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清
摘要: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針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成為當前小學教育的重要目標,語文作為小學基礎學科,其工具性、人文性成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最好的工具。作為語文教師,應基于小學生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在其中滲透愛國、誠信、友善等內容,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新時代高素養的小學生。本文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為主要內容,分析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以期提升語文教學內涵,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
引言:
小學生年齡小,對外界的認知多是通過教師、家長的引導,作為小學教師,在面對懵懂的小學生時,應發揮其引導的作用,化身為燈塔,去帶領小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提升學生判斷能力、認知能力等,這是小學教育的目標,同樣也為滿足學生成長需求。作為語文教師,應肩負起培養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任務,采取有效的方式滲透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內容。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分析
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并未認識到滲透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仍然是按部就班地向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知識,其教學方式仍存在“灌輸式”教育的影子,并未基于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導致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并不理想。其次,部分教師將語文教學改革重點放在了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思想品質這方面的培養,這并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思想的形成,久而久之,弊大于利。
就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來說,編者在編寫教材時不管是單元主題、文章,還是寫作、教學目標等,都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社會飛速發展,各種信息、文化、知識不斷沖擊著學生的認知,也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小學生正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教師應重視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并把握語文課程與價值觀教育間的契合點,設計學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養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
向小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短時間內就達成的目標,教師需了解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合理地設計語文課堂,盡量避免無效、流于形式的教學,從愛國、誠信、友善三方面展開分析,落實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的要求。
(一)創設課堂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生受到年齡的影響,所以對于直觀、熟悉的事物更為容易接受,教師設計課堂情景正是利用了學生這一特點,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在語文課堂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有效性。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小學生而言過于抽象,如果教師通過“說教”“灌輸”等方式不僅學生興趣不高,學生也很難理解,所以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設計情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學生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詢問學生:“為什么讀書?”學生們思考并回答,有的學生說:“為了父母”,有的學生回答:“為了之后有個好工作”,有的學生……教師繼續引導學生:“不同的人,想法不同,讀書的目的也不同,而一個人從小卻立志要為國家發展而讀書,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位愛國青年。”之后,教師向學生播放有關周恩來生平的視頻,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到動亂、戰爭的時代,去感受那時的中國,體會年少的周恩來說出這句話的原因,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在看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閱讀并討論課文內容,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進一步升華學生情感,減少教師說教,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究、感悟的時間,促使學生形成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二)討論辨析中感悟,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
小學生處于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所以在學習中多多少少會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但這一階段的學生也樂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因此,語文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地引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并適當地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實踐教育得到思想上的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誠信待人”的辯論會,選擇一篇與誠信相關的熱點新聞,如曾子殺豬的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教師讓學生選擇正方和反方,使學生就“曾子”的做法進行辯論,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辨析中感悟誠信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討論中得到思想上的成長。
(三)拓展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友善教育
所謂“文以載道”,小學語文題材是經過很多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選的內容,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也蘊含豐富的友善教育內容。因此,教師應發現語文教材的價值,借助課文內容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文化素養,滲透友善教育,在學生心中種下友善的種子。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中“朋友相處的秘訣”這部分知識教學為例,之后,教師開展了主題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善待朋友”“善待家人”為主題去搜集相關資料。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小組,讓學生在課下搜集“友善待人”的故事或是古詩文,并以小組為單位,使學生互相分享自己搜集的內容。在課上學生展示小組搜集的成果,以“朗讀”“演唱”“表演”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匯報,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同時選擇優秀的詩詞、故事等,讓學生撰寫在班級的板報上,以此來激勵學生,也讓學生認識到“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小學生正是需要教師引導、帶領的時期,身為教師,既是學生學業上的指導者,也是其思想上的引導者。因此,教師應基于小學生成長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養成愛國、誠信、友善的良好品質,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小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研究仍在路上,教師應不斷總結經驗,設計有效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梁犁.整合小學語文資源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J].學周刊,2022(01):32-33.
[2]徐海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21(36):115-116.
[3]羅愛芳,陳明華,段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原則及評價探析[J].新智慧,20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