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雪
【摘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營造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積極因素,提高語言學習的效果;有利于促進人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生情感;師生關系;學習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然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認知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導致了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冷漠,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健康地發展。而英語又是一門語言學科,情感因素在英語學習中顯得更加重要。譬如,在學習“Seasons”這個單元的時候,不是只要學生掌握季節的單詞或幾句描述的句子就行了。試想一想,假如讓學生描述一個季節,平淡無味的表述和富有感情的表述的最大區別在哪里呢?也許,平淡無味的學生的語法和句子都沒有出現錯誤,但他只是為了完成學習的任務而學,或者說是為了考試而說,并沒有在學習中體驗到一年四季的美,生活之趣。因此,英語教學中不但要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更要有情感交融。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當學生喜歡與他的老師交流溝通了,才會更樂于跟其學習知識。在關注學生的情感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區分對象,以便確立不同的方法。如,對于性格開朗、自信的學生,對其的關注是不是就不需要,沒必要了呢?非也,其實這部分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好,可是,他們的心理往往也是容易出現問題的。因為他們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心,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如,筆者班上的小陽,是各科成績都很好的學生,可是他在班里面的人際關系不好,對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也是持“完成任務”的心態,態度冷漠。因此,一直沒有選他當班干部。筆者接手擔任班主任后,安排他當英語課代表,這可是一個“拋頭露面”“無私奉獻”的差事啊。不出筆者所料,一開始他的態度是遲疑、不想接受的。筆者就跟他講了許多人物的事跡:雷鋒一生做好事的難得、紅軍為了國家利益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和執著、蘇武為了漢朝忍辱負重的偉大……最后,他莊重地點下了頭。在平時的工作中,只要筆者發現他的任何一點進步,都會在學生們面前或在他父母的面前進行表揚。果然,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還榮獲了“優秀班干部”的稱號,同學們也更喜歡他了,他也找到了學習以外的樂趣,看到筆者也不再低著頭,而是熱情地道一句“老師好”。
那么,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最容易和老師鬧情緒的又是哪些學生呢?當然是學困生。而他們是不是天生就那么喜歡和老師鬧情緒呢?非也。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外,最主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還是教師對他們的態度。有的教師為了完成優秀率、及格率和一些應試教育的“硬指標”,往往對這些學困生缺乏耐心甚至挖苦嘲笑。這導致他們“破罐子破摔”,喜歡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氣”教師,在同學們面前逞英雄,尋找他們那少得可憐的自尊。我們更應該時時刻刻注意去保護他們那脆弱的自尊,及時發現他們各方面的閃光點,并及時向家長報喜。在幾年的工作實踐中,筆者發現,向家長報喜是與學困生溝通的一條捷徑。有時要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去看待他們的缺點。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他們的優點真的會越來越明顯,而缺點真的會像夏天融化的冰淇淋——越來越少。通過長期的堅持,學生會越來越感受到教師的寬容和愛,他們會回饋更多的愛與感動。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有利于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營造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
新形勢下的英語課堂越來越傾向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在課堂上,學生要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各種活動來操練鞏固知識。因此,學生不再只是坐在座位上聽教師傳授知識,而是要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去,去開口說英語,去表演……在這種形勢下,就會出現較多的性格內向或學習較慢的學生產生焦慮心理。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呢?筆者大到從制定長期和短期的評價機制,小到每節課備課、備學生,特別是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學生,細到每次作業的評語,都不忘用各種方式去消除學生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長期評價(一個學期)的內容,除了有英語之星獎,還有英語進步之星、英語書寫之星、英語合作之星等等,盡量多方面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期初,筆者都會根據每個學困生的交際圈等方面去考慮,建立一幫一的合作學習方式。英語學習特別注重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從一開始就讓學困生覺得他不是一個人在艱難地學習,而是與好朋友一起進步,有了好朋友的幫助,自然就會消除焦慮心理。如,筆者班的小君,一上英語課,她就好像如臨大敵。因為,筆者的課通常都會有表演,并且涉及的面也很廣。她每次都怕筆者叫到她,筆者甚至可以在她的眼中看到了哀求“別叫我,別叫我……”其實,她這種是非常典型的英語學習中出現消極情感的例子,即為了保護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縮行為。筆者找了她最要好的朋友(成績中上)作為她一幫一的同伴,在同伴的幫助下,她漸漸地笑起來了。筆者在備課的過程中,還會有意安排一些她擅長的活動,讓她參加,并在全班學生面前和家長面前大大地表揚她。在作業的評語中也從不吝嗇自己的贊美。在一次周記中,筆者看到了她的一句話“我最喜歡上英語課了。”過度害羞心理和過于內向的性格不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只有消除了學生的焦慮心理,才能有利全班學生共同參與課堂上的各項活動,才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有利于激發積極因素,提高語言學習的效果
情感與認知誰更重要?筆者認為,都重要。就拿筆者的工作經歷來說,剛畢業那一年,筆者的教學熱情高漲,簡直可以用“雄心萬丈”來形容。然而,筆者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當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不夠耐心地去處理,只是想著“嚴師出高徒”,經常擺出一副嚴肅的包公形象。然而,一個學期過去了,筆者發現,學生跟筆者越走越遠,厭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后來,通過虛心請教有經驗的同行,才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對學生課堂上和課后的情感關注不夠,關心不夠。慢慢地,筆者和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了,也更深入地了解學生了,對學生的各種情感表現及時做出反應。筆者仍然對學生很嚴格,可是,嚴格中多一份關心和關愛。用師愛去感動學生。第二學期,全班學生的作業都比以前工整了,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了。出現這樣顯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剖析其根本原因:
一方面,學生方面。對學生來說,認知是他們作為學生的一大任務。而不可忽視的是情感總是伴隨學習的全過程,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沒有情感就不可能有發自學生內心的學習動力,永遠只是“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沒有情感就不可能在師生間產生融洽的感情,不會激發教與學的熱情,更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教師方面。教學,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可是它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還有學生的學。所以,教師在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特點(即備學生)。教師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英語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是焦慮。當學生出現焦慮的時候,老師及時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是多么必不可少的啊。如果這時候教師沒有及時關注到學生的焦慮,那么,教師的冷漠只會換來學生的自暴自棄,對學習失去信心。只有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才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焦慮,及時反省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關注學生的情感有利于促進人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高科技、快節奏的信息爆炸時代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冷漠。報紙上不時登出一些令人瞠目的事件:某某學生離家出走;某某學生弒母;某某學生跳樓自殺……這些都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情感的關懷。少年兒童期就是青少年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抓住關鍵期對少年兒童學生實施健康人格的培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它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其中,學校的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學生時代的青少年,除了在家,在學校呆的時間是最長的。學校的一切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課堂又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直接途徑。因此,在英語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情感就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義務和責任。教師不單單要向學生輸送知識,更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關注,會感化學生冷漠的內心,溫暖他們的生活,令他們感到被人愛的幸福。通過潤物細無聲的長期情感滲透,學生也會自發地由享受被愛到享受去愛的蛻變過程。只有在學生人格形成的最關鍵階段輸入積極健康的情感信息,才會有利于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只教會學生說幾句流利的英語是遠遠不夠的。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學會講英語、學會學英語、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溝通、學會感恩、學會做人,才是我們所一直孜孜追求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