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摘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整合
隨著21世紀的來臨,以多媒體和國際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打破了許多傳統的教學觀念。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終生學習、發展打基礎。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我們知道,凡是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事情,會記憶深刻,理解起來也更透徹,而現在的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事物和時代背景,很多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較大的偏差,學生學得吃力,對文章很難理解透徹。即使有教師的講解也是事倍功半。采用信息技術,讓生動形象的圖片、電影、歌曲等走進語文課堂,盡量為學生還原一個真實的、具體可感的課文情境,讓學生在其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興趣盎然,打開思路,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能自主地去探究知識,最終學有所獲。
在教學《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由于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對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故事知之甚少,如何才能讓他們增強對那段歷史歲月的認識,進一步理解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從而產生心靈上的強烈震憾呢?經過反復鉆研教材,筆者決定最大程度地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為此,筆者搜集了大量相關資料,精心制作了相關的教學課件。上課伊始,學生仿佛置身于地廣人稀、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的草原中,當他們親眼目睹了紅軍戰土靠吃野菜、草根、樹皮充饑的艱苦畫面,親眼目睹了許多紅軍戰士寧愿犧牲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壯烈場面時,學生震憾了,許多學生的眼睛都濕潤了,他們實實在在感受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就很容易把那種對紅軍崇敬、愛戴的感情放進去,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四季之美》一文時,筆者先通過課件播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麗景色圖畫和相關視頻。這一番操作,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趣味進入文本中,又能讓學生在欣賞中抓住景物的特點,從而領悟四個季節中最美的時刻,從中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二、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使閱讀理解入境入情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主要途徑,在有限的時空里,在有限的文本里,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的特點,讓學生“耳聞其音,目觀其形,心通其義”,學習狀態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
如,《草原》一課,全文描述的內容是學生不熟悉的,因而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帶著情感去閱讀文章,是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教學中,筆者利用信息技術,進入自制的虛擬草原網絡,展現大草原的風貌——藍天、白云、起伏的山丘、一碧千里的草原、奔跑的駿馬、歡樂的牛群、揮鞭的牧民,將文中靜態的文字描寫活化為觸目可及的鮮活畫面,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草,親眼目睹草原的風采。同時,配以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將音樂資源引入語文課堂,進一步烘托氣氛,引領學生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草原的向往、熱愛之情。信息技術使得人、文、景、情融為一體,學生朗讀時情真意切,背誦時則水到渠成。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由于學生的生活空間不大,又不善于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它們的美,所以在寫文章時常常是無從下筆,不知要寫些什么。計算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并茂的寫作素材,解決學生寫作時無話可寫的難題。如,在教完《小樹死因調查報告)后,筆者讓學生為家鄉的環境作一個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實地走訪,查閱相關資料,再聯系自己平時對附近工廠的觀察與了解,不一會兒就寫出了真實可信的文章。作文評議時,通過計算機的投影,讓學生對投影的作文進行評改,如,文章哪些詞句用得好,哪些語句不通順等,評議完成后選出公認優秀的作文,由教師用噴墨打印機將其打印出來粘貼在“學習園地上”。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又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有機會表現,力求生生參與,人人主動學習。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作為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以及模擬、反饋和個別指導的內在感染力,是傳統教學方式所不能相比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121/85721657.shtm.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OL].https://www.docin.com/p-1697479740.html.
[3]蔡祖泉.試論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程改革中的作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