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
【摘要】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絢麗的瑰寶,千百年來一直散發著獨具魅力的芳香,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在幼兒園開展學習剪紙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熱愛中華民族藝術文化,發展幼兒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就藝術教育提出建議:按照兒童的發展特點創設適合的活動,培養兒童藝術欣賞的興趣。藝術欣賞教育對開闊兒童的視野,發展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和積極的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作用。
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獲得的。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取決于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促使創造性人才的成長。本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闡述在欣賞剪紙活動中,教師怎樣通過設置多元化的學習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引導幼兒觀察、感受,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打開思維的通道,從而使其創造力得到有效地激發和促進。
【關鍵詞】多元情境;兒童;創造性思維
在本次美術欣賞活動中,執教老師通過音樂畫面的渲染,創設出一個逼真的感受性情境;分解畫面、鼓勵想象,創設出一個自由開放的想象性情境;提供多樣化的材料,創設出一個可操作性情境,促使幼兒感受、理解、想象、創作。整個過程開放、輕松、愉快,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一、過程及例析
(一)以傳統的音畫情境,強化幼兒藝術感受,萌發創造意向。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做一次奇妙的旅行。請你閉上眼睛聽,是什么?
幼1:是美麗的花朵吧!
幼2:嗯,我也覺得是美好的東西!
師:睜開眼睛瞧一瞧,是什么呀?
幼:哇!好漂亮的花朵!
師:這些花朵是通過一個老奶奶的手里變出來的!(播放奶奶剪紙小視頻)
幼兒的贊嘆聲此起彼伏……
環節評析: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更為常用的是眼睛,光用耳朵去感受很是新奇,也會帶來不習慣。所以當教師要求幼兒閉上眼睛時,孩子們都面露疑惑,將信將疑的閉上眼睛——老師到底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呢?但是當幼兒閉上眼睛,靜下心來時,他們的聽覺變得靈敏了,很快就從音樂聲中“讀出”了花朵,并對花朵作出了美麗的遐想。
(二)以想象的心理情境,消解學習難點,積淀創造條件。
師:看了奶奶的《四季花》,你有什么感覺?
幼:很漂亮,很復雜!
幼:為什么是紅色!
幼:各種花朵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的是我國著名的剪紙畫《四季花》,大家覺得很漂亮很復雜,這是奶奶用剪刀給剪出來的,很漂亮吧,為什么用紅色,紅色是我們最喜歡的顏色,它代表著喜慶、熱鬧,我們過年時候是不是也特別喜歡用紅色裝扮家里?
環節評析:美麗的實境已經讓幼兒嘆為觀止,然而當教師出示了作品時候,孩子們的震驚之聲不絕于耳:好漂亮呀!真有趣!我找到星星了!我看到彩色的眼睛,這個好像是個小人呢!……不用教師引導,幼兒已經自發開始對剪紙作品的欣賞。然而這種欣賞只是發自本能的,毫無章法的,自然也無法理解到剪紙的精髓,必然阻礙其創造性表現作品的可能性。李吉林老師說過:每個大腦正常發育的孩子都孕育著創造力,就像一粒安睡在土壤里,渴望發芽的種子。那么我們就得為這一顆顆珍貴的種子,培育土壤,喚醒催發,提供支撐。[1]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條理清晰、逐步分解,引導幼兒深入欣賞理解畫面、探討畫家所要表達的意圖,嘗試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通過教師的“喚醒”,孩子們的想象自由而豐富。
(三)以趣味的操作情境,激勵幼兒探索,實現創造愿景。
師:你們覺得四季花里還會有什么?
幼:風車,仙女、兔子……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這些材料,你們看看可以怎么用?
幼:可以用畫筆畫出小動物,再剪,也一用海綿刷印出小花朵再剪!
幼:還可以用來印仙女的頭。
…
環節評析:《四季花》名作向大家展示了我國著名的剪紙,不拘一格的想象,畫家的這種特性跟幼兒是如此的接近。憑借想象,孩子可以上天,可以入地;憑借想象,孩子可以到達小鳥不能到達的地方。[1]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幼兒的這種特性,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將要創作的四季花里面有什么。開放性的提問點燃了幼兒的創想火苗,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孩子們越說越激動,恨不得馬上就想剪出來。此時,教師提供適當的輔助工具,并引導幼兒觀察和討論工具的使用方法。豐富的材料讓兒童有可能進行發散性思維,并使兒童的組合與創造活動有所增加。充分的準備使得孩子們的創作有章可循,容易落到實處。
二、詮釋與研究
(一) 營造音畫情境,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敏銳性。
兒童對作品的最初印象是一種直覺的感受,這種印象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可以在剎那間將兒童帶進藝術的殿堂。為了使幼兒能夠對作品產生強烈的感受,在欣賞作品之前,教師在輕音樂的渲染下,向兒童展示出一副美麗、絢爛、變幻的花開短視頻,在這么一個音畫情境中,幼兒很自然地跟隨老師一起,開始用藝術的眼光欣賞這美妙而絢麗的藝術天空。寧靜的音樂,讓幼兒猶如身臨其境;絢麗的花朵綻放變幻短片,讓幼兒震撼感嘆,沉浸于曼妙的意境中,感受到花朵的炫麗多樣。通過精心設置的情境,幼兒積累了相關的感性經驗,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從而為幼兒欣賞《四季花》名作和理解那獨特的剪紙手法,以及創作作品,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自主性引導,激發幼兒創作火苗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強調幼兒的自主性。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幼兒的自主性開辟更加廣闊的天地。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活動、體驗與創造。使其享受探究的樂趣、活動的愉悅、服務的充實。真正地使幼兒“了解”,我們在活動中,通過放開性提問引導幼兒去發現問題,教師通過幼兒的問題再對幼兒進行解釋,從而在欣賞的基礎上對我國剪紙文化表現作品更加了解,增強幼兒對我們藝術的認同與熱愛。
(三)巧投操作材料,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變通性。
剪紙欣賞后的創作與普通的藝術創作活動有一點不同。它不僅尊重孩子們的愿望,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充分的自由,鼓勵他們把欣賞的經驗結合進來,或學習、借鑒畫家的作畫方式和表現手法,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描繪作品所表現、傳達的情感等。上一環節中教師運用分解元素,逐層引導的方法引領幼兒理解了剪紙作品。但是要達到運用已有經驗去創作如此繁復畫面的程度,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首先精心選擇了合適的工具——點印刷子,引導幼兒通過點印大大小小的花朵,或者組合的人物頭像來方便剪紙,既簡化了創作流程,也避免了幼兒進行簡單重復的無意義“勞作”。然后引導幼兒用熟悉的記號筆畫線條再從剪刀剪畫,將創作過程化整為零、化繁為簡、步驟清晰,具有很好的實操性,有效地幫助幼兒將對名作的理解和想象變為現實的創作,實現了思維發展的變通性。有了這樣的鋪墊,孩子們的創作就顯得“水到渠成”,“揮灑自如”,創意層出不窮。
反思整個過程,教師通過精心巧設的多元化情境,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引導幼兒由被動變主動,在愉悅的心境中完成了對名作的欣賞、解讀和再創作,促使幼兒藝術素養的萌發,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屠美如.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30.
[2]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八 我是播種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4.
[3] Rebecca T. Isbell Shirley C. Raines.幼兒創造力與藝術教育. [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