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許萍 何新華
摘 要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旅游追求景觀與景點的美觀性,根據地區傳統農業發展特色,形成以現代休閑農業為核心的鄉村旅游模式。基于此,針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以廣西玉林市為例,分析其休閑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困境,提供對策建議。
關鍵詞 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廣西玉林市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73
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居民旅游思想逐漸從觀光游向度假休閑游轉變,城市周邊開始形成鄉村休閑度假帶,推動農村地區發展。作為農業大市,廣西玉林市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秀美的自然風光及獨特的民俗風情。美麗整潔的羅正村到擁有獨特古樸建筑的高山村與龐村,還有淳樸鄉俗的農家文化,基于得天獨厚的資源,玉林市具有獨特優勢,可全面發展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
1 發展現狀
玉林市農業發達,農民人均收入高,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豐富,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時間早,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7年以來,當地圍繞“農業生態游·體驗新農村”的主題,實施農業旅游活動,并設計了很多精品旅游線路,包含豐富的內容,融合當地資源,有效開展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近些年,玉林市形成了大批休閑農業精品示范區,如五彩田園、龍安小漁村、北流會仙河公園及八桂清灣鄉村公園等,創造了很大的收益。相關調查發現,2019年玉林市鄉村游消費者接待量達3 144萬人,總消費達到211億元。2015—2019年,鄉村游游客接待量每年平均增幅為33.25%,旅游總消費年平均增幅40.08%。當前,玉林市已建成農業休閑園區50多個,農家樂旅游點超過300家,農業生態游農戶達到1萬多戶,其中有200家達到星級鄉村游與農家樂,而且陸川縣、容縣及北流市已獲得全國休閑農業及鄉村游示范縣(市)。玉林市休閑農業發展主要有以下3種模式。
1.1 休閑田園農業
發展鄉村游,最為關鍵的是鄉風、鄉俗及鄉土人情,結合地區獨特鄉村田園風光與農業生產方式,為游客創造更多親身參與農戶種植、產品采摘、品嘗與加工等一系列活動的機會,充分感受民俗風情,緩解身心疲勞。實際發展中,可針對性組織當地特色農產品游,如林果或花卉游,或體驗互動性活動,構成不同主題的休閑活動,以此吸引游客參與并切身體驗農業活動,滿足回歸自然的心理訴求。
2010年福錦夢幻水鄉景區被評為“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2010年5月夢幻水鄉獲得500萬元投資后,開始重新裝修改造,完善服務設施,依照三星級標準,改造夢幻水鄉假日大酒店,同步改造大門與水車坊,增加了攀巖項目,進一步完善真人野戰CS、卡丁賽車、釣魚、斗雞、斗狗及燒烤等旅游項目與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田園農業旅游活動。
1.2 環保農家樂
基于傳統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環保農家樂模式,利用農業生產結合農家生活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及體驗。該模式的發展,使得鄉村農業游呈現現代化發展趨勢,充分考慮現代與環保等因素對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構建環保農家樂新型旅游模式。此外,利用農家樂旅游增強品牌影響力。在政府的具體規劃下,加強鄉村地區品牌建設,增強其創意性,激發地區居民對旅游建設的參與熱情,推動鄉村旅游的長遠發展。
2007年基于“農業生態游·體驗新農村”的主題,玉林市積極組織農業旅游活動并設計了多條旅游線路,內容豐富,根據地區豐富旅游資源開展農業旅游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
1.3 特色村落旅游
村落發展模式是充分應用當地古村村落或傳統特色文化,基于新農村特色建設發展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地區古村村落要具有地區特色自然文化,以古居民村或古建筑村為主。該模式要充分結合當地文化發展要素,以此為依托,全方位設計并開發特色資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需深入發掘資源,擴大產業鏈,增強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實現升級換代。為此,玉林市要充分發揮旅游與文化資源的優勢,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加大低碳農業經濟發展力度,形成特色村落旅游規模化發展體系,以此促進地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穩定發展。
北流市羅政村獲得“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07年起,每年舉辦1~2次旅游文化節,每次活動期間游客達到數千甚至上萬人次。村歌舞團與特邀民間歌舞團為客人免費表演歌舞節目,節目內容極具鄉村風味,令人耳目一新。
2 存在的問題
2.1 用地問題突出
突出的用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2方面。1)違建現象比較突出。部分項目建設占用臨時生產用房或農業附屬設施,還有的直接用設施大棚開展旅游活動,改變了土地性質及設施性能,進行非農經營活動餐飲、住宿與娛樂等明顯不合法活動,靠用地政策“打擦邊球”,躲避懲罰,存在嚴重的“大棚房”現象。玉林市有發達的休閑農業,自有項目開發擴建時,部分經營者會占用耕地或將農業用地違規用于非農業經營。這是由于有的經營者缺乏法律意識,沒有明確土地權屬與用途,為違規占用土地創造了機會[1]。此外,有的農村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較低,缺乏土地資源保護意識,極易包庇或模糊經營者違規開發行為。結合當地專項行動協調工作相關數據統計,當地因拆除違規休閑農業建筑引起的損失超過3億元,還有難以統計的間接損失。企業積極性備受打擊,投資意愿降低,阻礙當地休閑農業發展。部分合法經營者不能及時獲得用地批準,影響項目正常建設。實際調研中發現,部分休閑農業個體經營者申請不到土地指標,而且當前國家加強管控農用地非農經營行為,嚴厲打擊違規占地,使得經營者不敢冒險,且政府用地審批速度慢,制約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2.2 融資難度大
休閑農業旅游成本投入大但效益回收慢,因其消費群體多集中于周邊縣、市、區,通常游覽時間短,以一日游為主,大多是周末或法定節假日,因而客流量與節假日時間聯系緊密,客流分布不平衡。雖然當地農民收入水平較高,淡季要想維持運營,也難以承擔高昂的開發建設與管理維護資金,大多入不敷出,無法繼續運營[2]。部分小規模休閑農業農戶無法籌集充足資金,國家支持力度小,加劇了資金問題。
3 問題原因
3.1 旅游經營者自身能力欠缺
玉林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部分經營者實力弱、投入少,項目投資規模有待擴大,不利于形成規模化經營。前期旅游產品開發中,受資金投入不足的影響,使得產品供給不足,顧客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滿足。近些年,土地、人力及原材料等成本的急劇增長,景點開發成本也相應增長,產品開發不到位。依靠1~2個重點項目無法吸引旅游者,假若不能持續開發新產品,將無法吸引更多游客,其他新消費的衍生更是無從談起,創造的經濟效益令人擔憂。另外,有的經營者不了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單一的投資行為無法很好地推動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易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3]。
3.2 鄉村旅游文化缺乏豐富的內涵
現代服務產業中,鄉村游是融合旅游、娛樂、運動、購物及鄉村養生等為一體的產業,并非單純的旅游服務。鄉村游發展要深入發掘文化資源,保障旅游業態的層次性與旅游產品的高質量。玉林市部分鄉村游項目以小規模現代農業為基礎,與地區豐富民族文化資源融合不夠深入,使得旅游產品的標準與商品化特點較弱,產品單一,還未形成具有民族與特色地域特點的旅游品牌,上下游產業還未形成鏈接,核心競爭力有待增強,消費者的認可較低。
3.3 營銷手段缺乏有效性
現階段,玉林市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產業中,部分經營者推廣大多是在街邊派發傳單或報紙上刊登廣告,其推廣效果不盡如人意。有的經營者追求眼前利益,長遠發展眼光不足,品牌營銷意識淡薄,也不重視品牌形象維護,文化傳播能力弱,尤其是不重視與文化消費群體的溝通,對消費者需求不夠了解,無法獲得預期推廣效果。
4 發展建議
4.1 增強合法用地意識
當地要抓住國家鄉村振興發展機遇,盡可能獲得土地及政策等方面的優惠,同時保護農田。2020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中提出,在滿足規劃、用途管制及依法獲得前提下,允許出讓或租賃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根據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實施相同入市及同價同權政策。當地林業發展快,林地資源分布廣,部分林場林地處于荒廢沒有種植林木的狀態。因而,要充分應用林業資源,解決當地休閑農業用地難的問題。結合現有政策,玉林市有效應用此類資源,推進當地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4]。同時,還要合理規范應用土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堅守1.2億公頃耕地紅線。休閑農業建設中,秉承珍惜并合理應用土地的基本國策,提高土地資源使用效率。同時,還要加大轄區內“大棚房”問題整治力度,拆除違規建筑,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占地或用地行為,積極宣傳,強化休閑農業經營農戶合理用地意識。
4.2 發掘特色資源吸引融資
玉林市要充分發揮豐富旅游與文化資源優勢,基于鄉村旅游,實現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目標。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念,交通便利的城郊區可加強發展農業觀光體驗項目,如農業公園、高檔果蔬采摘或花卉園藝觀賞園等;有豐富山地與森林資源的地區,可將生態文化旅游項目作為發展重點,如民俗、森林或果品采摘旅游;其他地區可發展體驗休閑項目,如租賃、教育、垂釣及瓜菜采摘樂園等。結合這些特色資源,有效吸引投資,擴大融資范圍,為當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3 抓住發展機遇擴大發展優勢
近年來,“三農”工作備受關注,國家制定了大量惠農政策,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基于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玉林市要抓住機遇,快速推進休閑農業發展,從政策與資金方面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同時,還要注意考察調研,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深入發掘地區資源優勢,根據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休閑農業起步早且發展成熟等特點,合理布局,全面考量消費者需求,兼顧游客不同需求,構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元化,具備突出經濟、生態與社會等效益的優秀示范區。
4.4 憑借地區優勢迎接挑戰
玉林市發展休閑農業,利用當地農業豐富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掘優勢,形成特色品牌,以免休閑農業發展出現同質化問題。同時,還可根據地區特色農產品開展特色觀光農業。農業觀光園發展中,良好的自然條件是必不可少的,農業觀光園已成為特色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趨勢,其中五彩田園是發展的成功典范[5]。所以,玉林市要學習這一成功經驗,防止千篇一律,深入市場調研,明確定位,開發多元化休閑農業產品,更好地滿足游客不同需求。
5 結語
新時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節假日期間,居民旅游客流量大幅增加,大量旅游資源為我國的旅游行業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力。同時,國家制定優惠扶持政策,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玉林市抓住國家政策發展機遇,結合地區豐富資源優勢,加大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但實際發展中還存在部分問題,對鄉村經濟振興發展目標的實現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而,玉林市要積極探尋政府政策支持,結合游客需求,建立多元化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一體化服務,增強品牌影響力,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客,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持久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包翠榮.休閑農業與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初探[J].中國市場,2021(22):47-48.
[2] 張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南寧市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研究[J].創新,2021,15(4):46-51.
[3] 王克修,徐芳.推動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析[J].中國國情國力,2021(7):27-30.
[4] 劉洋.鄉村振興戰略下合江縣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20.
[5] 張佳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研究[J].旅游縱覽,2018(24):3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