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功洪


摘要:雙減政策的出臺,讓許多教師開始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數學的課堂中,怎樣才能利用高效的課堂,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中,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教學十分重要,學生家庭作業的數量減少,補習班得到了控制,教師在此時應當充分發揮課堂的優勢,在課堂中重視學生數學理論的掌握和實踐性的運用,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辦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高效課堂;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數學教師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應當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創設學習情境,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就能夠更加順利地展開教學工作,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地分析和邏輯思維的活躍,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思想,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讓學生實現多樣化的發展。
一、雙減政策相關內容
在初中階段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高,父母的思想和觀念會間接影響教師,教師也會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施加壓力,增加知識講解的內容和試題訓練的數量,學生機械的進行訓練,無意義的背誦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個人技能的掌握,還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逐漸呆板。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出現,教育部門開始出臺雙減政策的相關內容,在其中要求教師減少學生家庭作業的數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和特長發展。校外補習機構的數量也得到了控制。為了保證學生的成績水平持續增長,教師在此時應當更加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響應國家的號召,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1]。
二、基于“雙減”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之《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一)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情境的創設
學生的思想較為簡單,教師應當學會根據學生的思想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時間開始減少,在此時為了保證知識的學習效率持續增長,教師應當利用教學手段的創新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為了讓學生集中精力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主題進行情境的創設,在課堂氛圍形成后,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提高,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有一定的幫助[2]。
例如,教師在進行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相似三角形的應用”一課的教學時,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十分的重要,學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對于學生后期知識內容的解決有所幫助。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出示金字塔的圖片,通過講解泰勒斯測量金字塔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例題講解的過程中,課堂的教學情境逐漸形成。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利用三角形相似測量距離(或寬度)
如圖,為了估算河的寬度,我們可以在河對岸選定一個目標點P,在近岸取點Q和S,使點P、Q、S共線且直線PS與河垂直,接著在過點S且與PS垂直的直線a上選擇適當的點T,確定PT與過點Q且垂直PS的直線b的交點R.如果測得QS=45m,ST=90m,QR=60m,求河的寬度PQ.
(先出示河的圖片,讓學生思考、交流如何構建“A型”相似三角形測河寬;如果學生沒有討論出正確操作步驟,教師再演示引導學生掌握操作步驟,并根據數據求出河寬)
教師在情境中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教師也可以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同樣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3]。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素質教育階段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視,教育部門為了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開始利用雙減政策的內容約束教師和校外機構的行為,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發揮課堂的優勢,結合學生的個人喜好進行教學工作的調整,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主展開課堂,讓學生能夠逐漸發現數學課堂的學習樂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相似三角形的應用”一課的教學時,在之前學生對于相似三角形的知識理論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課堂的氛圍逐漸形成,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如圖,一位同學與標桿頂端F、旗桿頂端在同一直線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5米,標桿為3米,且BC=3米,CD=10米。求旗桿的高度。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思緒的閘門,為學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機會。在這里,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真正領悟“構造相似三角形”的精髓,親身體驗數學建模的過程,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同時借助實物投影出示部分學生的解題方法,這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成果的平臺從而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再如把一小鏡子放在離旗桿(AB)14米的點E處,然后沿著直線BE后退到點B' ,這時恰好在鏡子里看到旗桿頂端A點。再用皮尺量得B' E=2.8米,觀察者目高A' B' =1.6米。這時的旗桿高度是多少?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進一步深化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識,形成“構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技能,并嘗試獨立地寫出完整的解題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當緊跟教育發展趨勢進行工作的創新,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進行相似三角形的教學,就應當更加重視學生學習體驗的增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手段的豐富,結合教學的內容進行提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讓每位學生都能提升個人的數學知識素養,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保質保量的實現個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瑩瑩,宋劼.源于感性,歸于理性——從一節“相似三角形”的復習課談起[J].數學教學通訊,2021(23):41-43.
[2]陳世英.關于相似三角形的例題應用分析[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21(06):11-12.
[3]黃志琴.拾掇“通幽曲徑”,暢游相似三角形樂園[J].初中生世界,2021(Z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