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汾 黃貞枝
摘?要: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小學語文教師增強語文教學質效,提升語文教學價值的根本方式。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需立足語文學科特點,以智育促德育,堅持立德樹人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優化德育滲透方案,一方面可提升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另一方面又能通過生生互動擴大德育影響,實現小學德育教學在當代教育中的大躍進。文章主要從德育現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和內容以及德育滲透策略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各位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德育滲透;教學策略
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強調立德樹人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是小學語文教師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面臨的全新的研究課題。新時代教育中,“立德”和“樹人”既是統一的整體,同時又彼此獨立,“立德”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樹人”則是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小組合作學習立足生生互動,大家互相交流互補有無,從而可以擴大教育影響,提高教育成效。兩者結合既是智育和德育的結合,也是德育教學手段和教育內容的結合。下面是筆者的詳細分析,文中涉及的教學實例請參照人教版小學語文材料。
一、 學生德育的現狀分析
目前,學生德育的現狀主要有兩點表現:第一,學生并沒有養成以智育促德育的習慣,也就是說,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學會課文知識,而至于如何達成德育目標,其自身并無明確目標和計劃。第二,教師和學生的表現一樣,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往往將更多精力放在完成教學任務和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方面,并沒有過多關注德育。第三,德育滲透方式往往生硬,尤其是“喊口號”方式更無法讓現代小學生所接受,此外,小組合作學習的缺失讓學生喪失了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對德育知識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錯誤,會直接影響德育成效??偟膩碚f,無論從學生還是教師角度,學生德育的現狀都不樂觀,這需要教師深入分析德育和智育之間的關系,努力擺脫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深入理解“立德”和“樹人”的重要作用,并以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發揮“立德”和“樹人”的重要作用。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和內容
(一)小組合作學習是核心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集體智慧的幫助下啟迪智慧并開發智力,真正地實現對學生個性學習潛能的挖掘。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秉持“人本教學”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小組交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所謂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就是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知設置分組的目的以及分組的作用,即通過生生互動交流交換、融合、重組信息,既能學習基礎性德育知識,還能獲得新思想。也就是說,整個過程都是以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方式為依托,所以要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必須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此為大前提。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就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看重一個“導”字,為引導、啟發之意。教師作為分組者,自然也深知組中各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特點,自然就要扮演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啟發者”,雖然問題是由學生親自解決的,但其中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應當由教師來指導,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始終是正確的。
(二)堅持立德樹人是核心內容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對教師提出的全新的教育任務,也是思想文化教育中最為重要的育人方略。語文教育和德育之間關系密切,教育內容之間也多有重疊交叉之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立足語文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內容,兼顧智育和德育教學目標。
所謂“立德”,就是讓學生形成某種可貴的思想道德品質,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以及現代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念,“立德”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有愛心、有誠心、有善心的好人,這與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不謀而合,即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內在品質,成為傳承和發揚民族精神的生力軍。
所謂“樹人”,就是讓學生形成正確、規范、良好的行為準則,無論是做人做事都體現出良好的內心修養,外化于行時能給他人一種美好、幸福、快樂的享受,成為人人喜愛、尊敬之人。這與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也不謀而合,即培養學生的文化交流和行為互動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底線和方向。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堅持立德樹人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在課文中名家介紹中滲透德育故事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名家的介紹,或是介紹其生平,或是介紹其著作,總之,這些歷史文化名人可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指引學生做一個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整理課文中關于名家介紹的部分,以此滲透德育故事。
比如在教學《詹天佑》時,這篇文章描寫的是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專家,他對中國工程領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是一位值得永世稱頌的偉大科學家,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組織“我來講故事”活動,每3人一組進行分析,通過上網查資料、合作整理并創作故事劇本、分角色演繹故事內容等方式還原詹天佑的故事,引出詹天佑對我國橋梁工程建設事業起步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從而滲透“無私奉獻,熱愛祖國,不怕困難”等美好的精神品質。
(二)在語文的作文訓練中滲透德育思想
語文作文作為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必然也是滲透德育思想的主陣地。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需秉持“人本教學”理念,多采用“主題”式作文方式,以開放/半開放題目讓學生抒情表意,這樣才能引導其深入分析和領悟德育思想,收獲新知。
比如在名著導讀《愛的教育》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以“愛”為主題讓小組合寫一篇抒情文,題目采用半開放式,比如“愛是?”,提出討論主題——“談談愛在生活中的表現”,引導組員結合生活經歷談一談自己的生活經歷,討論愛是什么,愛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現形式,我們應如何擁有和珍惜愛等問題。大家在討論時會自然而然想到家人、朋友、老師等對自己很重要的人,通過回憶與他們的點點滴滴,組員之間可以建立情感交流關系,“以他人之經歷悟情感之深刻,以自我之經歷訴情感之動人”,從而加深對愛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從先賢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闡述愛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作用,擴大思想主題,繼續引導組員進行討論交流,使其產生向往愛、渴求愛、播撒愛的愿望,成為有愛之人。
(三)在課外的實踐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
課外實踐閱讀中,學生擁有非常自由的閱讀環境,心理壓力很小,閱讀興趣也足,此時滲透德育教育自然也事半功倍。教師需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課外閱讀實踐,涉獵那些充滿正能量的文化藝術作品,在欣賞體悟的過程中陶冶心靈,完善自我。
比如在名著導讀《童年》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還要涉獵更多與之相關的課外讀本,比如《光陰的故事》《我的朋友》《在人間》等,雖然有些作品學生尚不能完全讀懂,但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讓組長分配閱讀任務,每人一篇進行思想總結,就珍惜時間、追求幸福入手共談光陰可貴、幸福無價。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給小組布置作業,比如“做一張時間規劃表”“列出幸福的五件事”等,讓小組在課外閱讀實踐中真切感受光陰的可貴和生命的重量,成為珍惜時光,熱愛生活之人。
(四)在語文的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實踐活動多種多樣,主要是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并在此過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收獲滿滿的幸福。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組織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最好是以社會主流的思想文化觀念為主題。
比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時,提到“大自然”,自然就能想到“環保”,環保節能作為世界發展大勢,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核心,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組織“保護自然”實踐活動,通過小組合作踐行環保理念,比如讓A小組負責植樹造林、B小組負責清潔衛生、C小組負責環保宣傳……大家齊心合力,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環保理念,成為一名有思想有素質的環保小衛士。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需在小組合作學習和立德樹人的輔助下才能有效滲透德育。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新教育時代中深入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和立德樹人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構建“小組合作為方法,立德樹人為內容”的現代化德育滲透策略,從而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成長為有知識、有文化、有情懷、有節操的好少年。
參考文獻:
[1]莊祥祥.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及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4):69.
[2]施春惠.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77.
[3]龔美燕.優化課堂改革?堅持立德樹人——試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文理導航,2015(10):10.
[4]彭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明日,2018(42):223.
[5]王秀麗.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軟件:電子版,2012(10):25.
[6]季曉瑩.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7(6):286-287.
[7]莊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2):275.
[8]李紅英.讓德育之花在合作小組中絢麗綻放——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德育的滲透芻議[J].新課程(小學)2015(33):275.
作者簡介:
劉曉汾,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烏山小學;黃貞枝,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