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梅
摘? ? 要:農業是影響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深受我國政府的重視。玉米秸稈還田是影響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能夠提升小麥產量。為此,文章闡述了玉米秸稈還田的重要作用,探究了如何更好地將玉米秸稈還田應用到小麥種植中。
關鍵詞:玉米秸稈;小麥種植;作用;應用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07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141.4;S512.1? ? ? ?文獻標志碼:B
玉米秸稈還田的實施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背景下, 玉米秸稈還田作為小麥可持續生產的重要措施,開始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但是從實施操作角度來看,玉米秸稈還田后會出現出苗率低,苗黃、苗弱等現象,最終會降低玉米的產量。
1? ?玉米秸稈還田在小麥種植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經過研究分析發現,玉米秸稈的內部蘊含豐富的氮、磷、鉀、鈣、鎂元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中的有機質含量超過15%。
第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秸稈還田后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腐殖酸和土壤酸鈣,土壤內部會形成大量的團粒結構,土壤的容重降低,總體孔隙度和滲水率提高。在發生一系列變化之后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會增強,內部所擁有的水分得到提升。
第三,提升土壤的生物活性。玉米秸稈內部蘊含大量的有機化學能,這些有機化學能是土壤微生物生命獲取的重要能源。在土壤內部微生物增加的情況下,會增加細菌、放線菌的數量,纖維分解、氨化的作用得到強化[1]。
2? ?玉米秸稈還田在小麥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2.1? ?秸稈還田數量、時間不適宜
在玉米收獲后,秸稈還田過多、過少都會對小麥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在玉米秸稈過多的情況下會妨礙植物根系的生長;在玉米秸稈過少的情況下無法達到培肥改土的效果。
2.2? ?秸稈粉碎不符合實際情況
由于秸稈還田作業速度較快、秸稈倒伏、接卸調試技術使用不到位都會使秸稈粉碎較長,在成堆后不利于耕翻,最終會影響到小麥的播種。細小的秸稈和土壤的接觸面積較大,在這個過程中會吸收較多水分,分解速度較快。在實施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植株不經過粉碎就直接翻壓處理,不僅不易分解,而且還會形成隔離層,十分不利于作物的生長[2]。
2.3? ?整地質量較差
田間存在比較多的玉米秸稈,整地后土壤會變得十分松散,土壤的孔隙率較大,種子和土壤無法緊密接觸,由此會影響小麥的播種,影響小麥種子的發芽、出苗,導致出苗不整齊,缺苗斷壟現象十分嚴重。
2.4? ?作物的播種質量較差
一些地塊粉碎秸稈較長,較長的秸稈不僅會影響整地的質量,而且還會影響作物的播種。在應用傳統開溝小麥播種時會影響到小麥的播種質量。
2.5? ?爭氮現象十分嚴重
在實施玉米秸稈還田后需要進行后續的微生物分解,在分解完成之后秸稈中的養分會被作物吸收。在具體實施操作時,適合土壤微生物活動的碳、氮元素比例為25∶1,而玉米秸稈的碳、氮元素比為80∶1。在播種的過程中由于土壤中氮元素較少,會使得微生物和小麥爭奪氮元素,在爭奪氮元素的過程中會加速秸稈的分解,最終導致小麥生長不良[3]。
2.6? ?病蟲害現象十分嚴重
玉米秸稈上會存在較多的病菌、蟲卵,這些病菌和蟲卵在被帶到田間時會誘發病蟲的蔓延,病蟲的持續蔓延會為害到小麥的健康生長,減少小麥的產量。同時,病蟲害十分嚴重的玉米秸稈不適合直接還田,而需要經過高溫處理后才能還田。經過處理的高溫秸稈可以作為飼料、燃料來防治病蟲害。
3? ?玉米秸稈還田在小麥種植中的優化對策
3.1? ?加強對秸稈還田數量的合理把控
一般情況下,玉米的經濟系數在28%~40%,在具體實施操作時針對一些中等肥力的田塊,秸稈還田操作所獲得的秸稈可以全部用在還田操作上。對于一些氮肥缺乏的地塊,秸稈還田操作可以在播種期進行,但是秸稈還田操作不適合使用較多的秸稈。對于氮肥施加比較多的地塊,需要在播種前的一定時間內完成還田操作,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秸稈的數量[4]。
3.2? ?秸稈粉碎操作
粉碎之后的秸稈不能過長或成堆,秸稈旋耕操作需要進行至少兩次粉碎操作,經過粉碎處理秸稈的長度一般在5~10 cm。在實施粉碎操作時要保障秸稈不能過長,也不能過度粉碎。
在對秸稈實施粉碎處理之后要將其均勻地覆蓋在田間,每667 m2施加腐熟劑1~2 kg,使用完化學添加劑后挖約28 cm的深坑,保障玉米秸稈能夠全部進入到土層中,由此在增加土壤接觸面積的同時使得土壤能夠更好地吸收水分,加快植物的腐爛速度。
3.3? ?精細化整地
在使用深耕、深松機械化設備處理秸稈時要注重實現對耕作層的深耕、深松處理,處理深度需要超過25 cm,保障深耕深度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所有玉米秸稈都能夠深入到土層中,促進秸稈腐爛。在旋轉深耕兩遍之后還需要對土地實施平整處理,使得土壤能夠保持上虛下實的狀態,土壤保持在這樣狀態時對其實施必要的鎮壓處理,目的是避免出現土壤漏風[5]。
3.4? ?提升作物的播種質量
第一,在進行作物播種時要注重選擇適合的機械設備完成播種。一般情況下,相關人員會選擇使用圓盤開溝播種機實施播種,在機械設備的支持下有效提升作物的播種質量。第二,水分管理。通過開展必要的水分管理來保證土壤的穩定性,加速玉米秸稈的腐爛速度。在玉米播種之后,如果發現不合理的情況需要立刻完成灌水處理,灌水處理之后立即開展劃鋤操作,避免出現土壤板結。第三,及時做好查苗補種工作。在小麥出苗之后要對苗情進行分析,對同類種子實施必要的浸種催芽處理,并完成后續的補苗工作,提升小麥的總體產量。第四,選擇適合的播種技術。在作物耕作的過程中要使用機械設備,在實施播種操作時選擇使用包衣包裹種子,將種子的深耕控制在3~5 cm,在小麥播種后要在第一時間實施鎮壓處理,并根據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來進一步優化水分管理。考慮到秸稈對小麥出苗所產生的影響,在實施操作的時候要適當增加小麥播種量,每667 m2田地的播種量在9~10 kg,適合的播種時間是10月5—15日。
3.5? ?補充氮肥
在開展農作物種植管理時不僅要為其補充足量的有機磷肥,而且還需要補充氮肥,在有機磷肥、氮肥的綜合作用下保障玉米秸稈在分解時可以充分滿足微生物的需要。比如在耕作時可以使用磷酸肥提升小麥產量。在小麥種植管理時為了避免出現小麥脫肥的情況,還需要為小麥的種植補充充分的養分,在補充養分的過程中還需要施加一定的底肥,目的是促進小麥更好地生長發育,提升小麥產量。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及時補充氮肥會有效促進小麥健康生長,提高小麥的產量,提高農戶的總體經濟效益。
3.6? ?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對病蟲害綜合防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種植生產管理的過程中,秸稈會具有較多的病原菌和蟲卵,還田之后會被帶入到土壤中,不僅會影響下一階段作物的生長,而且還會誘發一系列的病蟲害。另外,不恰當使用秸稈還田技術或掩埋深度不夠會使得小麥的根系無法向下生長,降低小麥成活率。玉米秸稈還田技術的實施能有效提升土壤微生物的總體含量,但是在土壤氮元素含量不夠的情況下微生物會和小麥中的一些成分共同爭奪土壤中的氮元素,不僅會降低秸稈的分解速度,還會在麥苗氮元素缺乏的情況下出現生長不良的現象,由此引發一系列病害現象。為了減少病害出現,要注重提升作物抵抗不利環境的能力。為此,在使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在作物生長的過程中要著重防治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蟲害,從而為作物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3.7? ?做好田間管理
第一,開展查苗補缺和移稠補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雖然玉米秸稈還田能夠為小麥的種植以及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但是如果玉米秸稈還田量比較大,就會使得小麥無法與土壤緊密接觸,由此會出現缺苗斷壟現象。為此,在玉米播種出苗之后要及時做好查苗工作,通過查苗來提升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第二,通過施加一定的肥料、水分來為小麥健康生長提供支持。土壤水分較低會降低小麥的生長速度,為此,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土壤的水分,選擇滴灌的方式來代替噴灌或噴淋,由此提升小麥的產量。
4? ?結束語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使用能夠達到一個理想的作物種植效果,提高小麥的產量。為此,結合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應用的基本特點,立足小麥作物生長需要,對如何發揮出玉米秸稈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應用及作用進行了分析,能夠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的支持下提高小麥作物的總體產量。
參考文獻:
[1]齊永志.玉米秸稈還田的微生態效應及對小麥紋枯病的適應性控制技術[D]. 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4.
[2]王瑞.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栽培中的應用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26.
[3]劉新房,張向華.河南扶溝縣小麥種植中的玉米秸稈還田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11):56.
[4]王哲武,丹蓓.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3):39.
[5]高新敬.淺探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栽培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