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云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反思體會
初中數學,相比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理論性更強,且更具有抽象性。如果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不扎實,自主學習能力較弱,那么很可能在剛剛步入初中數學階段學習的時候就感覺到了艱難。而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需要教師在日復一日的引導和訓練中才會有凸顯。因此,每一位數學老師都應當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結合新課程改革目標,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開展自我反思、總結、改進與創新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使得綜合素養穩步健康的發展。
一、創新——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模式,大膽突破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新時代賦予每一位教師的重要使命,而創新思想,主要改變的是傳統的教學思想,即認為數學教學就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以提高做題的速度和解題成功率為最終教學目標。而最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師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方面,大膽突破。而創新教學模式指的是結合時代的發展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例如借助信息技術運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出更輕松、自在且多樣化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則可以將數學抽象理論更具體化和形象化,例如推理過程,解題過程等,將思維意識形成過程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更有利于學生深入公式背后,便于記憶。例如教師完全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每一章節的數學重點整理并總結成為一份簡要的知識大綱,為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模型。還可以借助當下非常熱門的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思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以顯著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二、興趣——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靈活主動
初中數學教學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態度與學習興趣。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有千萬種,最根本的還是在于要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動力。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方法,由主動傳授轉變為被動給予。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應該將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的綜合實踐能力,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授軸對稱相關知識的時候,僅僅憑借老師的口頭表達,軸對稱的特點以及如何判定,學生一定模模糊糊,不能深入理解。而這時候如果老師能借助多媒體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自己找找他們的共同點并總結,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呢?另外,為了更深入,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在小組之內互相出題,由一位同學畫出一半的圖形,另一位同學將圖形的另一半補齊,使其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類似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有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一步形成與發展。
三、觀察——從知識表象到本質內涵,細致入微
數學,本質是一種觀察的活動,不管是對于生活還是學習或是事物,教師都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有意識的感知,付諸行動。簡單來說就是對數字、符號、字母、文字或者是命題、圖形、數學關系等結構特征進行深入了解。調查現實,善于觀察,對智力的提高有明顯作用。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講,在觀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全局性、目的性、精確性以及深刻性,通過高質量且細微的觀察,最終培養學生形成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象的思維觀,更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一步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旋轉》這節知識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與之前學過的軸對稱與平移相關的知識進行聯系,然后通過觀察生活中旋轉的實例,例如鐘表、風扇、秋千等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有清晰的認知,然后再從點、線旋轉遷移到平面圖形的旋轉,逐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和掌握。
四、結語
總之,教師的反思行為要與教學的進行保持一致,隨時隨地進行。其實在我看來,反思是體會的基礎保證,體會是反思的實踐表現。隨著初中數學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需要教師從各個方面、多個角度及時反思并加以創新,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進而提高學習和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巧.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與體會[J].科普童話·新課堂(中),2021(4):101.
[2]冶秀花.淺談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1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