量較大,目前社會上對攝影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給繼續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是一次巨大的機遇,迫使高校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下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繼續教育院校在攝影專業設置時應該進行改革,重理論的過程中更重實踐,促進攝影課程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發展,從而能夠為攝影教育改革做出相應的貢獻。
攝影專業目前作為繼續教育專業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專業,近些年來各大高校發展的較為迅速,而且攝影這門課程作為攝影專業的必修課,目前也逐漸引起繼續教育的注意力,并且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攝影類課程資源也較大,但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學環節簡單,師資力量不強,教師專業素質不夠,在實踐和理論的指導上會有缺乏,導致學生興致勃勃來學習,但卻需要通過后期購買其他資料、觀看網絡視頻來完成,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繼續教育階段攝影課程的教學工具跟不上時代發展,甚至有的傳統相機還在使用,從目前的攝影課程來看,幾乎所有的攝影教材時間久遠,更新速度較慢,而且很多教材的初始內容都是從相機原理和歷史沿革發展開始講起,并且有的教材還用很多篇幅講解傳統相機的使用方法,這與快速發展的數碼時代脫節,并且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主要是以照相機的基本操作為主,講解攝影的構圖、用光等內容,教學內容枯燥,缺乏情感,創意表現也不夠。因此,繼續教育階段在設置課程環節時,就應該對之前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調整,總結問題所在,為以后的學習提出更有針對性的依據。
攝影基礎是攝影專業課程中的一項必修內容,也是很多傳媒類課程學習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這門課程開設時間較短,并且在課程設置中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設定都不夠合理,甚至部分學校出現培養方案設定嚴重不合理,學時分配錯誤明顯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繼續教育的課程改革進展速度放緩,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應該結合社會發展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攝影專業的發展,授課教師應該圍繞攝影教學中的教學理念創新,來不斷完善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利用新媒體掌握攝影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信息細節捕捉能力,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播放優秀的攝影作品,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并且能夠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轉換教學思路,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應該根據社會發展和區域發展人才的需求,結合人才市場發展態勢,掌握學生的學情,引導學生掌握攝影藝術的表現技能,從而進一步遵循社會發展,尊重課程改革思路,不斷調整授課方式,進而加快攝影專業的改革創新發展。目前,針對教師專業素養不強的問題,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監管和培訓,并且定期安排教師參加培訓,組建教學團隊,鼓勵教師參加企業實踐,了解用人市場相關需求,除此之外,還應該多邀請行業專業、攝影專家來給師生做培訓,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參加企業參觀,進行行業實踐,教師自身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調整教學理念,改善不良的教學習慣,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下一個高峰期,傳媒類行業也進入了井噴期,高校教學體系也在發生變化,而繼續教學階段作為高校教學的一部分,應該注重打造精品課程。按照攝影基礎課程的特殊性,教師應該多帶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給學生布置影展,課下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從而拓寬學生學習眼界,促進課程改革的進行,將課程內容劃分為理論基礎部分、綜合實踐部分兩個方面,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打造合理的教學團隊,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演進,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同時,業界對全媒體環境下攝影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越來越多的受眾對攝影學習有更多需求,繼續教育階段就可以滿足大眾對攝影專業知識學習的要求,針對這些人才特殊的學習要求,作為授課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站在社會發展浪潮的前端,能夠預見攝影課程的未來發展趨勢,不斷更新學習方法,探索學習手段的更新,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提高攝影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方法,同時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教學,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體制,實現師生之間的高維度、立體化發展,從而能夠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達到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