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小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來看,仍有不少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課堂表現比較被動,不主動參與學習等,這些都影響到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其中,微課是一種有效的新型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有利于引導學生展開數學邏輯思維的鍛煉。因此,文章以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為研究對象,借助微課來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以促使學生得到有效的數學思維鍛煉。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邏輯思維;方法
如今信息技術已滲透進教學的各個領域,而微課就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融合的新型產物,使得課程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之內,且教學內容也會變得更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因此,文章借助微課教學手段,對小學數學教學實施改進和優化,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一、 微課教學的相關概述
(一)概念
與傳統應試課堂教學方式不同,微課是基于信息技術,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拓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教學資源,從而為學生營造了一個主題突出、內容鮮明且具有現代化的教學氛圍。
(二)特點
首先,由于微課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教學形式,所以微課具有信息化的教學特點,使得學生可以隨時利用移動電子設備,又或者是計算機,學習微課內容,從而提升了學習的便利性。其次,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的特點,一般微課的教學時長在5~8分鐘左右,相比傳統的課堂內教學,微課教學更顯短小,更易學生展開學習。最后,微課內容具有主題鮮明的特點,一個微課課程就是一個主題,這樣學生的學習具有針對性,能夠促使學生針對某一個難點及重點知識展開針對性地探究,以幫助學生集中克服學習難題。
(三)微課設計原則
首先,微課設計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只會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微課內容,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程知識的學習,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自身的學習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微課還要保持時間性原則。因為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且注意力無法像大人一樣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及性格特點,盡可能把握好微課教學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為宜。最后,微課設計還應注意完整性的原則。教師不要因為微課的短小而免去課程導入、學習、小結及課后練習等環節,從而保持微課教學的完整性,進而引導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
二、 借助微課提升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方法
在上述分析中,了解到微課的教學特點、設計原則以及存在的優勢。因此,在文章中,主要以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為主要研究內容,借助微課的教學優勢來鍛煉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文章從以下方面具體談談相關的微課教學方法:
(一)運用直觀的微課,提升數學教學內容的可理解性
小學數學概念及性質定理比較多,不是所有小學生都能理解這些理論性強的知識。同時,從以往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面對較為復雜、抽象的概念性數學知識時,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且他們的注意力也較為容易分散,從而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所以,如果教師仍然不斷灌輸理論知識,只會讓學生產生抗拒的學習心理。為了改善上述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微課,對原本枯燥的數學內容進行重新的整合和優化,并加入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學素材,能夠讓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顯得比較輕松,也容易讓學生接受數學知識,這樣學生才會動腦筋去思考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線與角”教學為例,這是一節較為基礎的數學內容,但在講解到角的構成、角的大小等內容時,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板書形式,積極運用直觀的微課教學手段,用電腦抽象出折角的過程,從而運用動態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角的組成,從而讓學生借助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了解角的特征。而利用直觀的微課過程中,教師也要遵循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參考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促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是受哪些因素影響,進而引導學生掌握角及其大小。比方說,從一些常見的生活設施、物體中抽象出角,如將黑板中的四個角抽象出來,又或者是將桌子椅子的角抽象出來等,從而將這些生動有趣的圖片加進微課之中,使得微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滿足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對角有個初步的認知,包括對角的構成、角的大小比較等,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的能力,進而在微課學習中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二)運用短小精悍的微課,集中展開數學專題教學
教學時間緊張是小學數學教學普遍遇到的問題,但很多教師希望學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不斷增加課程內容的難度和深度,使得小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壓力;同時,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也會變得比較的零散,學生一時無法接受。所以,教師可以運用短小精悍的微課教學方式,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展開專題教學,從而實現微課教學的針對性,進而讓小學生可以利用課前或者課后時間對相關的數學專題內容展開細致的學習,使得小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也給予學生更多邏輯思維的鍛煉。同時,教師也不用在課堂上將知識強加于學生,促使教學更加科學和合理,有助于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效率。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多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這一課時內容涉及了求三角形面積方法,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與學生之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存在聯系。為了有效引導學生系統學習三角形面積的求法,教師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課,先從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再到三角形面積計算的過程,設置面積計算的微課教學專題。比方說,在微課內容中,展示不同面積大小的正方形和長方形,要求學生完成面積的計算任務。然后,由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延伸至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以逐步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數學面積計算知識。最后,再由平行四邊形面積講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如下圖所示:
那么小學生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去觀看和學習其中的知識,以解決課程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此外,教師也可以進一步細化相關的課程專題,如在講授“三角形的面積”內容時,可以從三角形的概念、圖形以及性質等方面,展開三角形的有關專題教學,并在其中加入一些生動的生活小故事,使得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三角形及其面積的計算。而在對比不同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設計,學生不僅可以基于原有的面積計算基礎展開三角形面積的探究,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分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面積計算的有關公式、過程,這對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針對數學知識設計微課訓練內容,以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數學課程時間有限,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很少有時間展開專門的課程知識訓練,這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其中,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展開的課程教學模式,所以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學生有空閑的時間,都能結合相關的微課視頻展開數學知識的訓練,這樣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讓數學教學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思維的束縛,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激發。其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程訓練是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那么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便捷性和完整性,展開相關的數學課程知識訓練,以指導學生展開數學課程知識的復習,以真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包裝的學問”為例,它是在學生掌握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融合了合并、分割正方體和長方體有關知識的一節綜合實踐探究內容。那么教師可以針對“包裝”的有關問題,設計微課的課堂訓練內容。比方說,在微課視頻中設計一段“包裝學問”的情景:
情景一:小明去商場購買2盒牛奶,收營員該怎樣包裝這兩盒牛奶,才能有效地節約包裝紙呢?(接口處不計)
情景二:若小明買了4盒牛奶,收營員又該怎樣包才能節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
在情景引導之下,教師可以將“包裝學問”的活動探究要求及步驟羅列出來,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展開探究,具體如下:
1. 擺:有幾種包裝方法,擺一擺。
2. 算:算出每種包裝方法的表面積。
3. 議:討論怎樣包最節約包裝紙。
4. 示:匯報及展示各自研究的成果。
那么在微課訓練情景引導之下,學生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景,并結合所學的幾何體表面積計算等數學理論知識,展開包裝問題的研究。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并為學生提供若干牛奶盒實物,從而讓學生以組的形式,對具體的包裝問題進行探析,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并且讓學生體驗包裝的學問,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進而激活學生的大腦邏輯思維。
三、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融合的產物,微課正以其獨特的教學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工作之中。其中,微課在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應用,能夠讓小學生展開更多的數學課程知識的研究,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仍然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按照微課的設計原則,將微課與實際的數學內容相互融合,使得數學更為生動和直觀,促使學生得到有效的數學思維鍛煉。
參考文獻:
[1]王莉.合理運用微課,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5(21):54.
[2]葛興祖.微課角度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J].學周刊,2019,4(16):143.
[3]龍會東.重視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讀天下,2019,2(19):121.
[4]孫振松.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11):146-147.
[5]劉艷春.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22):361.
作者簡介:
謝彧杰,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