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注吉林的發展,尤其關注吉林的生態保護問題,在多個場合、會議上強調指出“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相得益彰”。吉林省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合吉林高質量發展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探索出了一條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把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生態環保不斷強化的基礎上,又反過來促進生態環保管理質量的提升,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動、循環推進,把握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推動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助力吉林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保護生態環境 ?吉林 ?高質量發展
吉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吉林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
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作為。好的生態環境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需要,一般來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至少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方面。一是物質產品極大豐富,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的需求,要在滿足人民物質需求的同時將環境保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開展綠色生產。二是食物安全可靠,滿足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吃是最大的民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為人民最關心的事情之一,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滿足人民的期待。生產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需要有符合相應產品的產地環境作保障。保護產地環境極為重要,嚴格保護農產品生產環境,并且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保護環境,發展綠色農業,是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三是環境優美宜居,滿足人民群眾健康休閑娛樂需要。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活好了,環境優美宜居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優美的環境價值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以生態宜居為前提,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的高度加以重視和實施。使社會、經濟、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生態環保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之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有效破解生態環境保護深層次、根本性問題,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調發展。吉林省的生態環境保護對于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可以從供需兩方面來理解。從需求看,生態環境保護好了、生態環境變優美了,意味著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加了,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從供給看,好的生態環境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之一。
二、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吉林高質量發展成效最大化
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在許多方面都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生態環保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仍比較突出,影響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程,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明顯短板。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生態環保不斷強化的基礎上,又反過來促進生態環保管理質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動、循環推進的辯證關系。經濟發展如果重視生態環境的發展,將在結構、效率、效益等方面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升。保護生態環境是為了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是發展生產力。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輔相成的。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不僅可以解決污染問題,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環境是最為脆弱的,沒有替代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無異于飲鴆止渴。失去了綠水青山,就是失去了發展的“最大本錢”,高質量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同時,綠色發展既撬動增長、引領轉型,也優化環境、惠及民生,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贏的根本途徑。保護生態環境是促進吉林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通過深入實施“三個五”發展戰略和統籌推動中東西“三大板塊”建設,使得全省經濟發展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但要真正解決好吉林省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必須把環保、生態、綠色都統一到高質量發展上來,在產業模式上可實現高循環,在資源利用上可實現高產出,在污染治理上可實現高效率,在生態產品上可實現高供給,在人民生活改善上可以實現高福祉。并且將為經濟的持續繁榮打下良好的基礎。相反一些地方如果不重視環保,短期看似經濟指標非常好,實際犧牲了人民健康的利益,走過去那種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最終在發展質量上欠賬,也不會有高質量的發展。因此,生態環保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
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是促進吉林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
關于高質量發展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是“實體經濟”,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兩大原則,推動經濟發展實現三大變革,即“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目標。一方面把生態環保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讓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個前提下。另一方面,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和實施路徑上,必須發揮生態環保的規范性、調節性和促進性作用。實踐表明,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改善民生的一些重要工作,從規劃到實施必須嚴格按照生態環保的要求進行,就可以避免“ 先污染后治理”,減少后期治理的成本,還能為持續發展打下基礎。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提出,對生態環保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生態環保需要從更廣的視角、更全面的領域、更關鍵的環節入手,形成一整套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并努力與高質量發展深入融合,與高質量發展互相呼應、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高質量發展是加快吉林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保護好生態環境是吉林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一場涉及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多方面的系統性重大變革,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遵循。
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吉林高質量發展關系到吉林省的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吉林人民的共同夢想。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無從談起,美好生活也難以實現。生態環保與高質量發展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提出,對生態環保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生態環保需要從更廣的視角、更全面的領域、更關鍵的環節入手,形成一整套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并努力與高質量發展深入融合,與高質量發展互相呼應、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我國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方案之一。
作者簡介:郝艷秋,女,漢族,1973年10月生。吉林通榆人,本科學歷,中級職稱,現任職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委黨校,研究方向為科社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