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煬 裴斐 馬高興 樊鳳嬌
摘要:為明確影響南京財經大學在全球和全國綜合排名的重要因素,并根據這些重要因素提出南京財經大學排名提升的建設性方案, 運用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和大學排名數據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學排名變化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獲得影響大學排名的顯著性因素并對其相關性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應綜合考慮國家經濟潛力(GDP),科學研究支出,政策法規環境,以及大學制度的關聯性等影響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因素,來評估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優越性。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排名;顯著性因素;相關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510
基金項目:南京財經大學高等教育及改革發展課題(GJGF202028)。
南京財經大學始建于1956年的糧食部南京糧食學校,是1949年后國內創辦的第一批糧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糧食經濟學院在原南京糧食學校的基礎上建立。1993年,學校更名為南京經濟學院。1999年,南京物資學校并入南京經濟學院。2000年,南京經濟學院、江蘇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江蘇經濟管理干部學院三校合并,組建成新的南京經濟學院。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正式更名為南京財經大學。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糧食局簽約共建南京財經大學。2019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支持學校事業發展。
高等教育體系作為一個整體,是影響國家排名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至關重要,也對本國研究型大學的發展與進步產生重要影響。不同的機構將以不同的方式,為促進國家科研水平進步以及高等教育體系排名上升作出貢獻。然而,評價大學排名沒有單一的模型。因為影響高等教育體系排名的因素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例如,不同評估機構在制定評價高等教育體系等級時,采用的評價目標,所使用的評價術語,如何衡量被評價對象的等級,以及如何隱含地定義表現優秀和工作質量高等方面各不相同。全球高等教育和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主要有:① 全球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自2003年起由上海交通大學發布,因此,也將其稱為上海排名。②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世界大學排名,自2004年起由英國的Quacquarelli Symonds國際高等教育咨詢公司發布。③ 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 世界大學排名,自2004年起由英國泰晤士報發布。于2010年起,泰晤士報與加拿大和英國合資的Thomson Reuters公司合作發布。這3個評價體系共用相同的評價標準與方法,即計算一系列評價標準參數的復合系數,并用此系數來表明研究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1]。Nardo等[2]詳細闡述了大學排名評價復合系數的計算方法。
為了優化大學排名評價體系的準確性,根據教學、科研和技術轉移3個影響大學排名的基本要素,采用雙重參考要素方法 (Double Reference Point Method),評估大學的世界排名和國際影響力[3]。此方法的優勢在于可以運用簡單易懂的參考要素來解釋大學排名的評價指標。這些用于評價大學排名的參考要素受到評價機構的控制[4-5]。然而,大家關注的是大學排名結果而非評估出大學排名的機構[6]。因此,為了全面準確地評估大學的世界排名,需要在各評估機構給出的結果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
1 影響高等教育和大學排名的重要因素
除教學和科研等學術方面的因素,非學術方面因素也會影響大學的世界排名[7]。例如,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就是影響大學世界排名的一個重要因素[8]。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來定義。GDP高,說明該國家能有力保障對高等教育領域的資金支持。對高等教育的資金支持力度較大的國家具有更為優秀的大學機構體系[8]。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對全球前50強經濟體(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實力進行評價。結果表明,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綜合實力位列全球十強中的第七位,位列亞洲排名第一位。此評價結果的影響因素有:① 體系實力: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本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實力。② 普及性:在本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參加世界排名評估的大學數量。③ 主導機構:引導本國大學提高世界排名的主要機構。④ 經濟環境:與國家GDP相對應的高等教育體系實力。
除了上述經濟因素外,國家的政策規定和大學的規章制度等非經濟因素,也對高等教育和大學排名有重要影響。例如,過度嚴苛的管理辦法對大學教職工的日常工作產生負面影響,進而阻礙大學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9]。因此,為了提升大學的世界排名,需要綜合考慮經濟因素,如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研資金的支持力度,以及非經濟因素,如國家高等教育政策規定和大學行政規章制度[10]。
在U21和QS HESS這兩個高等教育排名體系的評估下,排名前10的國家中有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此外,這兩個高等教育排名體系的綜合得分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Pearson correlation)為0.560(顯著性為1%),表明兩個高等教育排名的評估標準存在顯著性差異。如QS HESS高等教育排名體系的評估結果所示,人口規模在1 000萬以下的國家,丹麥(570萬)、芬蘭(550萬)、新加坡(560萬)、瑞士(840萬)和瑞典(990萬),盡管擁有優秀的高等教育體系,但通常很難進入全球高等教育體系排名的前列。然而,這些人口規模小的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2016年,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pc)超過5萬美元,研發支出占GDP的比例超過2.2%。因此,研究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全球的排名時,必須要考慮該國的人口規模,而且GDPpc不能作為衡量國家規模的標準。GDP是衡量國家規模的指標,而GDPpc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的指標,與該國的民主或制度優越性等因素高度相關[11]。
另一方面,國際機構擔心高等教育系統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在一份最近發表的關于高等教育體系績效基準中[12],分析師的評論如下:當代高等教育體系涉及的范圍很廣,人們普遍關注高等教育體系的績效。到2030年,在經合組織(OECD)和20國集團(G20)的成員國中,具有接受高等教育資格的青年人數預計將超過3億人。全球高等教育體系面臨的挑戰包括擴大入學機會,控制成本,確保所提供服務的質量等方面,以及上述幾方面的相關性。高等教育體系績效基準的相關項目對經合組織成員國的高等教育狀況進行了全面且富有經驗的審查,評估了這些國家在履行教育、研究和參與職責等方面的表現。
關于影響國家科學研究體系質量的決定因素,Sandstr?m等[10]詳細研究了國家科學研究體系之間效率的差異,以及衡量各國科學研究體系效率屬性的重要指標——可以量化的研究產出成果即被高頻率引用的科學出版物。他們發現,產出增長(被高頻率引用的論文)中約70%的差異性是由投入(資金)增加來決定,投入的資金越多,發表出的科技論文或相關出版物的被引用頻率越高,影響因子越大。他們還討論了其他影響研究產出成果數量和質量的因素,卻仍然無法解釋導致30%的變異性的影響因素。但是他們表示,投入資金規模與發表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呈正相關且研究理論在現有相關發表的文獻中占主導地位。與效率理念相關的科學系統屬性有:競爭水平(以競爭的項目資金作為總資金的份額來衡量),大學的自治水平(財政、組織、人員配備和學術自治),以及學術自由。有趣的是,他們的數據并不支持關于這些因素對研究系統效率作用的共同解釋。他們仔細分析了競爭性、自主性和爭議性等方面。然而,他們得出結論,這些分析強烈依賴于數據,需要更多更好的數據。
2 影響國家高等教育體系和大學排名的顯著性因素及其相關性分析

為了說明一個國家頂尖大學的數量與其GDP之間的關系,對2018年QS排名前300名的39個國家擬合了指數回歸模型。擬合評估模型的R2值為0.48,這意味著48%的因變量(2018年排名前300位的大學數量)的變異性已被計入GDP,其余52%的變異性仍然未被計入。GDP高的國家,在擁有頂尖大學數量的排名體系中,會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英國的前300名大學數量比采用評估模型預計的要多。美國的GDP最高(185 691億美元),而英國的GDP為26 189億美元。相比之下,基于GDP約111 990億美元的中國,其擁有排名前300位的大學數量遠低于預期。因此,盡管各國的經濟潛力(以GDP計)是獲得較多數量高排名大學的一個關鍵因素,但還有其他因素需要探討。大學治理和管理的新方式是治理模式變革的直接結果,盡管并非所有國家都以同樣的速度發展[13]。
此項分析,可通過對前述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3個高等教育和大學排名評價體系2018—2020年的數據庫進行研究,比較全球前50強經濟體(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排名變化,分析影響其排名變化的重要因素(包括經濟和非經濟方面)。可從高等教育體系全球排名前10位的國家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30所大學(如:在本國排名居于前10%,中間10%,以及末尾10%的大學)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研究對象在近3年的排名變化,分析導致其排名變化的內在(如:學校的學術影響力和行政規章制度)或外在因素(如:國家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可重點研究南京財經大學近3年在全球和全國的排名變化,詳細分析導致其排名變化的重要因素(包括經濟,非經濟,內在及外在因素等),根據研究分析結果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提升學校排名和國際影響力。
采用顯著性方差分析法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來確定不同因素對國家高等教育體系排名,代表性大學排名及南京財經大學排名的影響,篩選產生顯著性影響的重要因素。同時,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法明確產生顯著性影響的重要因素之間的相關性。根據影響大學排名因素的顯著性與相關性,有針對性地提出南京財經大學排名提升的建設性方案。
3 結 語
關于大學排名數據庫的相關研究課題大多關注學術因素,如:研究成果發表情況,對大學排名的影響。本研究的創新點在于全面地分析非學術因素,如經濟因素(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及對高等教育的資金支持)和非經濟因素(高等教育體系全球排名及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政策傾斜),對全球代表性大學排名的影響。本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其研究成果可以明確影響大學排名的顯著性因素及其相關性。以此為基礎,有助于發現影響南京財經大學排名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并促進南京財經大學排名的提升。
本研究采用了多元回歸模型來評估影響國家高等教育體系和大學排名的顯著性因素及其相關性,揭示了國家的經濟潛力與連通性和環境兩個指標的內在聯系。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影響國家高等教育體系和大學排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關鍵點是,雖然國家經濟潛力(GDP)是高等教育體系和大學排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科學研究支出,政策法規環境,以及大學制度的關聯性也是保證高等教育體制完善的關鍵因素。因此,應綜合考慮上述影響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因素,來評估每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優越性。影響大學排名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大學制度的優越性,要通過研究這些因素的相關性,來為促進南京財經大學成為頂尖大學體系的成員提供可行性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BENITO M, GIL P, ROMERA R.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ankings’ progres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20, 14(3): 101051.
[2] NARDO M, SAISANA M, SALTELLI A, et al. Handbook on Construct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Methodology and user guide[J]. OECD, 2008.
[3] EI GIBARI S, GOMEZ T, RUIZ F. Evaluating university performance using reference point based composite indicator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8, 12(4): 1235–1250.
[4] JOHNES J. University rankings: What they really show[J]? Scientometrics, 2018, 115: 585–606.
[5] MARCONI G, RITZE J.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 scores[J]. Applied Economics, 2015, 47(57): 6211–6227.
[6] SOH K. What the Overall does not tell about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examples from ARWU, QSWUR and THEWUR in 2013[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2015, 37(3): 295–307.
[7] SOH K. The seven deadly sins of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a summary from several paper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2017, 39(1): 104–115.
[8] MICHAVILA F, MARTINEZ J. Excellence of Universities versus Autonomy, Funding and Accountability[J]. European Review, 2018, 26(1): 48–56.
[9] ALTBACH P G, SALMI J. The Road to Academic Excellence: The Making of World-Class Research Universities[M].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11.
[10] SANDSTROM U, VAN DEN BESSELAAR P. Funding, evalu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research system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8, 12(1): 365–384.
[11] ACEMOGLU, SIMON D J, ROBINSON J A, YARED P. Income and democrac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98(3): 808–842.
[12] OECD. Benchmarking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Higher Education[M]. [S.l.]: OECD Publishing, 2019.
[13] ENDER J, DE BOER H, WEYER E. Regulatory autonomy and performance: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revisited[J]. Higher Education, 2013, 65(1): 5–23.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nkings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Investigation Objective
Sun Xinyang, Pei Fei, Ma Gaoxing, Fan Fengjiao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global and national ranking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UFE), and also propose the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NUFE’s rankings, this research used the higher-impact databases for ranking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universities to select the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y ranking data for mathematical analyses, and thus demonstrate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university rankings. The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obtained from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potential of economics (i.e., GDP), the investm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nvironment for policies and law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policies, are needed to be considered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rom each country.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university rankings, significant factors, correlation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