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立足于小學生日常學習的真實情況,從“學生考試焦慮情緒出現的原因”“利用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緩解學生考試焦慮情緒的手段”兩個方面出發,對小學生考試焦慮因素出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做出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焦慮情緒;心理素質;學習動機;情緒訓練;認知觀念
在近些年,隨著學生學習壓力的日漸增大,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考試焦慮情緒所折磨著,考試焦慮指的是學生面對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學生在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等影響下而產生的對考試成績的擔憂和緊張的情緒狀態。考試焦慮對學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小學生,其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面對平時的學習壓力,在考試前必然會產生考試焦慮的情緒,焦慮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教師要學會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來緩解小學生的焦慮情緒,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面對考試,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學習中的大大小小的考試,才能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小學時光。
一、 學生考試焦慮情緒出現的原因
(一)個人因素
學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與學生的個人性格有關的,神經系統強的學生通常比較敏感,面對日常的一些事情容易激動,想的會比較多,常常在心里會對自己產生一些自我懷疑,比如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的懷疑,還有學生對考試的不確定等。還有一些學生常年處于不良環境的影響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焦慮型的人格,面對絲毫的風吹草動或者外界環境的變化就會對自己的心情產生影響,從而出現焦慮的情緒;還有一些學生是屬于神經質的性格,其遇到自己很在意的事情時,就會產生越想越緊張、心煩意亂、煩躁難安、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現象。
除了學生的情緒方面的原因外,學生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的因素還有學生對自己的不自信,學生認知能力的不確定性,學生對一個客觀事物的認知的正確與否就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焦慮情緒能否產生。小學生常常會認為考試是一種很可怕的行為,如果自己沒有考好怎么辦,如果我不會做題怎么辦,小學生一方面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和不確定性,一方面會把考試的地位在自己的心里放的很重,以至于導致學生不敢去考試,總是感覺要是我沒有考好怎么辦,這時候學生就會產生失落、自卑等復雜的情感,完全忘記所學過的知識,腦海里全是不健康的焦慮情緒,使學生的整個心理狀態失去平衡。
(二)家庭環境
家庭是學生情感上最為依賴的地方,父母對于學生的教育觀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在這個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許多家長對于學生在學習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好、能力好,自己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要時時刻刻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就是對自己的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學生在考試前就會產生焦慮情緒,擔心自己考不好會被家長批評,但是學生越焦慮,考試越考不好,學生便會更加焦慮,從而產生惡性循環。
(三)學校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產生焦慮情緒的最根本的地方,許多的學校對于學生的成績過于看重,常常在學生考完試后對學生進行排名對比,對于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對于成績差的學生學校批評打擊或者找家長談話等,長期這樣的傳統教育模式,不僅會導致學生產生嚴重的考試焦慮,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下降,形成學生之間的惡性競爭等,為學生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學生便會不自覺的常年處于緊張氣氛的學習下,從而每次考試都會焦慮。
二、 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緩解學生考試焦慮情緒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精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重點是學生學會認識自我、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學會學習等。對學生考試焦慮進行緩解,可以以此為指導,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人格,練就良好心理素質
學生改變考試焦慮的第一步就是要練就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自我改變考試焦慮的根本,教師要學會用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來緩解學生的焦慮,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培養成一個良好的人格,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行強化,使學生在面對各種充雜著復雜因素的環境時能夠不被外界因素所影響,逐漸克服人格中的某些缺點,練就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緩解考試焦慮。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上小學啦”單元的相關內容過程中,小學生第一次上小學,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教師,難免會有緊張不安、焦慮的情緒,這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真正進入學校起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良好人格的培養。比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第一天上學的感受,進而進行引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舉辦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盡快熟悉小學的環境,比如教師可以舉辦個人介紹、拔河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參加,使學生在參加班級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合作意識,并且可以克服自己平時的缺點。學生在教師長期的良好人格的培養下,就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慢慢的形成一個強大的心理素質,學生以后在面對考試的過程中產生焦慮情緒概率會大大降低。
(二)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正確認知觀念
要想學生對考試不焦慮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常常對于考試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這個錯誤的認識就是造成學生焦慮的主要原因,教師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去正確的認識考試這件事,要讓學生認識到考試只是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一時的考試成績只能代表學生那一刻的學習成績,并不能完全代表學生這個人的能力,它不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不要過分在乎考試成績,要理性的看待它。
例如,教師在教學“學習有苦也有樂”的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本單元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艱苦的,同時也是快樂的,學生要學會發現學習的樂趣,正確應對學習的艱苦。通過活動體驗、自我探尋等途徑,放大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理性看待考試,樹立考試是為了自我檢驗的動機意識。
(三)加強學生的情緒訓練,做到積極心理暗示
學生焦慮情緒的調節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給自己做心理暗示,當學生對考試感到緊張的時候,就可以做一些自我放松、緩解焦慮的方法,通過心理、生理上的雙重調節和暗示,使學生在焦慮的時候能夠放松自我,對自我進行簡單的調節,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于自我調節沒有那么強的自主性,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進行情緒訓練,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例如,教師在教學“情緒紅綠燈”的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各種情緒,并能區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并且能夠運用一些方法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比如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分別體會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哪些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思考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些情緒?這些情緒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影響?通過什么方法進行緩解,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更容易明白情緒的好壞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做好事情的根本,只有學會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的學習,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緩解焦慮、調節情緒的辦法,使學生養成健康、良好的習慣,在考試的時候能隨時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四)增加學生的學習準備,養成良好考試狀態
學生不焦慮的根本就是增加自身的學習技能,使之不斷地完善,不斷地好好學習,在每次考試之前都能夠充分地為考試做準備,比如對于要考試的內容,學生可以牢牢地掌握好,準備的很充分,對于心理上就要告訴自己就是一個考試而已,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對于考試物質準備上,可以提前準備好考試所需的物品,以免在考試前緊張。養成一個良好的考試狀態,達到一個良好的循環。
例如,教師在教學“訂好學習時間表——做時間的主人”的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地規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借此來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做一個合理地規劃,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在每次考試前用有限的時間復習好要考試的內容,可以有時間對要考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對基礎知識進一步進行記憶,充分地為考試做準備;對自己考試所需的東西也要提前準備好;學生對自己考試前的情緒也要做一個調整,可以在考試前去跑步,讓自己放松,也可以聽聽音樂,讓自己的心情變得輕松等等。總之,教師要教給學生在考試前如何去科學地為考試做好準備,使學生能夠達到一個良好的考試狀態,學生各方面都做足了準備,那在考試的過程中就必然不再會有焦慮的情緒出現。
三、 利用其他專業途徑緩解學生考試焦慮
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能擴大對學生的影響范圍,但是對于個體差異無法兼顧。這就需要其他手段的輔助,例如團體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教師可以通過班主任或者平時課堂活動,及時發現考試焦慮情緒嚴重的學生,組成十人左右的考試焦慮團體,通過小范圍的團體活動,咨詢師的訓練,團體成員間的互相支持,讓學生學會緩解焦慮情緒的技能。另外,對于焦慮情緒特別嚴重,甚至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的學生,可以進行個體咨詢,必要時進行轉介,有更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干預。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大環境對小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生要學會適應考試焦慮的影響,教師要用合適的、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對自身的焦慮情緒進行改善,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真正心理素質強大的新時代小學生,學校也要和教師、家長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溫馨、健康的學習環境,使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郭銀利.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散文百家,2016(11):270.
[2]童欣.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對學生考試焦慮影響的實驗研究[J].考試周刊,2016(A0):3-4.
[3]陳迎春.考試焦慮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案例報告[J].成才之路,2017(25):12-13.
[4]達菲菲.基于考試焦慮調研的心理課程教改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0).
作者簡介:蘇小容,福建省漳州市,福建漳州藍田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