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茹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檢察機關案件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大數據的運用對整合司法資源、規范司法行為、促進檢務信息公開、提升辦案效能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檢察工作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各部門數據交流渠道不暢通,“信息孤島”問題突出成為制約檢察工作轉型升級的“瓶頸”。智慧案管的核心內容是案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學化。數據共享機制可以實現數據之間的自由流通,將單個數據信息匯聚成海量的大數據,由此為智慧案管體系的構建提供良好的數據和技術支撐。在智慧案管體系構建進程中,數據共享依然面臨著管理、質量和標準化等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關鍵詞:數據共享;智慧案管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27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24
大數據是以電磁等媒介為載體的信息,并借助于日益強大的網絡技術、計算技術和存儲技術,可以實現海量收集、存儲、加工并進行傳輸,通過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使物理世界在虛擬世界進行全面、清晰的“鏡像化”,還可以通過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深刻洞見物理世界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隨著大數據及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傳統商業模式迎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轉型迎來了新的契機,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領域,數字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們對數據量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人類由此進行“數據核爆”時代。
1 智慧案管的基本內涵
1.1 案件管理信息化是構建智慧案管的首要條件
案件管理信息化是指案件管理部門在履行管理、監督、服務、參謀、評價等職能之時,整個過程和階段都具備了對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儲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借助于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從立案階段開始,所有的參與案件的人員信息、案件材料以及司法活動過程都會被錄入到一個系統之中,這些原始數據通過清洗之后,被解構成軟件可識別和分析的司法數據信息,案件管理部門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導出自己所需要的數據信息。信息化技術不僅可以運用在案件管理領域,提高案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同時還能運用在偵查活動之中,實現對檢察活動和檢察工作的直接影響。此外,承辦檢察官在對案件進行分析之時,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以往同類案件定罪、量刑的內容從而自動生成相關法律文書,然后再進行相關的訴訟活動。
1.2 案件管理智能化是構建智慧案管的核心要素
案件管理智能化是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工作的最新發展,它不僅僅是對信息技術的簡單運用,更是在信息運用系統之上,通過對檢察機關工作部門的通訊設備和辦公設施等硬件系統的引入,實現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的全面集合化運用;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深度分析以及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的集合,案件管理智能化將形成以依靠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決策、分析系統。在大數據背景之下,大數據技術可以根據案件的特征進行智能匹配。它可以對案件的性質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例如,對案由、案件的標的、案件的地域等進行分類,從而形成案件管理資源庫;再通過大數據的文本識別技術對案件進行識別,為案件管理工作人員對案件定性提供決策依據。智慧案管體系的構建不僅能夠推動檢察工作現代化發展,甚至對整個社會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也將產生革命性的顛覆作用。
1.3 案件管理科學化是構建智慧案管的基本要求
案件管理科學化是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在執行工作和任務之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按照事物的內在規律對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計算,并嚴格依照科學的程序進行推理,從而保證案件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科學化的工作模式對檢察機關案件管理工作部門至關重要,通過對案件管理方式、案件管理流程、案件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進行規范化建設,實現整個案件管理工作的科學和有效。在案件管理科學化的進程中,以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解決案件分析和案件管理的技術難題;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客觀上又能倒逼案件管理部門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規范化程度。案件管理科學化是構建智慧案管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檢察工作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的必然結果。
2 我國智慧案管體系構建中的數據共享障礙
盡管數據共享是我國智慧案管體系構建的前提和基礎,但實踐中,檢察數據的順利、有效共享仍然存在著不少障礙,從而形成了對我國智慧案管體系的構建極大掣肘。
2.1 數據共享平臺“開放”但“不通暢”
目前,各級檢察機關所建設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交換體系主要用于統籌、開發各地區的司法數據資源,但是,由于業務需求與技術建設存在脫節,加之有效動力不足促使檢察機關各部門在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更加傾向于物理的集中,同級、上下級以及跨地區不同檢察機關之間在數據交換、數據流通的推進進程上比較緩慢。主要原因在于:數據的價值從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檢察機關數據資源的形態,主要以結構化為主進而轉向非結構化為主,從傳統的離線靜態的數據信息進而轉變為在線動態、實時的數據信息,數據資源的戰略地位從機構組織層轉向跨級別、跨區域層,數據所有權歸屬由簡變繁,并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其中涉及大量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等。
2.2 數據資源“量大”而“質不高”
大數據以“數據”為核心,數據越多,依靠大數據技術得出的分析結論的精準性程度也越高。但是,如果數據信息結構不一致或者數據源造假,那么以此得出的分析結論必然會出現偏差。目前,盡管我國各級檢察機關之間通過統一的接口管理平臺的建設,統一標準化、規范化和聯合共建等措施,對司法數據信息的收集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由于缺乏應用向導,一方面導致收集的數據信息結構不一致,對數據的清洗比較困難,數據價值密度低;另一方面導致收集的海量數據信息資源難以盤活,未能在實際的檢察工作中發揮出實效,最后難以實現數據驅動中發展智慧案管的目的。
2.3 技術“先進”而“人才短缺”
在智慧案管體系構建的進程中,數據共享平臺的建立和運行,包括對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由專業的人員進行,而檢察機關信息化人才短缺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在“互聯網+檢察工作”時代,需要既懂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又懂檢察業務的復合型人才。而在現階段,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檢察機關現有的工作人員都無法滿足這一要求。歸其原因主要從外部環境來看,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更新換代速度比較快,要想完全跟上并適應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節奏實屬困難。
3 構建智慧案管體系背景下數據共享的建議
3.1 健全法律法規,建立制度規范
目前,有關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主要表現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當中,但是由于其適用主體主要為“行政機關”,因此,我國的檢察大數據開放共享尚缺乏法律依據。在實踐中,主要通過檢察機關自身發布司法解釋性質的規范性文件來推動數據共享工作的開展,并且缺少明確的考核模式和統一的衡量標準,責任機制也不清晰,難以從整體上對檢察機關數據共享工作進行有效規范。因此,為保證開放主體能夠長期穩定的開放高價值的數據信息,將數據共享制度化、明確化,是推動我國智慧案管體系構建的必由之路。
3.2 明確開放組織機構,確定開放的程序和邊界
較之于政府部門信息公開制度,檢察機關數據資源的共享與開放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為艱巨,其中涉及的部門利益也尤為復雜。為了推動智慧案管體系的構建,保障數據資源共享互通,應當明確專門的數據資源開放主管機構和工作部門,確定其主要的職責,形成檢察機關上下“一盤棋”的良性格局;做好統籌協調工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從而推動智慧案管體系的構建。
3.3 構建統一技術服務體系,保障數據資源共享互通
技術服務是構建智慧案件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在數據開放共享的過程中,從開放主體上傳數據資源,到數據共享平臺的安全運行,再到案件管理部門查詢、使用數據,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技術服務的支持。因此,構建統一的技術服務體系至關重要。要建立統一規范、協調聯動的技術服務平臺,明確技術服務的機構和職責,同時還要對平臺的內容和程序進行統一規范。要構建統一的檢察數據信息交換系統。案件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學化離不開大量的數據信息為支撐,數據量越大,依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所分析的結果也就越精確。
參考文獻
[1]吳俊明,高麗.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檢務公開信息化平臺建設[J].法學雜志,2016,37(05):103-110.
[2]許歡,孟慶國.大數據推動的政府治理方式創新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40(1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