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姣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數學;策略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很好地迎合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偏好,而且這種教學方法本身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適用于很多數學內容的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在追求新型課堂構建方式的過程中,可對數學知識與游戲教學的銜接點進行重點探索,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玩”中學,提升學生參與度
“玩”中學,是指通過多樣的游戲形式與內容,使小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與魅力,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這種課堂構建方式,符合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規律和興趣偏好,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教學“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通過生活場景的營造,對課堂構建方式進行游戲化處理,引導學生在游戲情境中對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進行討論。首先,教師可將超市抽獎活動引入課堂,將抽獎游戲與提問法相結合,引導學生對中獎的可能性進行思考。很多小學生都有去超市抽獎的體驗,因此對這一話題“有話可說”,能夠使學生產生較強的參與感。其次,模擬抽獎活動,加深學生對“可能性”的理解。這一環節教師可將不同顏色且每種顏色對應不同數量的小球放入到抽獎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抽獎游戲。在實踐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抽到個別顏色小球的可能性大小進行估計。最后,各個小組對抽獎結果進行統計,觀察哪種顏色的小球被抽到的可能性最大。教師可引領學生對不同顏色小球的數量進行對比,促使其發現小球數量與小球被抽到的次數之間的關系。
二、“趣”中練,提升教學有效性
趣味性強是游戲教學的重要特點,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感,優化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體驗,從而促使他們有效發揮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通過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讓學生在“趣”中練,可實現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引導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通過“一筆通”游戲的引入,促使學生發揮想象,創造性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結組,嘗試一筆畫出不同的圖形,比比看哪一個小組所畫出的圖形最多。其次,各個小組對畫出的圖形進行掃描,上傳到智慧課堂系統,評選出優勝小組。再次,各個小組對圖形進行觀察,總結能夠一筆畫出的圖形和不能一筆畫出的圖形的特點。教師可板書相同點,將學生所找到的能夠一筆畫出的圖形共同點羅列其下。最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共同點進行分析,促使他們自主發現,只有在圖形基點個數是0或2時,還可一筆畫出這個圖形。
三、“合”中探,創新教學模式
在應用這種方式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時,要注重對游戲內容和游戲方式的合理設置,從而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鍛煉,幫助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數與代數”部分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在合作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應用方法和學習方法。首先,教師要將生活中的代數問題引入課堂,為學生設置競賽游戲任務。游戲任務的設置要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但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對競賽游戲任務進行適當處理。其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競賽游戲任務進行探索,在緊張刺激的游戲氛圍下完成代數知識學習。為了促進各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些小獎品。再次,由游戲競賽任務完成最快且計算正確的一組學生為大家分享知識探究經驗,幫助學生學習一種知識探究思路與方法。學生分享完成之后,教師和其他學生可適當對其進行補充,完成對學習方法的進一步創新和總結。
四、結語
總而言之,游戲教學所追求的不是游戲本身,而是將其作為一種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在對數學游戲進行推廣時,要注重對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及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從而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保證數學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使課堂教學切實為學生知識的積累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服務。
參考文獻:
[1]包菊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數學游戲成就精彩課堂[J].家長,2020(35):78-79.
[2]顧新佳,杜瑩.具身學習視域下低年級數學游戲課教學探析——以小學數學游戲課《拼接大師》為例[J].生活教育,2020(12):76-80.
[3]王學敏.小學數學游戲教學的實踐探索——基于“觀察物體”的案例研究[J].求知導刊,2020(4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