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在小學教學中網絡教育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在網絡學習中運用資源包教學已經得到了學生、學校、社會的普遍認可,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系統地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通過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能夠自主到網上搜尋適合自己的知識,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豐富的、探索性的實際教學活動中來,提升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包
一、 引言
在網絡學習中,教學資源包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必備前提,它包含信息化教學的各種素材,如:教材、課件、案例、拓展的影視、課后作業、輔導材料等,它系統的包括學生學習中的預習、學習、拓展、作業布置等,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相比于小學其他學科,數學較為抽象化,在網絡教學中進行信息化的教學資源包的運用,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現階段小學教學現狀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教學手段不足,教學內容的創新也不夠新穎。教師的網絡信息化技術掌握不全面,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使用教學資源包,無法充分發揮資源包的作用。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過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題海戰術,培養學生的做題意識,使學生成為一個麻木的做題機器。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經常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未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入數學教學課堂之中,造成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效率低,學生的參與性不足等現象。教師的教學方式老套,思維框架較為明顯,不能很好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將數學進行生活化,造成削弱了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降低學生的聯想能力,潛力得不到挖掘,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全面和系統,預習、教學、作業等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對學生的培養效果無法做到最大化。
三、 運用資源包教學的意義
(一)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
運用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包,教師對數學可以有一個客觀科學的掌握,它能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設計,科學地為學生規劃各個教學內容的時間和進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注意力集中在必要的知識點上,具有較為系統的教學方法,全方面多角度地教導孩子學習數學知識。在網絡學習中應用教學資源包,可以優化課堂結構,促進學生的感性思維,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促進學生的茁壯成長。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而數學中具有較多的概念和定理,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用網絡學習中的教學資源包,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連,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良好數學思維,能夠主動地想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通過資源包的預習、學習、鞏固、拓展功能,可以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
(三)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運用信息化背景下的網絡學習教學資源包,可以提升對學生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在教學資源包中滲透核心素養教學,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使命與擔當,通過信息化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互聯網使用技能,能夠自己到網上搜尋篩選出自己想要的學習內容,拓展自己的學習方法。運用資源包中的探究題和開放題型,將學生們進行分組,在小組中探討解決題目,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四、 信息化下小學數學網絡學習教學資源包的運用策略
(一)教學輔導,學會運用資源包
在網絡學習過程中,要對學生和教師都進行信息化的教學輔導,使學生在網絡學習中能正確使用教學資源包,正確認識到教學資源包的各個部分以及其作用和功能,能夠對教師分配給自己的學習任務進行正常的展開和學習。對教師進行教學資源包的制作和使用輔導,學校為教師開設專業的培訓課,引導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內的實際情況進行制作和更改教學資源包,進行系統的制作理論指導,使其能有效地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注重每個學習項目的時間分配和教學比重,提升數學課程教學效果,對教師的教學資源包使用方法進行輔導,豐富教師在使用其時的教學手段,避免形成教師對著學生進行念課件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數學上冊的筆算乘法時,教師在設計教學資源包時可以考慮到以上一講學習過的口算乘法進行引入,通過探究口算乘法的特點來延伸到復雜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學習之中,在教學過程中,為每個環節設定一定的教學比重,如知識導入五分鐘,知識講解占十五分鐘,知識拓展、將乘法內容生活化占十分鐘,課堂小訓練占十分鐘,然后再去精心地設計每部分的內容,在教學資源包中融入學生的興趣愛好,滲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學生進行輔導之后,運用資源包進行教學,能夠進行學習,嚴格按照教師設計的課堂結構,完成本課內容的學習。
(二)情境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具有靈活好動,思想活躍的特點,而進行網絡教學時,缺乏傳統課堂中的約束性,通過網絡教學更是減少了對學生的威懾作用,學生更容易放松自己,進行一些思想走神或玩其他電子游戲,降低了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教學資源包時,可以設置情境教學,通過信息化教學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好奇心,積極地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注意與實際相結合,便于學生去感知和理解,通過知識內容的學習更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教學資源包的吸引力,防止學生進行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時,小學生的人生經歷和見識有限,可能無法體會到大數的概念,這時教師可以創建一個學生們都經常接觸熟知的教學情境,如讓學生們在課前就猜測一億張紙摞在一起有多厚,按一百張紙的厚度為一厘米的厚度來算,一億張紙的厚度大概為一萬米,小學生對一萬米可能概念性也不是很足,向學生們說明一層樓房的高度大約4米,那就是和2500層的高樓等高,而目前最高的樓是迪拜的哈利法塔,只有162層,遠遠小于2500層,通過轉換,使學生們對大數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試探著用億來衡量生活中的事物,如人體內的細胞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三)小組合作,深入探究學習
在運用教學資源包進行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將知識中的重難點設計成探究學習的方式,由小組內互相討論進行學習。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將數學學困生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防止出現學生自暴自棄的學習現象。在網絡學習中,小組成員可以通過組建群聊等方式進行溝通,在交流平臺上溝通時,可以使學困生暢所欲言,積極地提出自己所困惑的地方,減少教室學習中的不敢發言現象,通過對知識的探究學習,發現其他同學的優點和自身的不足之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其中會涉及一些比較復雜的計算,教師可以將這些較復雜除法計算設計到資源包的探究部分,將題目進行抽象化處理,可以將乘法和加減法融入其中,如再一次爬山過程中,甲上山每分鐘50米,中途休息了3分鐘,爬到距離山頂100米的位置時,用時19分鐘,甲到達山頂后,從山頂下山,每分鐘75米,下山需要多長時間?在爬山過程中,平均每分鐘行走多少米?通過這些思維難度較大、抽象性較高的題型,引發小組成員對數學除法的深刻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在小組中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他人的思維進行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探究學習,牢固地掌握除法的知識點。
(四)學生為主,提升綜合能力
教師在運用教學資源包進行網絡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對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個人修養、家國情懷等,在對知識進行拓展時,要在潛意識中融入綜合素養教育,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運用教學資源包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積極地鼓勵學生們進行數學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并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數學的統計知識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提出一些可以統計的內容,使學生進行以此實踐統計。如:各個年級中課余時間玩王者榮耀的情況,學生們可以對學校中學生進行一次聯合問卷調查,將得到的結果放入表格中,按照年級、性別、學習情況等繪制條形統計圖,發現這些因素與學生打游戲的關聯情況,找到統計圖的優點和缺點。在信息收集、制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對統計的系統認識,通過信息收集過程中的交流,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和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強小學數學在網絡學習中教學資源包的利用,不僅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散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還能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小學數學網絡學習向前發展,打造社會需求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崔永德.淺談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26):85-86.
[2]張華.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779-781.
[3]樓超雄.信息化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及反思[J].華夏教師,2018(15):34-35.
[4]孟令國,范子香.有效應用學習資源包,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3):94.
作者簡介:林麗鴻,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金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