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群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數學;應用;策略
小學生時期,是他們數學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雖然小學數學是小學生的基礎課程之一,但是卻也是難點課程,由于其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如果學生欠缺邏輯性較強的數學思維,那么很可能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但是如果教師能合理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既可以通過形象且直觀的視頻展現數學教材的中抽象的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又能優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數學學習保持熱情,有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和建立。基于此,教師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深入研究翻轉課堂如何能做到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效融合,以最終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翻轉課堂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要想提高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的效率,其根本核心在于微課視頻的制作,教師需要提前將微課視頻制作好并借助于網絡確保學生提前拿到預習資料,以供學生自主學習,基本了解下一節課的學習重難點。第一步,教師需要設計教學內容,內容就是下一節課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在設計和制作的時候,一定要切記內容不能僅僅以文字的形式展現,還要配合相應的圖片和圖表,并且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而提升學生對視頻的觀看興趣,與學生產生共鳴。第二步,就是要控制好視頻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節課時間的一半,否則學生很容易產生疲憊感,思想注意力不集中,達不到預習的要求和目的。最后,要注意在視頻結尾給學生留下極具思考性的問題,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并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例如以小學課本中《圖形的運動》這一節內容為例,首先老師要設計視頻內容,這一節主要向學生傳授的是圖形的平移和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因此,在進行設計和制作的時候,老師要圍繞教學中心來展開。可以先用畫圖軟件畫一個軸對稱圖形并解釋其概念以及其顯著特征是什么,怎么樣判斷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由此來引出對稱軸這一概念。接下來老師可以借助現實中的平移現象,例如老師可以將一個水杯從桌子一端推向另一端,螞蟻搬家中螞蟻行動軌跡等詳細闡述平移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將平移與圖形的運動聯系起來。這種教學方式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導入,更方便學生理解知識。其次,在視頻的結尾,針對這一節內容,老師可以留下幾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如“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或者“在你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平移現象”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來及時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提高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
二、翻轉課堂在課中教學的應用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進行轉換,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進行一系列自主學習。而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本節課將要學習到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已經有了基礎的了解,到了課堂教學這一步驟可以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例如針對軸對稱圖形這一節內容,為了檢驗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老師可以隨便在黑板上畫幾個圖形,如長方形、梯形、正方形以及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思考其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讓學生畫出其對稱軸,哪些不是,原因是什么。另外,老師還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自由思考,如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是什么,如何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等問題,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在討論中互相啟發,找到學習的靈感,對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翻轉課堂在課后復習的應用
針對課后復習,最重要的是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以豐富內容。這時候,同樣老師可以借助于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借助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圖形,如何判斷其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怎樣確定其對稱軸等,為今后相關知識的學習埋下伏筆。
四、結語
總之,翻轉課堂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雖然優勢顯而易見,但是仍然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學生主動性差,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等,都成為影響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翻轉課堂能否順利應用,還需要老師、家長、學生三方的精誠合作,如此才能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玉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8):45-46.
[2]邢家惠.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32):184.
[3]黃燕萍.探究翻轉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8(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