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來·當合勒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區域活動;結合;研究
幼兒教育是人們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對人們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相結合,有利于良好教學環境的營造,可以使教學活動貼合幼兒愛玩好動的年齡特征,繼而將其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二者的結合過程中,教師要從幼兒教育的現狀出發,對其各個方面進行優化與創新。
一、幼兒教育現狀
(一)幼兒天性活潑,難以長時間維持注意力集中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他們難以在課堂上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為了實現寓教于樂,促使幼兒很好的配合教師授課,要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吸引幼兒注意力,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在課堂構建中,不要使用強制束縛的方式不要使用強制束縛的方式干預幼兒行為,這容易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幼兒身體稚嫩,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幼兒活潑好動,但對身體的控制能力不佳,且身體稚嫩容易受到傷害。游戲化教學模式下,教學環境相對寬松,幼兒經常會產生碰撞和對抗,甚至可能會因為游戲結果發生爭執,出現打架的情況。教師要在游戲教學過程中精心照顧幼兒,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狀態與進程,盡量避免幼兒產生激烈的碰撞與對抗。如若發現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教師要保持冷靜,并站在平等的位置與幼兒進行交流,引導他們說出矛盾原因,通過柔性的管理方式啟發他們順利解決矛盾。
(三)活動場所的缺失,影響游戲化課程構建
操場是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最佳場所,但是每個班級都有使用需求,“撞車”現象時有發生。與此同時,操場是較為開放的活動環境,幼兒容易滑倒、摔落、跌倒,教師要對幼兒安全情況進行格外關注。霧霾、酷熱、雨雪天氣會對操場的使用造成影響,導致戶外游戲活動無法開展,需要教師拓展區域游戲活動空間,保證活動課程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幼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結合路徑
(一)以幼兒為主體,豐富區域游戲活動
幼兒是學前教育的對象和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他們多處于3~6歲之間,具備基本的行為技能和口語表達能力,對外界事物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在對游戲化教學與區域活動進行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針對其各方面能力與興趣的發展特點,為其設計豐富多彩的區域游戲活動,從而滿足他們旺盛的好奇心和玩耍的愿望,使其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得到成長。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標,幼兒教師要嚴格自我要求。首先,老師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為幼兒設計適宜他們成長的游戲內容。其次,教師要提升對課堂的把控能力,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3~6歲的幼兒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且思想單純。教師可通過區域游戲豐富幼兒學習體驗,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識學習上。最后,教師要對區域活動與游戲實踐之間的必然聯系進行探究,并基于此對游戲方式與有些內容進行優化。比如,教師可將數學知識滲透于區域游戲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識別卡片上的植物、動物、水果數量來認識數字。這個過程可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字的欲望。為了進一步提升游戲活動的知識載體作用,教師可通過觀察幼兒行為,發現其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對卡片內容進行創新與豐富,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使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和知識積累。
(二)創新結合方式,培養幼兒課堂參與興趣
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探索欲望,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來說,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有利于,教師引導他們通過游戲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另一方面來說,幼兒的強烈好奇心,導致他們容易被外物所吸引,難以長時間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從而使他們對游戲活動的參與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在推進養成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既要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發揮其在探究性學習中的優勢,又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師在實施游戲課程教學時,要重視幼兒興趣培養,通過培養幼兒對游戲活動的濃厚興趣,逐漸引領他們實現深度學習。首先,教師要注意并尊重幼兒之間的認知差異和興趣差異,從幼兒的喜好特點出發,豐富游戲教學內容。比如,小女孩比較喜歡洋娃娃、花朵、粉色飾物,觀看動畫片時,傾向于選擇一些以小魔仙和公主為主角的片子;小男孩則喜歡變形金剛、汽車,觀看動畫片時,傾向于選擇一些以機器人為主角的片子。在游戲內容設置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差異性,并在需要集體活動時,準確找到小女孩與小男孩的共同興趣點,使其具有共同的話題,為區域游戲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其次,教師可從幼兒的興趣差異出發,讓其在游戲活動中負責不同的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角色扮演游戲中通常會涉及多種類型的角色,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性格、性別、喜好特點進行角色分配,讓幼兒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激發他們的課堂參與興趣。
(三)優化環境創設,營造舒適游戲氛圍
在幼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為幼兒創造一個適宜其發展的游戲環境,通過周圍的環境帶給幼兒積極的影響。良好的游戲環境與氛圍是影響幼兒園區域游戲創建的關鍵因素,不僅可謂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提供相應的場景,而且可更大限度上促使幼兒與環境進行互動。比如,在“小動物”主題游戲活動中,教師可將動物角設置在班級的一角,并在此放置幼兒與小動物進行互動的照片,為幼兒營造活躍、輕松、生活化的游戲環境與氛圍。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游戲環境創設本身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和恒定的空間,教師要在環境創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其物質基礎。其次,幼兒發展速度快,他們會隨著年齡段的變化,對不同的事物產生好奇與關注,因此游戲環境的創設要靈活變化,緊貼幼兒發展規律。區域游戲環境創設需要各種不同的工具與材料,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安全,選擇一些環保、柔軟、彈性的材料與工具進行環境搭建,使幼兒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完成游戲活動。游戲環境創設主要圍繞教室展開。教室是幼兒主要的活動空間,這一空間在游戲教學中的充分應用,有利于緩解游戲活動區場地緊張問題,比如教室的墻壁、地面都可以與相應的娛樂設施相組合形成區域游戲環境。
(四)區域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幼兒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教師可通過區域游戲課程的開發,幫助幼兒將這種想象力轉化為創新能力。幼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的有效結合,為幼兒想象力的開發與發揮提供了實踐載體。教師可為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習水平的幼兒,設置針對性的區域游戲活動,實現對幼兒想象力發展的有效引領。教師要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并通過引導他們將想象力轉化為作品,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和主動性,這對于幼兒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以觀察游戲為例,教師可在講解水的浮力時,選擇一些顏色鮮艷的蔬菜和水果作為實驗材料。這些實驗材料不僅可在造型與顏色上吸引幼兒注意力,而且與幼兒的心理距離較近。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提問設計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某些蔬菜或者水果是漂浮的。如此幼兒即可在快樂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獲得知識的積累,以及探究性學習的成就感。由于幼兒缺乏這方面的常識與知識積累,他們思考問題時可能思維跳躍、想象豐富,教師要對他們的各種思考結果進行肯定和引導,減少批評性的反饋語言,以免打擊到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五)游戲設置貼近生活,啟發幼兒思維
幼兒生活經歷較少,所接觸過的事物不多,他們正處于對外界事物建立認知的重要階段。幼兒的認知多是來源于生活,但由于智力發展水平所限,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比較直觀。因此,再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比如,教師可通過貼近幼兒生活的課程游戲設置,豐富幼兒的感性體驗,并引導他們從新的角度去認識生活,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書包對幼兒而言是人手一個的,教師可聯系生活提問幼兒“包包有什么用處”“它是什么顏色的”“包包里都裝了什么”,引導幼兒認識顏色、學習整理書包,培養幼兒良好的文具收納習慣。再比如,在“認一認”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將一些常見且容易攜帶的蔬菜和水果拿到課堂上讓幼兒辨認,并適當補充一些食材、食物的圖片供幼兒練習辨認。為了提升辨認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可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比比哪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所認出的事物較多。通過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增長見識,而且可以對幼兒的記憶力、合作能力進行有效訓練。
三、結語
總而言之,二者地結合對幼兒學習興趣激發、思維培養、經驗積累、學習能力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在區域游戲活動設置中,基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幼兒想象力豐富、活潑好動,這是他們的學習優勢,也是他們的學習弱勢,既要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與各方面差異,通過良好游戲活動環境的營造、游戲材料與內容的針對性選擇,使區域游戲活動更加貼合幼兒發展需求。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的結合,是幼兒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教師應加強對這方面的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欣茹.整合區域活動推進幼兒課程游戲化的現狀及策略[J].家長,2020(32):170+172.
[2]石巧莉.情智教育理念引領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的結合[J].學周刊,2020(01):186.
[3]吳星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6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