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與音樂學存在一定的差異,音樂美學是將音樂融入到美學的角度上進行研究和思考,是藝術的哲學范疇,從哲學的層面對音樂的藝術規律和審美形式進行分析。由于美學具有哲學性和抽象性,使得音樂美學展示出獨特的風格,從藝術創作的層面來分析音樂的藝術和音樂形式,是研究音樂的主要層面。本文主要分析音樂美學,對音樂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分別的探討。
關鍵詞:音樂美學 音樂藝術 形式 內容
音樂美學是一門從美學的層面上分析音樂理論的研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研究對象主要是音樂,但又融入哲學的領域,對音樂中的美感進行研究。音樂的藝術形式和內容是音樂美學研究的重點,因為美學主要是對音樂藝術的基本規律進行探究,非常注重其原生態的層面。因此,在研究內容中,很多內容非常的抽象,不僅僅局限于音樂藝術形式的本身,而且是從更加廣泛的角度去分析音樂藝術的思想性和創作思路,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和內容的結合。
一、從音樂審美角度分析音樂的內容和形式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是唯心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研究各類現象,在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中將美學融入到哲學范疇中,黑格爾構建的哲學體系是美學領域和藝術領域的結合。從藝術的層面來分析,藝術本身是對人們靈魂的展現,是一種感性的形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呈現人們的內心情感,使人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在黑格爾的美學觀念中,核心內容是以美的理念,將各類音樂形式呈現出來,黑格爾構建了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將藝術研究的各種領域融入的其中,對西方美學思想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針對藝術創作中的形式和內容,將二者的關系進行探討,黑格爾而更從哲學的層面分析了自己的觀點,所謂的音樂藝術形式,就是將音樂藝術的內容和形象以不同的關系展示出來,從而形成內容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真正的音樂藝術并不在于藝術的表達形式,而是注重音樂內容的表現,將藝術創作者的精神和情感融入其中,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使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實現完美的結合。經過這種藝術加工與創作,音樂藝術作品更加具有逼真性,使人們能夠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將創作精神的實質和藝術形式融為一體,黑格爾在藝術創作中盡管非常傾向于絕對精神,但是對音樂藝術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性卻給予了一定的認可。
站在西方審美的角度去分析,西方主流藝術形式中主要采用寫實的藝術表現方式,注重形式美的表達,在內容的表達中主要為形式沒起到輔助的作用。針對這一層面,里斯托威爾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在西方的美學觀念中,形式主義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古希臘時期直到現在,藝術形式仍然保持著顯著的地位。在整個西方藝術創作環節中,形式本體論存在各個領域中,在藝術創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奧地利的音樂理論研究中就提到了音樂形式美的意義,認為音樂不僅僅要依附于具體的內容,也要具有一種形式美。在各種音樂形式的表達中,呈現出音樂的不同風格,在各種悅耳動聽的音響中,找到其中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呈現出音樂的內容,音樂的音響之間可以形成相互對抗和協調的效果,這種不斷變換的形式,使音樂創作者將自我心靈抒發出來的方式。黑格爾對于藝術創作的理解也有獨到的見解,其非常強調藝術創作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在中國的音樂創作中也可以得到展示,從中國的審美觀念上來看,將思想和內涵通過具體的音樂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在音樂藝術的創作上突破了自然主義和片面的形式主義,追求實質的內容是內容的真實性和形式美進行充分的融合,使得音樂藝術的創造更加具有美感。
二、從音樂美學角度分析音樂藝術的形式
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展示,其涵蓋的元素非常多,不僅僅包括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也包括音樂的和聲以及各種樂器等。這些音樂元素在音樂創作中都非常的必要,是音樂創作中的各類具體的語言,在音樂語言的應用中,可以活靈活現的表達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音樂創作者對于這些元素進行有效的加工,構建出獨特的音樂形式,形成各種藝術風格,音樂本身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情感表達的載體,將創作者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如果情感是音樂的主要內容,那么形式就是音樂內容的主要表現,一首好的音樂,其形式也會在內容中展示出來,使音樂的欣賞者對音樂語言和音樂創作者的意圖具有精準的解讀。恰當地采用各類藝術表達手法,使音樂成為音樂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的媒介,在音樂的形式表達上,可以采用古典音樂形式和浪漫音樂形式,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巴赫在創作音樂環節中就融入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且這也是基于古典音樂的形式而產生的。
在藝術創作中要呈現出對稱美,這種審美形式也應用在音樂的創作中,音樂形式的存在,其對音樂語言的合理應用可以展示出創作者的價值觀,并將藝術思維進行合理化的思考,就可以明確的展示音樂的內容。音樂雖然是一種藝術形式,其不但是音樂語言的簡單組成,而是一種思想的碰撞,以音樂語言原來表達創作者的情感,這就說明音樂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音樂現象,可以體現出一個地區的文化。由于音樂現象會讓人感覺音樂是一種形式,各種音樂元素會展示出形式化的構成,以至于認為音樂是純粹的音響構成,是外在精神的主要展示,但沒有訴諸其中的情感與內涵。
三、從音樂美學角度分析音樂藝術的內容
音樂藝術的內容是一種美學的直觀體驗,也可以說合理的應用音樂可以實現精神和內涵的表達,當音樂欣賞者在聆聽音樂的環節中,就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的精神和情感,或者是從更加主觀的角度分析音樂的美感,提升欣賞者的想象能力,激發各種想象空間,對各種情境加以塑造,形成了主觀性的音樂內容,這是審美主體對音樂體驗后產生的一種感覺。即便是同一個音樂,不同的審美主體對音樂的理解形式千差萬別,在音樂的創作環節,音樂內容也是要重點考慮的方向,音樂創作環節中,形式決定了內容。在音樂創作時,只有藝術形式圍繞著內容進行,才能將音樂形式從內容中展示出來,成為具有較高藝術欣賞能力的作品。音樂作品來表達悲壯的內容時,就可以在音樂作品的創作中更多地采用各種下行的音調,而且音樂的節奏一般比較舒緩,能讓欣賞者伴隨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產生悲傷的感覺。當人們處于悲傷的情感之后,就會行動緩慢,外在形象上帶給人們憂郁的感覺。針對主題也對音樂形式產生一定的限制,就有較高水準的音樂作品,非常重視音樂藝術的內容,在內容表達中應將形式的表達作為基礎。
四、從音樂美學角度分析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對于藝術作品來說,形式和內容是構成藝術的主要方式,只有二者完美的融合起來,才可以創作出更好的音樂藝術作品。音樂藝術形式和作品的內容表達具有相關性,因為形式圍繞著音樂內容開展,如果一部音樂作品內容和形式存在不一致的問題,那么其就不可能成為成功的作品,主題的內容要新穎、有內涵,才能將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使音樂創作思想更加的深邃。音樂形式可以與音樂內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音樂美學中,音樂風格是重要的研究內容,每一位音樂創作者在音樂創作的環節中,都會展示出不同的風格,音樂風格主要是指音樂的曲調,結合各類音樂要素,包括音樂的和聲音樂的節奏和曲式等,針對音樂創作的需要進行結合,音樂的旋律配置非常的重要。隨著作品旋律密度的變化,音樂欣賞者對音樂的理解也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如果音樂的旋律非常快,就會帶給人們歡快和沉穩的感覺,如果音樂旋律非常慢,就會讓人產生想象力,也會產生悲傷的感受。這種受到音樂旋律感染而使人們頭腦中浮現出不同的畫面,就會形成不同的感受,旋律的高低快慢都可以以調配產生不同的音樂效果。
音樂要素采用不同的組合方式,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音樂創作的環節中,結合音樂創作的風格進行評價,除了要體會音樂的旋律,還要對音樂的內容等要素進行深入的探究,還可以將音樂創作者的音樂風格與社會,歷史以及背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創作者采用的藝術風格也會大致相同,這些音樂創作者會采用不同的創作手法完成創作,雖然音樂風格會存在個性化的表現,但是不同的音樂創作者的音樂會表現出不同的形式,音樂風格是多元化的,也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產生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具有延續性。從一個時期發展的另一個時期,音樂風格也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這種改變對于新的要素的存在形成,會有一個時期的轉向。音樂創作過程中的音樂風格的展示,可以呈現出民族性特征,也是音樂思想表達的主要方式,如華彥鈞的琵琶獨奏曲《大浪淘沙》,從某個角度上就展示了阿炳對現實生活的抗爭。在欣賞第一段時,腦海中會展示出社會中的陰暗面,跟著創作者感受黑暗的社會場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感受到創作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讓人感受到黎明的曙光。音樂創作者對社會時代的理解,受到當時民族精神的影響,在創作的環節中融入社會環境,地域風情等,因此,創作者要想更好地理解創作生活,就應該對背景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對音樂作品的精彩內容吸引。
五、結語
由于中國的藝術創作非常講究意象,在藝術創作環節中不僅僅追求形式的美感,也要將藝術的內容充分地展示出來,這種藝術的內涵不僅蘊含在藝術創作的本質中,也通過藝術欣賞者的主觀想象力加以表達。在音樂藝術創作環節中,內容和形式都非常重要,二者的關系非常的密切。因此,要充分利用二者,才能達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與和諧,創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陳瑞瑞.基于音樂美學角度下的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分析[J].藝術大觀,2021(17).
[2]龐肖狄.從音樂美學角度論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J].中國文藝家,2017(12).
[3]任莉娜.基于音樂美學角度下對音樂藝術形式及內容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6(2).
(作者單位:銀川市青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