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春
摘 ?要 ?當代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體育與健康教學,而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優劣程度也直接影響到小學學校本身的教育質量。在新課改的大前提之下,學校方面應該合理約束與制定相關的小學體育與健康方案,提高學生相關的素質教育體系,以達到學生身心各方面全面促進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體育 ?健康課程 ?融合教學
在學生的發展中,體育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啟蒙時期,在這一階段做好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對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鼓勵學生全面、積極地學習體育知識,為學生成才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問題
部分小學體育教師認為只有在數學和語文的課堂上才能夠健康教育,或者可以單獨開設健康教育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健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而是在小學體育教學融合健康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語文教學中,雖然可以通過講解名人名句引入健康內容,但是學習的過程過于理論化,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體育教學滲透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精神品質,更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得到綜合性的提升。由于部分學校沒有重視體育課堂,所以體育可得設置也少之又少,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健康教育的課程引入。有些小學體育老師的教學水平比較低,不能夠深入的培養學生,浪費了體育課堂的時間,并且在學生完成運動后,沒有及時出于健康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學習和發展。
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活動融合教育的實踐應用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教學相關內容
學校在倡導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本身的接受情況,合理化安排教學相關內容。例如,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選取的教學內容就不宜太深入,以免學生產生排斥和抵觸心理。而應該循序漸進,積極正面引導學生從相關的體育與健康課堂中提高興趣,從而提前接觸一些素質教育的內容,否則硬式教學極易造成事倍功半,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適時轉換傳統教學理念
在小學階段,為了讓學生提前適應新課改方案之下的戰略布局,學校應當注重適時轉換相應的傳統教學理念,即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學校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能動性與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鍛煉其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更確切地說就是體育成績。學生要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學會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動性,積極踐行國家“科教興國”“創新強國”等理念,在體育學習課堂上積極學習思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將體育知識與文化課程形成有機結合,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應變能力以及自主開發性,又能在點滴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以及體力綜合方面。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標準動作
在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傳達和示范教學內容。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直觀的認識事物,并且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而多媒體技術的優點是可以利用畫面、聲音等展開多方面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在傳統小學體育模式下,教師往往會使用示范和講解的手段,但是這會大大降低體育動作的連續性。如果教師的示范錯誤,那么將會給學生體育運動帶來較大的誤導,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利用多種教學評價方式賞識學生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中,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往往會通過期中或期末技能考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雖然這種方式可以檢驗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果,但是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缺乏合理性。在新課標下,教師要積極創新和優化評價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教師要善于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提升教學評價的綜合性,以此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信心。
三、結語
綜上而言,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落實新課改的各項要求,并滲透素質教育內容。小學階段實行素質教育能夠有效啟蒙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意識,增進身體素養以及精神文明建設,并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素質相關教育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風華.小學體育健康課程創新課堂的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217-218.
[2]羅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35):140.
[3]黃寧.農村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設計[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20(08):154-155+157.