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之中,演員可以通過對白或者其他肢體語言來表達其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心理活動的變化,形式語言主要是一種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將不同角色的不同特點傳達給舞臺下的觀眾,并且以日常生活化的動作賦予話劇角色以更加接近于生活的生機。于是演員可以通過形體語言的運用,來突出人物的表現特點。因此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形體語言的運用和話劇表演的特點,來分析這些方面所具有的內化要求。
關鍵詞:話劇表演 形體語言 特點
形體語言的運用作為話劇表演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推動著劇情的發展,同時也自然而富有特色的刻畫的話劇表演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活動。嗯這些形體語言的挖掘都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而來的,如果在正常的話劇表演中能夠正確提煉出合適的形體語言,則將有利于話劇表演中所有表達的舞臺效果。話劇表演或通過無聲的形式表演形式來突出其表演主人公的性格和話劇主題,或通過有聲表演的形式,通過賦予夸張的形體動作和神態來吸引觀眾注意力,加強其舞臺效果。因此本文將通過闡述話劇表演藝術的具體特點,以及展開形體語言運用之前的分析和運用過程,來闡述形體語言對于話劇表演藝術塑造的重要作用。
一、話劇表演藝術的具體特點
(一)演員作為創造者出現
演員對于其演出的角色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的,每一個演員所塑造的角色和性格都會蘊藏在其表演的行動之中,而演員會按照角色性格的要求來塑造舞臺的整體效果,所以演員其創造性的表達和表現力將代表著表演整體的成功與失敗。
(二)演員通過身體和聲音來創造
演員可以做到出不同的舞臺形象,主要通過其動作和語言進行不同的表達,舞臺語言既是在臺本中的臺詞,同樣一些具有指示性的動作和舞臺的表演也可以創造出來更為鮮活的形象,在演出之中所表現出的動作要領,以及身形上的靈活形象,都會使得舞臺的形象變得更有張力。因此不僅僅舞臺表演必須表演出各種各樣的動作,還要試圖通過音域更寬、持久而富有彈性的發聲,來塑造起語言和聲音的表現力。同時的動作和聲音也要適合不同角色、身份、地位、心理特點的全方位塑造,以此來適應不同類型表演角色的不同要求。
(三)控制表情的重要性
表情可以更好的傳達出一個藝術話劇的角色其感情變化和心理狀態,因此只要表現的比較明確,符合其角色和身份的背景,就可以在表演之中適度融入自己理解的表情、動作和狀態,在舞臺上體現出更加自然的情感流露。這一部分的情感流露來源于演員本身對于角色的體悟和創造力,不能過分追逐于表情的逼真,而忽略了反映出外部表現的形式。
二、話劇表演之中形體語言的基本類型
(一)空間的形體語言
此類型及語言在形成過程中都是潛移默化出現的,沒有刻意的去制造某一類語言,主要形成于平日與人的日常交流過程中,是一種存在于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形體語言。比如在人們日常交往過程中,身體距離就會體現出心靈的真實親密距離,而利用這一距離來表現話劇人物的親密關系,也就形成了一種空間的形體語言
(二)身勢的形體語言
此類型機器人主要是通過話劇表演演員的手、背和肩膀等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動作,傳達出動作背后所賦予的舞臺信息。主要分為三個層面:首先表演者必須基于劇情來反映出不同的動作,通過手臂和腰肩等身體部位做出一定的動作,其次要求表演者在劇中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動作來表現出心理波動。比如剪刀手、難為情的撓頭等等。第三,表演者可以通過更加自信而豁達的姿勢等動作,表現出符合其身份的修養水平,此時要求著演員一定的能力。
三、話劇表演中語言表達技巧的基本類型
(一)通過接近生活語言的表達
話劇表演之中可以通過臺詞來推動劇情的變化,而且表演者事適時的形體語言,也可以更加形象而生動的闡釋出話劇表演之中主要人物所蘊含的思想線索。特別是運用生活語言的表達,可以更加使得臺下的觀眾確實理解到這種線索是如何貫穿于整個劇情之中的。
(二)通過重復和即興表演相結合
比如在表演之中可以結合著鑼鼓、或者需要一定的樂譜的吟唱,此時的表演者在應和著這些節拍的基礎上來突出自己表演的節奏,同時表演者也可以根據觀眾情緒上的反應來選擇適合的肢體語言進行臨場表現或即興發揮。演員可以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對于表演的主旨和特點進行提煉,并且仔細揣摩角色的心態和思想線索變化,不斷的改進其表演和重復加深這個過程。
四、話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
(一)無聲的塑造形體語言
對于表演話劇而言,有時候恰到好處的無聲表演更加勝于有聲的形式.這種表演可以更加清晰而深刻的刻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及其性格所反映出的特點,并且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劇情的發生.形體語言作為內心心理活動表現的一種形式,平日里內心所思考的內容都會形成一種外在形體語言形成的基礎,兩者之間是一種和諧共融統一的形式。比如在傳統成語之中提到的察言觀色、聽其言觀其行等等,都在透露出形體語言真正的含義和價值。因為每一個人在身處于不同的陌生環境之下都會因周圍環境的變化、自身地位的變化、其職業和年齡等等因素的影響,來形成不同的類型活動,從而使得塑造出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形體語言。因此要想更加生動而靈活的刻畫出人物的形象,就必須善于運用外部的形體語言。表演者要想在話劇表演之中能夠準確的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就必須構建出適合他的聲音形象,還要搭建出正確的表情和姿態來反襯出其形象的特點。同時通過語氣的強調和反復,并配合著表情、手勢、步態等等來塑造出人物更多樣化的特點,這些都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加以判斷。
(二)多元話劇藝術的打造
隨著目前話劇表演藝術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加符合表演和現實之間的對接需要,在實踐之中要求話劇的表演者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打造其多樣化的表現力。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話劇為了更加完美的打造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要求話劇表演者除了自身的表演技法的可塑性和對于表演的基礎理解之外,還要求他們對于肢體表演就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起形體表演的內容。如今的話劇表演藝術家們越來越重視起行云流水的形體表演,其運用的過程也愈加嫻熟。所以群體論逐漸朝著更加抒情化、細節化、和內心化的方向發展,并且可以通過更多的形體表演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來塑造出人物特點和其內心變化。
五、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與觀眾
(一)交互式觀演關系中觀眾的力量
表演藝術本身在創作過程之中是來源于生活,在表演過程中更是離不開觀眾,藝術表演必須有觀眾在才會存在價值,而不同的戲劇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所反映的內容也是不同的,演員可以通過合理的舞臺行動給予觀者一定思想上和心靈上的雙重啟發,而話劇舞臺上的角色其多重的表演情節的沖突和表演形式的沖擊性,會給予關注多種情感情緒醞釀的啟示。可以說,對于藝術表演來說,依托于話劇藝術的所有呈現形式包含節奏,來依賴于觀眾向觀眾傾訴出話劇本身的主旨。
尤其是在話劇表演在創作過程之中,表演對于觀眾的依賴性和傾訴性非常的明顯,這種話劇的特性決定了話劇其表演形式要具有一定的節奏,究竟通過如何的節奏和行動才會給以關注心靈上的啟發和觀感上的沖擊呢?就必須在一定的時空范圍之內,使觀眾自發產生一定的情緒積累和醞釀,并且對于話劇重點上的情緒轉化和藝術表演的形式進行重點把握,從觀者的角度和觀看的方向來研究如何呈現這種話劇藝術,演員同觀眾之間交互式的有眼也就成為話劇表演創作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
(二)節奏與觀眾審美過程中的共鳴、反差
演員在彩排過程之中是一種與導演和演員共同作用的實驗性的藝術創造過程,觀眾作為最終話劇輸出藝術的終端和受眾群體,在演員正式表演的過程時,演員真正的表演藝術才會輸出給終端的觀眾成為一種表演活動。話劇排練過程中的導演完全可以處于觀眾的角度來審視表演藝術和實踐過程,當產生一定的感情共鳴和反差時,就可以更好的預計由于演員表演會導致臺下觀眾所產生的一系列的感情共鳴的劇烈反差效果,在最終話劇呈現的過程中觀眾會替代導演來享受感悟表演過程的精神體驗。因此對于表演的節奏來說,必須符合能夠與觀眾共情、能夠保持正常的節奏讓觀眾產生和萌芽一定的話劇感悟。
對于話劇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關注是否能夠準確的把握和理解話劇過程之中的情緒轉折和劇情發展的情況。在觀演關系能夠正常確立的基礎之上的話劇節奏,演員通過其舞臺行動與觀眾保持著符合觀者情緒醞釀、思考其反差、和交流的共頻,同時在此前提之下的演員也可以基于劇情的突發轉變來展示其特有的表現藝術的技術和理解,在話劇之中將矛盾沖突轉變為一種觀者精神上的強烈沖擊。因此這不就要求著表演者要在表演創作的過程之中,能夠利用自身的表現技巧來帶動觀眾提高關注其表演的積極性,逐步使得觀眾理解其所表演話劇的深邃內涵,最終導致可以使話劇的表演能夠愈發的接近其預計的效果,逐步使得觀眾能夠更加愿意接近話劇、領略話劇殿堂中獨有的風景。
六、結語
根據上面所開展的分析內容,我們可以發現話劇表演中形體表演的要求非常之高,他要求著話劇表演者必須在實踐過程之中不斷的反思和領悟,并加以鉆研自身的表演以提高表演水平。同時也必須豐富著自己的演技和藝術修養,來通過更加豐富而靈活的形式來增加其語言和肢體表演的表現張力。表演者要想使得其表演過程中的形體語言更加的行云流水,就必須在平日里加強對于形體語言的表演訓練,以便于在舞臺之上能夠運用自如,塑造出更加鮮活而生動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韓宇.話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探究[J].北方文學,2019(15).
[2]楊雪梅.話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分析[J].明日風尚,2019(3).
[3]李偉.試論形體語言在話劇表演中的運用[J].明日風尚,2018(22).
[4]朱小貝.話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實踐微探[J].戲劇之家,2018(35).
[5]劉天真.探討話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J].藝術品鑒,2018(26).
(作者單位:西安外事學院)
作者簡介:呂燁英姿(1998-),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大學本科,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