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長江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事先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明確學習效果,是自主學習的首要環節。調查顯示,只有11.99%的學生能夠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45.55%的學生僅制定大體的學習計劃,視學習進度適當調整;21.92%的學生偶爾制定學習計劃;很少制定計劃和從不制定計劃的占比達20.55%。
在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內容中,主要為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占比分別為60.62%和57.19%,其次是研究生招生考試、公務員考試和職業資格證考試,分別占比38.01%、37.33%和24.66%,出于個人愛好學習的占14.38%,輔助學校課程學習的僅占12.33%。
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獨立思考是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思考網絡學習資源正確性的大學生占比17.47%,偶爾會思考的占比61.3%,不會思考的占比21.23%;1.58%的學生將信息來源是否權威作為判斷網絡資源正確性的依據,52.74%的學生會通過大多數人的評價來判斷,自己獨立思考的為51.71%。
學習效果的評估能力是自主學習者需要具備的主要能力。但每次都會檢驗學習效果的只占比15.41%,經常檢驗的占比26.71%,50%的學生偶爾會檢驗,7.88%的學生從不檢驗。在自我檢驗的結果中,認為通過自我檢驗,效果非常好的占比12.67%,認為效果一般的占比70.55%,效果很差的占比16.78%。
大學生自主學習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有效的自我管理包括心態管理、目標管理、時間管理、學習管理、行動管理等多方面,各方面管理應該是協同統一的。大學生在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內容中,絕大多數是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公務員考試等相關內容,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學習內容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學業規劃引導做得不夠,學生缺乏具體的就業崗位目標,對具體工作崗位應具有的職業能力缺乏認知,以致缺乏明確的學習任務,從而導致沒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緊迫性,學習動力不夠。二是缺乏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學習計劃的制定必須解決好局部和全面、長遠和短期等多方面的問題,否則計劃就可能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高校對大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定缺乏有效指導。
網絡資源繁雜,學生搜索網絡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調查結果顯示,53.08%的學生認為自身檢索能力不夠,在網絡資源的獲取中,自己搜索占比74.66%,同學分享的占比60.62%,教師推薦的占比61.64%,廣告推薦占比46.23%,社交媒體占比36.3%。
MOOC是有效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形式,可以讓普通高校的學生享受到名校的優質資源。但目前中國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是高校購買一定數量的MOOC資源提供給本校學生在線學習,并給相關課程相應的學分,非學校購買的課程并不給學分。
關于校園網的運行速度能否滿足需求,只有28.08%的學生認為能滿足需求,51.71%的學生認為不能滿足需求,要經常用手機流量上網,另外20.21%的學生很少在學校上網,說明高校的網絡基礎建設不能滿足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影響了網絡資源的有效獲取。
高校應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思考“我將來適合做什么工作”“職業生涯晉升的通道有哪些”“自己中意的職業崗位必須有哪些個人品質、才干與能力”“必須學好哪些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指導學生如何圍繞自己的生涯規劃來制訂學業規劃,弄清楚自己在大學階段應該學什么知識,這些知識應放在什么階段學習,這些知識哪些在課堂上可以學到,哪些知識必須通過自主學習,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自己還應補充學習哪些知識。只有解決了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才能做到學業規劃的針對性,從而做到學習計劃的長短結合,既有長計劃,也有短安排,即把一個較大的任務分配到每月、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長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實現。
引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大學生要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從他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變,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態度,都必須從教師督促向個人自覺轉變。高校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從主講人轉換成學生成才的引路人,培養學生主動尋求知識的能力和意識,加強網絡搜索技能的輔導和鑒別資源真偽的輔導。為學生自主學習開展朋輩引導,如組織開設學習小組,開辦學生講壇或論壇,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高校應對僵化學分管理和成績管理進行改革,一是同樣的必修課程,學生如果能拿到名校的MOOC成績合格證書,就應承認其修得相應的學分,以鼓勵學生去修名校的課程。二是相關的選修課程,學生如果能拿到名校的MOOC課程,學校也應承認其修得相應的學分。三是鼓勵學生學習優質網絡精品公開課和微課,開設翻轉課堂,讓學生有機會登臺給同學們講課,將學生講課的效果計入課程平時成績,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
一是學校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為了順應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信息化建設必不可少,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門要增強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認識,改變以往的狹隘認知,切實在高校的發展規劃中將信息化建設作為發展重點,建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對高校信息建設執行情況和力度進行考核。二是引進高素質信息化專業人才。一方面,能夠對專業教師進行信息技術運用的培訓。另一方面,能夠對信息化技術硬件進行專業維護,保障設備的良好運行,為信息化的發展解決后顧之憂。三是增強高校教師和行政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需要對教師隊伍進行培訓和考核。促使教師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提升自身素質,快速熟悉信息化技術,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