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要: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只是理解了所學的基礎知識,并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發展了能力。但要對知識的掌握、智力開發、能力培養、解題策略的形成等,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本文主要從在“點”上突破;在“趣”上調控;在“巧”上探索;在“展”上延伸等幾個方面探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創新技能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關鍵詞::高效課堂 ?數學課堂練習 ?創新技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形成創新技能技巧,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利用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量和度。具體要做到:
一 、在“點”上突破,提供創新機會
所謂的“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從現狀出發,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對重點內容采用集中性練習,對難點既要抓住關鍵,又要適當分散。此階段可作幾種練習形式:
1 、驗證性練習。在新授課的時候讓學生先通過猜想,提供創新機會,再進行驗證,在學生的自主的驗證中掌握知識,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教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猜想,提供創新機會,然后讓學生用畫畫,算算的方法進行驗證性練習。從而得出結論。
2 專項性練習,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重點花時間進行專項性練習,提供創新機會,而不能平均使力氣。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首先要找出體重的“單位1”的量,所以為了突出重點,突破分散難點。對如何找“單位1”的量進行專項性練習。
二、在“巧”上探索,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盲目的練是低效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的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那些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析,此時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
1、對比性練習。教學中有一些題目從字眼上看似乎沒多大區別,而實質上有區別的內容。這是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復習分數應用題時出示:“一本故事書120頁,小紅第一天看了1/6,還剩多少頁?
“一本故事書120頁,小紅第一天看了1/6頁,還剩多少頁?通過這類對比練習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分數的意義。
2、變式性練習。這種練習是指在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變換呈現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同時也防止學生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養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創新精神。變式練習的設計可以是變換表達形式,變換敘述方式,變換圖形位置。
如:由基本題:地球赤道大約長4萬千米,光每秒傳播的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長度的7倍還多2萬千米,光每秒傳播的距離是多少?可變為光每秒傳播的距離大約是30萬千米,這個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長度的7倍還多2萬千米,地球赤道大約長多少萬千米?
學生可通過變式題進行比較,抓住題目里的數量關系,排除思維定勢,從而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3、發現式練習 就是一些數學知識通過學生計算后,能發現規律、性質、等式的。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獨立去總結規律、性質等。如在教學小學四年級下冊的加減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習題的計算,想一想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學生自己總結、自己總結出的規律就記得更牢。
4、反饋性練習 把學生在練習中錯誤拿出來,讓大家找一找,說一說錯在哪里,這樣的練習針對性強,非常有效。不是簡單重復的練習,而是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三、 在“趣”上調控,插上創新的翅膀
課堂練習不能只重數量而輕質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練習缺乏精心設計,只是重復的,大量的“題海戰術”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這時教師不能只關注習題的本身,應設計一些新穎、趣味的、具有挑戰性的練習。如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時,為了避免學生在反復練習中產生厭學情緒,結合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理解,我對教材的練習進行重新加工,讓學生進行搶答,拿圓珠筆當練習的素材,學生一下子就“樂”了,增添了練習對學生的“親和力”。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先出兩個基本題——6支圓珠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8支圓珠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這時學生的積極性上來了,于是我順水推舟問,“這個盒里10支圓珠筆,如果我想送你整盒的1/5,那么應該送你幾支呢?剩下幾支?如果我想送你剩下的1/2,那么應該送你幾支呢?如果我想送你剩下的3/4,那么應該送你幾支呢?如果我想送你剩下的單位“1”,那么應該送你幾支呢?”這樣的設計,不但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不斷掀起學生認知活動的高潮,學生學起來饒有興趣,沒有枯燥乏味之感,使學生變知之為樂之,也使知識性與趣味性得到了統一。給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 。
四、在“展”上延伸,塑造學生的創新性個性品質
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題目,來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求知欲,激發探索精神,這種高參差的練習,既可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品質,此階段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
1、一題多變練習 ?通過一題多變的練習。讓學生在變中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既鞏固了知識,有拓寬了解題思路。例如:在復習分數應用題時出示:
(一)班有54名學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提出一些問題:
(1)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
(2)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
(3)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幾?
(4)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幾?
(5)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幾?
(6)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幾?
這6個問題,每個問題的單位“1”都不相同,通過這種相同題境的局部變化,訓練學生從“變中”把握’不變”.掌握本質,從而正確解題。
2、開放性練習 我們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求異思維。而傳統的練習設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條件確定,答案唯一,這樣的練習有很大的缺陷,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時間一久往往造成學生思維的定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然不利。
因此,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以四人一小組填表,今天這節課你組自己打幾分(總分10分),然后請你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得分情況。出示題目后我要求學生自己去填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民主和諧、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情境中進行學習。
一改以往由教師出題、學生解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互相出題、解題。求出總分以后,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其實后來對自我得分的分析,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自我的教育,這樣比我們上課花很多的口舌去教育方法更好。
總之,練習不再是單純地做習題。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生活實際出發,大膽、勤奮地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加強“精品”練習的意識,以少勝多,以質為上,讓學生身處“做題初,趣已生,做題時,趣愈濃,做題終,趣未盡”的情趣中,那么我們的課堂練習就能培養學生創新技能。
參考文獻
[1]陳世元,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4年07期.
[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2004年7月,《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第49頁.
[3]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3月,鐘志賢《深呼吸:素質教育進行時》第320頁《創新教育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